胆囊生病后能痊愈吗(生病的胆囊去还是留)(1)

胆囊疾病治疗方案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患者反而不知所措,究竟哪种治疗手段更适合自己呢?针对患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专家结合临床一线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解答。

问:未能得到妥善处理的胆囊疾病,结果会如何?

答:正常胆囊具有储存、舒缩、浓缩胆汁、吸收、分泌、调节、菌库、抗菌、免疫和保护等十大功能。常见的胆囊疾病多为良性,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一旦胆囊良性疾病反复发作却得不到合适的处理,最终有可能导致胆囊癌变,胆囊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恶性程度却极高。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比素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更凶险。针对早期的胆囊良性疾病,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当及时就诊,规律随访。

有些胆囊病症可以通过机体自行愈合,比如某些微小结石和胆固醇性息肉可能会消失,炎症可能会消退,胆囊的功能会逐渐改善,但受过伤的胆囊极为脆弱,再次病变的风险也会增加。还是那句话:胆囊生病后,患者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问:胆囊有疾病却无明显不适,该不该保留胆囊?

答:所谓无症状的胆囊疾病,是指未出现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而在患者看来,往往没有其在意的不舒服,或者没有不舒服到要就医的地步,短时间内就能缓解,特别是有些胆囊病患者误认为自己的不适只是“胃病”而忽视了胆囊病情,以为自己仍然处于“无症状”的状态。

多数胆囊疾病都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等,胆囊疾病反复刺激会导致胆囊出现慢性炎症,黏膜遭到破坏,发生胆囊相关并发症甚至恶变。生病的胆囊是细菌的温床,是恶变的基础。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疾病,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切除胆囊;患者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尚没有手术意愿,我们建议在详细评估风险后,密切随访胆囊变化,找到外科干预的最佳时机。

问:仅去除结石或息肉,保留胆囊会有什么后果?

答:“保胆”手术常常被提及,少数医院也在开展相关术式,仅取出结石,切除息肉,但不切除胆囊。乍一听来,既能去除病因,还能保留“原生”胆囊,很“微创”、很“科学”,患者也乐于接受这种治疗方法。实则不然。

结石和息肉并不是胆囊疾病的病因,而是结果。单单去除结石或息肉,类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没有去除病因,甚至在取石切除息肉后,原本各项功能受损的胆囊,功能损伤愈发加重,出现结石复发、息肉复发、黏膜癌变等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多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保胆”手术并没有体现比胆囊切除术更好的安全性,又无法避免术后并发症,以及结石复发、炎症反复,甚至恶变等风险。“保胆”手术后需要长期口服的药物,既无法显著降低复发率,价格还不菲。

现阶段在没有更好证据的支持下,不建议行“保胆”手术。

问:切除胆囊后,容易长消化道肿瘤或胆管结石吗?

答:胆囊切除毕竟是全麻下进行的手术,手术有风险,很多患者最为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

已明确的是,胆囊切除术是当今治疗胆囊疾病最为有效、最为安全的方式。胆囊切除术总体上是安全的,绝大多数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影响生活。当然,术后会出现短期消化道不适,如腹胀、腹泻等。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极低,规范手术可避免其发生。患者不要片面放大风险而拒绝手术,而应在医生综合评估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既往有传言“胆囊切除术会增加结直肠癌和胆管结石发病风险”,这一误区对患者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经分析研究,胆囊结石本身与消化道肿瘤相关,而与胆囊切除术无关,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胆囊切除术会增加胆管结石的发生,反而是胆囊结石可能会导致胆总管继发结石。未经手术切除的胆囊疾病患者恰恰是消化道肿瘤以及继发胆管结石的高危人群。

胆囊生病后能痊愈吗(生病的胆囊去还是留)(2)

胆囊生病后能痊愈吗(生病的胆囊去还是留)(3)

胆囊生病后能痊愈吗(生病的胆囊去还是留)(4)

胆囊生病后能痊愈吗(生病的胆囊去还是留)(5)

沈盛(主治医师) 陶颖(住院医师) 锁涛(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