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教育行业一年半有余,承蒙学校厚爱,让我拜在了一位有能力又及其负责的副校门下为徒,也不知道是我这徒弟旺师父,还是自己无福受教于这么优秀的师父,在成为师徒数月之后,他就升职调走了,只留下我自己继续在教书路上慢慢摸索前进,至于育人的层次还未敢奢望,但是会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而被赋予的职责与神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不忧将来不忆过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不忧将来不忆过往(不殆时间无悔过往)

不忧将来不忆过往

踏入教育行业一年半有余,承蒙学校厚爱,让我拜在了一位有能力又及其负责的副校门下为徒,也不知道是我这徒弟旺师父,还是自己无福受教于这么优秀的师父,在成为师徒数月之后,他就升职调走了,只留下我自己继续在教书路上慢慢摸索前进,至于育人的层次还未敢奢望,但是会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而被赋予的职责与神圣。

艺术生,众所周知,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选择的路,的确,当时也是自己选择艺术的一个原因,直到现在,也会听到一些声音在说,你看你们学艺术的,一天也没啥事儿,真羡慕。我们都应该听过一句话“你所受的苦,都是当年欠下的债,而你所付出的努力,将会成为一种沉淀,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是真的羡慕我,而我也知道,他们没有经历过寒冬腊月背着画板拎着沉重的画箱,凌晨四五点站在联考和校考大门前等待考试的日子,我也知道,他们没有经历过在夜晚时分顶着凛冽的寒风去火车站画速写的日子,我更知道,他们没有经历过没日没夜的临摹优秀作品,直到满脸是铅笔灰,浑身是颜料的日子,在你们还在其乐融融的跟家人团聚的时候,我们已经回到了艺考大军中,在你们还在象牙塔里做着温室花朵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会了苦中作乐,想要考入好的艺术学府,艺术生所付出的努力并不比文化生少。

心理学上讲过,人的大脑分左半球和右半球,有些人的大脑左半球比较发达,那么他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表现能力会更加突出,有些人的大脑右半球更为发达,那么他的形象思维与空间知觉能力更为突出,所以,艺术生与文化生的区别只是左右半脑发达程度的不同,而并任何努力上的区别。

所以,现在的我并不羞于享受别人眼中的“清闲”,更何况,我也并没有感觉到清闲

那是我走上讲台的第一次公开课,课题是未来的自己,我问过学生们一个问题,长大以后的梦想是什么:记得学生们的回答基本都是老师,医生,主持人,在课下的时候,我就在想到了以前的自己,记得当时也是同样的问题,同学们也都是反复的回答着那几个相同的答案,老师,医生,警察,歌唱家,作家...当时我就想我要说一个不一样的,但是轮到我的时候,发现我并没有找到特别的答案,情急之下随口蹦出了一个 研究生,随即老师就纠正了我的错误,告诉我研究生不是一个职业。现在回想起来,发现,当时接触到的职业范围也只有这些,什么软件工程师,考古学家,生物学家,文物修复师,建筑师根本听都没听过。 我不知道在当时公开课的课堂上,孩子们是真的喜欢这些职业,还是像年少的自己一样,只知道这些职业。

埃里克森八阶段论说过人在12-18岁时出于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时期,拥有同一性的孩子能明确自己的做事目的,对获得的认同有自信心,有收获、成功、胜利的幸福感;缺乏同一性的孩子总会处于犹豫、迷茫、彷徨之中,他们生活会缺乏目标与方向,他们无法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缺乏责任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也会缺乏对人生远大理想的畅想。

所以,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拓展学生视野的角度,从艺术的角度,有时给孩子们欣赏东西方神话故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神话在艺术角度上的不同,也可以让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能够产生对西方国度文化探知的想法;近些年的文物热,历经五年的项目调研,四个月不间断的纪实拍摄出品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希望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文物修复技法带给我们的震撼,对了解文物修复者们的匠人之心,对历史文物的敬佩之情等等....也许未来在我的学生里,也能产生出一位文物修复大师呢?

求学的经历给我灵感,从教的经历给我创作的欲望,于是,学生就成了我一个又一个用心去雕琢的作品。我想,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及早的发现,自己的优势与适合的倾向,认清自我同一性,那么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尽早确定自己的未来理想,并勇往直前,不惧困难的走下去,就一定能梦想成真。最好的教育,应该给孩子打开一扇窗,指明一个方向,或者寻得一条追逐梦想的路径,而我能做的,就是,不殆时间,无悔过往,不负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