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同桌起绰号(被学生起外号她为啥还挺乐意)(1)

沙莹在辅导学生

受访者/供图

“‘认真沙’来了,大家快坐好。”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逸夫小学二(5)班的学生们一边小声嘀咕着,一边翻开课本。

他们口中的“认真沙”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沙莹。

为什么是“认真沙”呢?

原来,学生们根据沙莹的特点和脾气,共同商议出了这样一个外号。

面对学生给予的这一特殊称呼,沙莹只是淡淡一笑说:“认真点准没错。”

今天,河南商报《出彩教育人》栏目走进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逸夫小学,认识一位工作认真、爱生如子的老师——沙莹。

河南商报记者李志远

做教师是一个“良心活”认真点准没错

在逸夫小学,提及沙莹,很多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她很认真。

那么,怎么认真呢?

课堂上,她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课间,她不允许学生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倘若有学生违反规定,等待他们的便是来自沙莹老师一对一的沟通。

除此之外,沙莹还对学生的写作格外关注,要求极严。

每天上课之前,沙莹总是会查看每一名学生的作文。小到一个标点,大到一句表述,沙莹都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如果有学生写得不好,错误较多,沙莹则会直接让其重写。

正是因为这种认真负责的劲头儿,久而久之,沙莹所在班级的学生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认真沙”。对于这个外号沙莹没有任何排斥,反而很乐意接受,“其实与其说是外号,倒不如说是‘爱称’,是学生们对我工作的认可。”

在沙莹看来,做教师是一个“良心活”,认真点准没错!

用真心关爱,帮孩子们画出人生的灿烂画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话,是沙莹在工作中始终贯彻的最高准则。她把最无私的爱奉献给了自己深爱和深爱自己的学生们。

在沙莹心中,她更喜欢用“孩子”来称呼学生。“孩子们是纯净的白纸,教师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带动他们。不仅传授给他们知识,更要传递真善美和爱心,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画出人生的灿烂画卷。”沙莹说。

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只在从家到学校的适应上困难重重,在面对突然袭来的意外难题时也容易一蹶不振。

面对这种情况,沙莹抱着一个简单的信念:只要全心全意地关爱孩子们,用爱心去接触,一定能收到成效。

有一年刚开学不久,一名学生因家中突发变故,变得萎靡不振、精神恍惚,学习成绩也一降再降。沙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有时间就找她谈心,给她讲故事,更是在生活上帮助她。

渐渐地,笑容回到了孩子的脸上,孩子在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看到孩子的变化,沙莹心里也特别高兴,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情人节礼物

在人们心中,情人节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它弥漫着玫瑰花的芬芳,散发着巧克力的浓郁香味,演绎着烛光晚餐的温馨……而沙莹老师却感受过与众不同的情人节魅力。

今年情人节当天下午,给学生们布置完作业,她便向办公室走去。

在嘈杂声中,她听到一个孩子焦急地叫着,“沙老师,等等我,等等我!”

她应声扭过头来,只见翔翔(化名)仰起脸,笑容灿烂地看着她。“孩子,有什么事吗?”她问。

翔翔没有回答她,转而低下头在手中的环保袋里摸索了片刻,稍显羞涩地说:“沙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边说边把手中的礼物递给她。

“哇,好可爱呀!”一个手捧红心的美羊羊造型的棒棒糖躺入她的手心。她打趣地问:“为什么要送我这个呀?”

翔翔一本正经地说,“感谢你对我的帮助呀。”随即又变得喃喃起来,“老师你不喜欢吗?可这是我专门挑的。”

她感到翔翔的不安,微笑着拍拍翔翔的肩膀说:“你精心挑选的东西我很喜欢,谢谢你,谢谢你的棒棒糖,更谢谢你带给我的好心情!”

他用手指挠着脑袋,连声说着:“不用谢,不用谢!”

落日的余晖下,她紧紧地攥着这根棒棒糖,心中洋溢着别样的幸福。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棒棒糖,还是浓浓的师生情谊。

“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

“把孩子交给沙老师,我们放心。”这是家长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大家口耳相传的这份信任背后,凝结着沙莹的默默努力和付出。

教学相长,身为教师的沙莹,从未停止学习。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她大量阅读教育教学资料,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活动。为了让学生善学、乐学,她根据学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她通过故事、歌唱、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下,她主动学习各式各样的教育理论,不断结合时代、实际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星光不负赶路人。每一分默默耕耘都没有白费,最终收获了丰硕的果实,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她曾获河南省少先队优质活动课一等奖、郑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师素养五项全能评比二等奖,多次获管城回族区小学语文优质课一、二等奖。她所带班级被评为郑州市“文明班级”,还获得了管城回族区“优秀中队”、管城回族区“十佳完美教室”等荣誉。她本人也被评为郑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郑州市优秀班主任、管城回族区骨干教师。

种种荣誉,沙莹最看重的,还是家长的评价。

一句质朴的“放心”,让她始终戒骄戒躁、勤恳奋进,她说:“要对得起家长的托付,把孩子教育好。”

作者:李志远

来源: 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