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最近,兴起于豆瓣等网络论坛上的“糊弄学”博得了不少人的关注:别人的吐槽听不出重点,回复一句“啊也太那个了,我无语了”,看似体贴关心实则并无内涵;追剧来不及,就看5分钟的精华解说通晓大意;做饭没时间,煮一锅没卖相有营养的杂烩果腹了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爆发好练还是体力好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爆发好练还是体力好练(回复敷衍做饭凑合)

爆发好练还是体力好练

【网言】

最近,兴起于豆瓣等网络论坛上的“糊弄学”博得了不少人的关注:别人的吐槽听不出重点,回复一句“啊!也太那个了,我无语了”,看似体贴关心实则并无内涵;追剧来不及,就看5分钟的精华解说通晓大意;做饭没时间,煮一锅没卖相有营养的杂烩果腹了事……

为什么“糊弄学”在今天能打破次元壁,进入公众讨论视野?不妨从自我解嘲的角度理解这一概念,也应看到其背后日益碎片化的社会生活。不同空间的消息此起彼伏,圈层不同的朋友你来我往,蜻蜓点水成为常态,快速而体面的“糊弄”就成了无可非议的小技巧。有趣的是,许多自称“弄弄子”、研究“糊弄学”的人们,往往更加真诚用心地对待生活。毕竟,敢于承认自己在“糊弄”本身就需要“知耻近乎勇”的魄力,讨论在不同情境中如何节省精力、让彼此都觉得可以接受,也算是在为当代的社会交往探索全新边界。从这个意义上讲,看似是生活快捷键的“糊弄学”,更像是一个暂停键,它是在多任务并行的现实之下,分配精力优先级的个体实践。有策略地坚持自我,找到工作、社交、家庭等的平衡点,才能不被生活糊弄。

(原载于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作者:杨翘楚摘编:孙晓)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3日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