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目前有两种身份人员:公务员和事业编。两者虽然同是在编人员,收入和晋升等待遇却大不相同,公务员普遍好于事业编,使得很多事业编对公务员趋之若鹜,绞尽脑汁找门路转身份。从事业编到公务员因此被称之为逆向流动。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编制哪个更好(公务员是比事业编好)(1)

一般来说,事业编有机会实现这种流动肯定是好事,意味着待遇和前途更好了。不过鉴于单位和个人实际,也不是所有事业人员都适合转公务员,至少以下几类人员个人认为没必要非转公务员不可分。

一是参公事业人员。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这类人员使用事业编制,但享受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都需要参加公考进入,进行公务员登记,且可以与公务员无障碍交流,实质上与公务员无异。这类人员转不转身份意义已经不大。

二是部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比如医院、高校及相关有经济收益的科研院所,因为单位效益普遍较好,可以按规定核发多倍增量绩效,收入不仅远高于其他事业单位人员,也高于绝大多数公务员,且工作环境和压力还不如后二者(这两年医院特殊情况另当别论)。经济决定一切,单从收入角度考虑,这些单位在编人员也没必要转公务员。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编制哪个更好(公务员是比事业编好)(2)

三是部分高级职称人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具备高级职称后,按照公务员法规定可以调任行政机关转公务员。高级职称经济待遇相当于行政处级,而这部分人转公务员后大多是从科级岗位起步,转身份后不仅面临着晋升困惑(拿到高级职称基本上都在四十岁上下),收入也没有优势,工作大概率还比以前忙碌,综合权衡各方面这部分人也没必要转身份。

四是部分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事业编制人员。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管理岗科级调任的年龄上限是45周岁。四十岁还有机会转公务员,还要不要转?事实上到了这个年龄转转不转已经无所谓。一方面,现在公务员和事业编收入逐步趋同,特别是基层乡镇事业人员核发车补后,整体收入与公务员差距已不大,转身份后并不会带来收入的大幅度增长,相反工作压力却会增加不少;另一方面到这个年龄也没有了提拔晋升的年龄优势,转身份后不可能给自己创造太多的机会,还要重新适行新的环境,不如不转。最后,最关键的是随着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晋升制度的实施,下一步事业单位必然迎来等级晋升的普及,事业单位也有类似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打开了晋升通道,到四十岁这个年龄,何苦为了所谓的身份而折腾。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留给家庭。

不可否认,公务员是比事业编有竞争优势,但随着制度的规范这种优势已经逐步拉平。现如今横亘在公务员和事业编中间的更多是一种心理暗示,围城效应认为公务员好,想通过转身份寻找一种心理平衡,真转了未必会这么想,尤其是上述几类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