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延伸阅读:“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大雁南飞一般在哪个季节(北雁南飞背后的气候学常识及有趣故事)(1)

传说秋末冬初,天气由暖转寒之时,大雁便离开寒冷的北方向温暖的南方迁徙。在向南飞行的长途旅行中,雁群通常有组织地排列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加之又是在寒风中自北方启程南下,故曰“雁阵惊寒”。

大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南今回雁峰处便停留下来,不再继续南行,而选择在此地过冬,待来年春天来临,天气转暖,再飞返北方度夏。由此,回雁峰再向南去,人们便鲜少能够听到大雁“嘎、嘎”的清脆叫声了,故曰“声断衡阳之浦”。

大雁南飞一般在哪个季节(北雁南飞背后的气候学常识及有趣故事)(2)

回雁峰

虽说是传说,但古人却是按此传说来写诗的,应该是有来由有道理的。除《滕王阁序》外,引用此典故的诗作还有不少: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边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大雁南飞一般在哪个季节(北雁南飞背后的气候学常识及有趣故事)(3)

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归。

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题大瘐岭北驿》

故国名园久别离,

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

正是峰前回雁时。

——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大雁南飞一般在哪个季节(北雁南飞背后的气候学常识及有趣故事)(4)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的是:“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种表达方式文学色彩更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惯用的说法却比较简单,我们通常讲的是:“北雁南飞”。

这四个字出自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上面所有关于北雁南飞的说法虽然具体表达方式不同,却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中国近代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对此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解释。

大雁南飞一般在哪个季节(北雁南飞背后的气候学常识及有趣故事)(5)

竺可桢先生在他的《物候学》中说,北方冬初日照缩短,气温降至10°C以下,可激发北雁南飞。南方地区,若日照增长,气温稳定在3°C以上,则适于雁的居留。湖南地处亚热带,回雁峰以北处于冬季10°C等温线以北,正适宜大雁留居。

洞庭湖区乃鱼米之乡,湖中虾蟹水草等物产丰富。衡阳以北地势低平,不仅有广阔的洞庭湖水面,而且沼泽港汊纵横,水库、池塘、沙田密布,它们又极少封冻,实在是理想的安家场所。

大雁南飞一般在哪个季节(北雁南飞背后的气候学常识及有趣故事)(6)

雁是水上游禽,身处这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之中,白天水中有鱼虾可觅,田中有遗谷可寻,夜晚有湖洲芦苇可栖,抬头有明月群星可观,或饮或啄,或飞或栖,以遨以嬉,优哉游哉,自得其乐也。

真可谓食有美味佳肴,宿有五星大酒店,这日子实在是太美了。是不是有点乐不思蜀了呀?不过不行呀,夏天这地儿太热了,又没有空调,俺们受不了,还是得回北方老家去,夏天比较凉快呀!

这地方环境优美,温度适宜,食宿无忧,是安家过冬的理想之地。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即大雁们可以主动选择这个地方,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大雁们不得不选择这个地方。

大雁南飞一般在哪个季节(北雁南飞背后的气候学常识及有趣故事)(7)

南岭山脉

大雁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很大,行至此地已几近精疲力尽,再向南飞,就要飞越重峦叠嶂的南岭。南岭山峦起伏,水面极少,食宿之地难寻,在此情况下,继续南飞,困难程度危险系数均成倍提高,不是一个安全稳妥的选择,也不利于种群的生存繁衍。

于是,大雁便不再南飞,而是选择洞庭湖畔安营扎寨,乐度漫漫长冬避严寒,所以衡阳以南雁声少闻呀。要观雁形闻雁声还得去“衡阳之浦”啊。

要说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最智能的动物,能够做到如此有理有据的客观的分析,进而再作出科学判断,可大雁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我想,大概是动物本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