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囷仓。”“仓”“廪”“囷”都是储藏粮食的建筑,那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仓”为象形字,甲骨文象粮仓形,上为仓顶,下为仓体,中为进出的门,本义为收藏谷物的地方,《说文·仓部》:“仓,谷藏也。”段玉裁注:“谷藏者,谓谷所藏之处。”

廪和庾的区别(仓和廪有什么区别)(1)

《国语·越语下》:“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韦昭注:“货财曰府,米粟曰仓。”秦末章邯就曾任少府,专管皇帝帝室财政和生活事务,负责收取山海池泽之税。唐代少府指县尉,王勃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去蜀地任县尉。《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yǔ)维亿。”毛传:“露积为庾。”《说文·广部》:“庾,一曰仓无屋者。”段玉裁注:“无屋,无上覆者也。”打下的粮食堆满粮仓,盛不下了,就用草席苫好露天堆放。

“廪(lǐn)”,古作“㐭(lǐn)”“廩”,《说文》:“㐭,谷所振入,宗庙粢盛,仓黄㐭而取之,故谓之㐭。从入,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廩,㐭或从广,从禾。”

廪和庾的区别(仓和廪有什么区别)(2)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卜辞)㐭,象露天的谷堆之形。今天的北方农人在麦场上,作一圆形的低土台,上堆麦秆麦壳,顶上作一亭盖形,涂以泥土,谓之‘花篮子’,与此相似。㐭是积谷所在之处,即后世仓廩之廩。”“廩”为形声兼会意字,从广(房屋)从禾(粮食),后来以“廪”为规范字,用“示”取代“禾”,“示”多与祭祀有关,意为此处藏有用于祭祀的黍稷,个人感觉还是从禾更符合汉字造字规律。本义为容纳谷物的粮仓,《广雅·释宫》:“廩,仓也。”《广韵·寝韵》:“仓有屋曰廩。”《诗经·周颂·丰年》:“亦有高廩。”毛传:“廩,所以藏齍盛(zī shèng,古代祭祀时,将黍稷放在祭器里,以供奉、祭祀鬼神)之穗也。”

那么“仓”和“廩”的区别是什么呢?《汉书·昭帝纪》:“朕虚仓廩。”颜师古注:“仓,新谷所藏也。廩,谷所振入也。”唐聂夷中《田家二首》之一:“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我们平时说“颗粒归仓”,而不会说“颗粒归廩”,“仓”用来储藏当年新收的粮食的,而“廩”更像是国家的战略储备粮库。另有一说,《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孔颖达疏引蔡邕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仓”储藏谷子,而“廩”储藏脱壳后的米。对此我持怀疑态度,脱壳后的米是不宜长期保存的。“廩”是最高级的存储处,较为少见。“仓”为防受潮和水淹,多选址在地势较高、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所在,有的建作两层,平面多为长方形。仓墙面上部均设开口作为通风窗使用,窗口多与仓内部的分隔室一一对应,既能将五谷分类,又能防止某处受潮后影响其他区域。

廪和庾的区别(仓和廪有什么区别)(3)

汉代粮仓示意图

廪和庾的区别(仓和廪有什么区别)(4)

明清粮仓

有的还建有气楼、明厦,便于通风、采光,并防止鸟虫飞入。粮仓的分间称为“廒”,《六部成语注解·户部·进廒》:“进廒,仓中放米之分室曰进廒。”一般每五间为一廒,数十廒或百廒为一仓。龙口市龙港街道“廒上”村之得名,一说是与熬盐有关,一说所居之地土地肥沃,盛产粮食,尤如“仓廒”,故此得名。

古代曾奉行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的秩石制,分发给官员的粮食多是取自“廩”(“仓”中的新粮舍不得吃,要转入“廩”中作储备粮,如此循环往复),故“廩”引申指供给、赐予,《字汇·广部》:“廩,欧阳氏曰:古者给人以食,取之于仓廩,故因称廩给、廩食。”“廩饩”,旧指由官府供给的粮食。“廩膳”,指官府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补贴。“廩生”,明代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廩膳,补助其生活,故名。清沿明制,廩生领取膏火银。初定大学四十名,中学三十名,小学二十名,其后减增不一。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的,方能取得廩生资格。

“仓”和“廩”属于高规格的粮仓,并非普通平民家庭所能拥有的,因其本身修建很耗费工钱,平民家庭一般也并无如此多的粮食可以屯放。

廪和庾的区别(仓和廪有什么区别)(5)

东汉绿釉陶囷

古时平民所用的多为圆形的“囷”,“囷”为会意字,从囗(古同“围”),从禾(粮食),本义为圆形谷仓。《说文·囗部》“囷,廪之圜者。”《广韵·真韵》:“仓圆曰囷。”《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郑玄笺:“圆者为囷。”

廪和庾的区别(仓和廪有什么区别)(6)

这让我想起老家村子过去每个生产队都有的粮囤儿,呈筒状,直径有两三米,高有三四米,是用小墼子垒成的,外面抹上石灰,墙上开了两个门,下面是像闸门一样的小门,提起闸板就可以往外放粮,平时用锁锁着;上面的门较大,用来通风换气,搭上梯子还可以进人。顶上是用草帘子苫起来的攒尖顶。原来这就是来自《诗经》时代的“囷”啊!更小一点的称为“囤”,形制跟囷类似,但不设出粮孔、通风孔,元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十》:“今贮谷圆囤,泥涂其内,草苫于上,谓之露囤者,即囷也。”粮囤有两种,一种是用席蔑儿编成的绞儿一圈圈绞起来,上面用草帘子苫好,多在室外,为临时储粮所用;一种是用荆条编的,里面抹上泥,上面是席蔑儿编的圆锥形盖子,多是放在室内作家庭储粮用。

此外,“囷”“京”两词也经常连用,《管子·轻重丁》:“今者夷吾过市,有新成囷京者二家。”尹知章注:“大囷曰京。”汉史游《急就篇》:“门户井灶庑囷京。”颜师古注:“京,方仓也。”《广雅·释宫》:“京,仓也。”王念孙疏证引《说文》:“圜谓之囷,方谓之京。”“京”不仅个体大,形制也是方的。“京”本义为栅居,粮仓为防潮防鼠,也有作干阑形制的,后世一国之都称“京”城,或许就是指既有高楼也有方仓的地方?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