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1)

李商隐(图片来源:无版权网站)

如果要评选富有东方意蕴的文学作品,我会首推李商隐的诗。

他的诗不像李白、杜甫的传世名作,有着极强的叙事性;也不似苏轼、李清照的妙笔生花,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很多人觉得李商隐的诗晦涩难懂,以至于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以上的诗句出自诗人、文学家元好问之口,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都知道李商隐的诗写得好,奈何就是没有人能对他的诗做出充分的解释,因为他的诗太难理解了。”

若非要打个比喻,也可以将李商隐的诗看作是咿咿呀呀的音乐,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而在我看来,李商隐的诗更像电影,与王家卫的文艺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人的作品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核,不管从内容上还是气质上都极具东方美感,同时他们都十分擅长营造意境与氛围,让观众代入感很强。

01穿越时空的思念

纵观《李义山诗集》,会发现李商隐的诗中充满了很多意象,比如初看他的《锦瑟》,不少人都会很迷茫。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梁启超说这首诗极美,但是读不懂,因为所有诗句看起来是无关联的。前一句诗人还在弹拨乐器、感叹岁月如歌,后两句一下子就跳跃到“庄周梦蝶”、“杜鹃啼血”、“鲛人落泪”、“蓝田日暖”的瑰丽想象之中。

诗人的思维仿佛一条时光隧道,穿梭任意时空去追忆似水年华,这样奇妙的想法有人将它拍成了电影,那就是王家卫的《2046》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2)

图片来源:电影《2046》的剧照

很多人期待《2046》是《花样年华》的续集,希望能继续讲述周幕云苏丽珍的故事。但实际上,《2046》的叙事风格很是复杂。

简单地来看,我们可以将剧情看作是男主周幕云的内心活动,一个个片段式的画面都是他的情绪的外在体现。

在整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知道周幕云创作了叫《2046》的科幻小说,虚构了一群痴男怨女去往2046找回真爱的故事,而“2046”也是周幕云与苏丽珍一起创作武侠小说的房间。

周幕云将自己的回忆融入小说当中,就像李商隐联想到“庄周梦蝶”,他们同样分不清楚自己是存在于现实还是想象。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3)

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

李商隐在时光隧道中先是见到传说中周朝末年的君主,亡国身死后变成杜鹃鸟,一声声凄楚的啼叫来宣泄自己的不甘与无奈(“杜鹃啼血”的典故);

之后听到海边美丽的鲛人歌声婉转缠绵,皎洁月光下,如玉脸庞边落下点点珍珠,她是否在追忆远去的爱人(“鲛人落泪成珠”的典故);

终于来到蓝田山上,发现玉石化作青烟,领悟了原来再美好的事物或情感也会消散(“蓝田日暖”的典故)。

李商隐是借典故传说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同样,周幕云也是借“2046”来纪念与苏丽珍的爱情。

世事难以预料,逝去的情意纵使有再多遗憾也无法挽回,最后不得不感慨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果当初能不错过就好了,只可惜,没有如果。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4)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图片来源:电影《花样年华》)

02欲说还休的缠绵悱恻

当读到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的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

在《东邪西毒》这部电影中,贯穿剧情始终的角色——欧阳锋因为不敢敞开心扉,拒绝了与所爱之人长相厮守,当想挽回时却遭到爱人用同样的方式拒绝。

爱情就像一场赌博,双方都害怕自己主动就输了,最后却都输给了时间。

夕阳就在那,永远不会变,只不过一直等待的人终将不会出现。

每一个为情所困的人面对这残阳似血,大概也只能像李商隐般说不出别的话来,只能无奈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5)

图片来源:电影《东邪西毒》

而将这欲说还休的情意绵绵体现得更为出彩的是《花样年华》中的旗袍。

电影中有一段经典的镜头运用,那就是苏丽珍下楼买面的剧情,她身着暗色朴素的旗袍,经过拥挤逼仄的楼梯与街道,这体现了苏丽珍在丈夫出门后孤单压抑的生活状态。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6)

图片来源:电影《花样年华》

而当苏丽珍与周幕云相约在2046房间一起创作武侠小说时,她换上一件红色的披肩,伴随着较为跳跃的脚步,红色衣袂蹁跹起舞,也许她的心里也正盛开着一团团热烈的小火苗,衣服的红色其实象征了苏丽珍此时内心的澎湃情感。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7)

图片来源:电影《花样年华》

之后与周幕云两人在2046房间相处时,苏丽珍穿着一身绿色的旗袍,显得清新怡人,这暗示着她在情感上获得新生。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8)

图片来源:电影《花样年华》

苏丽珍未曾对周幕云明确表示过她的感情,但她的旗袍已经暗戳戳地出卖了主人的内心,这不正暗含了李商隐一诗中所向往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爱在心中口难开,因此李商隐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句诗中含蓄表达了相思成灾;还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中隐晦透露了撕心裂肺;更在“直道相思了无意,未妨惆怅是清狂”这句诗中间接抒发了身不由己

关于东方感情的含蓄美,李商隐的诗句与王家卫的电影,无不将此体现得淋漓极致。

03刻骨铭心的“愁”

读李商隐的诗是需要有一定阅历的,在《红楼梦》中黛玉曾发表见解:我最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只喜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黛玉或许觉得李商隐的诗充满着浓得化不开的愁绪,但我们都知道黛玉其实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文青,还曾写过伤春悲秋的《葬花吟》她不是真的不喜欢李商隐,她是真的读懂了李商隐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9)

林黛玉在《葬花吟》中抒发愁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李商隐诗中所体现的“愁”并不流于表面,而是深入骨髓。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剧情:宫二知道自己时日无多,鼓足勇气告白,估计这些话在她心里反复思索了很久,明知道不会有好结局,她只能压抑住自己,尽量淡淡地说出一句“我心里有过你。”

之后垂下眼眸、眼神黯然,似乎包含着千种委屈与万般无奈,却只能吐出“喜欢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这样的句子。

直到对方回答说类似放下执念这样无关痛痒的话,一行细细的泪控制不住地顺着清冷的面颊流下来,宫二不是脆弱的女子,但这一刻,她的悲伤无法掩盖。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10)

图片来源:电影《一代宗师》

“愁”是不需要有过多情绪表现的,李商隐在一首悼亡诗中如此写道:“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这句诗想要表达的是:伤心到极致的人是会精神恍惚的,环顾四周看见帘幕垂垂、无人收拾,想伸手拂掉床上落下的灰尘,才猛然惊觉枕边人早已不在。

夜晚听到窗外秋雨的寒冷凄清更加辗转难眠,从此只有萧瑟的西风能陪伴孤单的人度过这漫漫长夜,此时方能体会李商隐的“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这句诗里饱含的寂寥之意。

李商隐的诗从不点明写“愁”,只通过简单几笔描绘,富余大量留白给人们去想象,正如王家卫的电影,没有确切的答案,只有氤氲的情感氛围。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11)

图片来源:电影《花样年华》

另外,李商隐的“愁”不仅是儿女情长,也是时代之殇。

他身处晚唐这样遭逢巨变的时刻,比盛唐时期的诗人更多了一分世事无常的敏感,谁能想到曾经灿烂辉煌的大唐,无数人感叹“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盛景,竟然也会气数将近?

而王家卫的电影中所展现的时代大部分都是千禧年,这个年代的男男女女对走入新世纪感到期待又不安,在这两种矛盾情绪交织中反复徘徊。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12)

图片来源:电影《阿飞正传》

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借黛玉之口提到李商隐,或许也预示着大观园将从繁华走向衰落。

由此看来,李商隐既像王家卫也像曹雪芹,更像时代裹挟前进的所有人。


看到这里,也许还有人对李商隐有着“无病呻吟”的印象,认为他诗歌里的格局不够大气,对此李商隐有云“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情与爱其实是世人永恒的课题,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也不存在高低之分。

况且以李商隐的聪慧,他若想参透“众生皆苦”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是他依然选择“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与王家卫一样是个“入世”之人,他们放弃高高在上,着眼于普世的情感,对意境与氛围的把握极具东方美感,所以他们的创作深入人心。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李商隐的十首诗(李商隐的诗歌可媲美王家卫的电影)(13)

图片来源:电影《花样年华》

馄饨异闻录,专注世界奇闻异事,喜欢记得关注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