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以高升学率与入读清华北大学生数多而闻名,但好多人都以“应试教育”“高考工厂”论之,更多人对其严酷管控学生的行为不以为然。但衡水中学内部从来都认为他们是正宗的素质教育实践典范。

显然,关于什么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不同人认识是不一样的,衡水中学是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呢?这很值得探究,或许真的能找到素质教育的落地方案,为更多的学校找到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1)

一、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衡水中学认为,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有很大局限的,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大幅提高成绩,进而提高升学率。

1.应试教育的利与弊。传统的应试教育多指灌输式教育。就是把知识当成食物,并不考虑学习者的感受强行灌入,相当于用机械填塞喂养鸭子的过程。这样的教育,学生只死记硬背掌握现成的知识,并不明白来龙去脉,更不会灵活应用。

有人说应试教育这个概念是舶来品,但灌输式教育也许自古以来就与我国教育如影随形。科举时代的八股文就是以灌输为主,古时长期盛行的私塾,大都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因此说应试教育是深刻影响着我国教育是肯定的。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应试教育在特定的时代,也许有其历史的必然先进性,它最大的优点是使受教育者快速掌握知识。尤其是在古时候科技文化发展缓慢、知识就是力量,就是智慧的时代,快速掌握知识就是赢家,那时应试教育还是有市场的。

《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搞恶作剧,为了戏耍下郭靖,骗郭靖死记《九阴真经》,就是典型的灌输教育。由于郭靖性格使然,对老顽童深信不疑,教什么背什么,从而囫囵吞枣地背了整部九阴真经,后来在实践中对照消化,从而成就其一代武学大师地位。

尽管这是小说创作,但也是由部分史实通过作者反映出来的一种表达,充分说明灌输式教育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有正向的作用的。科举时代靠应试教育快速掌握知识,然后在各种实践中验证升华,进而推动了社会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应试教育弊端更为明显,仅就记忆习得知识,采用灌输的方法把知识硬塞给学生,靠机械性死记硬背,效率也不高。因为这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人对理解的东西才更容易接受,象郭靖那样囫囵吞枣地背下整部《九阴真经》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2)

另外,长期坚持灌输式教育遏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与想象力。过多的灌输教育还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志;范进中举讽刺的不仅是范进的书呆气,更重要的是揭露出八股教育的危害之深。

当前情势下,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太功利化。在学生、家长与部分老师心目中,教学就是为了考试得分。相关部门的考核也极其功利化,以分数论成败,以升学率比贡献。因此就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绝不越雷池半步,导致学生视野窄化,兴趣缺失。

当然在应试教育中,也有人成才成功,但那不是应试教育的成功。如郭靖的成功在于他的毅力与韧劲,宅心仁厚的品质,还有层出不穷的奇遇。不是仅仅靠死记硬背一部《九阴真经》就成就其一代大侠,进而成为受人敬仰的爱国志士。

也有些人在灌输教育过程中,习得了一些基础知识后,凭自已的悟性、好奇心、责任感,继续用心钻研,进而取得突破性原创成果。他们的成功,不是灌输教育的成果,而是他们的个人特质与其它环境促使其突破灌输教育的局限,成就其不世之功。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3)

2.素质教育本质在于思想观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基础,着力开发人的智慧,实现全人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当前强调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的两个方面,也不是互为反义。

自新世纪以来,人类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仅掌握知识已经不能算是高端人才。社会、科技、经济需要大量专业且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应试教育不能承担的。必须要在素质教育统领下开发新的教育模式才有可能。

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世界范围内尝试运行已有几十年之久。在西方发达国家也确实有所建树,但也还没有形成可复制的模式。我国素质教育之路更是路远坑深,甚至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多分歧需要澄清。

有人一提素质教育就先把应试教育拿出来批一番,好像只要不是应试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了,这是一个认识概念上的错误。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灌输式,它是指一种教育的过程,导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分不一定高、但能力必定低”的结果。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的思想与观念!指向的目标是“立德树人”,结果是“培养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素质教育并非指向过程,与应试教育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许可能是并行不悖的“同路人”!

也可以这样说,灌输式应试教育,要看是怎样的灌输,与灌输什么?若灌输的不仅仅是考试内容,而是培育素养诸方面,是不是提升的就不再仅限于考试分数,而也能够在大幅提高升学率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4)

3.衡水中学创造性地提出素质教育实施路径。通过师生艰苦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高考升学率、清华北大入读数、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部高位运行。只是曲高和寡,不为一般人接受,相反被误认为是应试教育的高考工厂。

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灌输式的应试教育,应对八股式的科举考试是有效的,能考得高分也能提高升学率;应对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的老式高考,那时有《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还有考卷样题,应试教育可以依样学样考得高分。

而新高考试题,不再以双基立意,而改为素养立意。也不再制定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考题多是联系实际的情景题。指向考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特定的现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考察的是综合素养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面对新高考不再用过去的老办法,靠死记硬背、大量刷题,不仅考不出高分,估计想及格也很难。过去教育界反对“高考指挥”教学,现在已经提倡按“高考指挥”施教了。面对新高考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的升学考试。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5)

二、素质教育本质是解放思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是师生思想的解放与禁锢。应试教育是要求“死读书,禁锢思想”,素质教育提倡“多思考,灵活应用”!

1.应试教育禁锢着师生的思想。灌输式应试教育的通常状态,是学生按照事先设定的刻板套路,循着严整的道路执行着固有的教学方案。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记背默写,学习生活就像练字临贴,不管为什么,只要依样学样。

比如说学外语,只要学生强行记背,不要问原因,什么都是外国人习惯用法,你记住就行。考试时也相当“八股化”,很多相似的说法,也因与标准答案不同而一律判错,结果训练出一批只会考试的机器。

在这样的教学生态中,教师是靠惯性运作,按照固有套路教书,久而久之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太清楚了。学生更是只知按指令行事,只记住结论,应对考试。结果为什么要学习,学到了什么?考得了高分又怎么样?一片茫然。

表面上看,是教师主宰着课堂的运作方向,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模式,学生的思想是被教师禁固着。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读书、想象、思考、发言等权利都被老师夺了。是老师越权,恨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学业。

其实,教师本身也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受害者,追根溯源应该是旧科举考试制度遗毒危害,为了应对旧的考试制度,旧有的教学体制不得不走“八股”老路。教师的思想与学生一样,被旧有的教学模式所禁锢。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6)

2.素质教育要解放学生的思想。针对旧有的教学模式,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批评道:这种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应有的位置,教学中教师眼里只有考题没有学生,当然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无论考试得多少分都是徒劳的。

为此,有识之士提出要实现三个“解放”,一是解放学校,尽快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走出来;二是解放教师,走出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最后是学生,走出被动接受知识的境遇。为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氛围。

其中,解放学生是教育改革的最根本目的。而对解放学生的问题,早年陶行知先生就大声呐喊,说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首先打破禁锢学生的思想枷锁,把他们的现有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先生的提出解放学生六项措施,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想,使他从迷信、成见中解放出来;二是解放学生的手,使他有动手的机会;三是解放学生的眼,让他观察;四是解放学生的嘴,让他能谈,允许自由发问;

五是解放学生的活动空间,让他能到自然中实践思考;六是解放学生的活动时间,减轻不必要作业负担,也不必上各种补习班,要给他多一些自由时间,以便消化课上所学,还可以做一些自已想做的事情,以便发展兴趣。

尤其是解放学生的时间,陶先生认为,看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是校舍而是学生的生活是不是丰富!一个学校把学生的全部时间用在功课上,挤占了学生玩耍与思考的机会,不能自由地发展兴趣,无法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会制约创新力的造就。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7)

3.素质教育还要解放老师的思想。实施素质教育要解放学生,必须先实现教师的解放。把教师从旧的框框中解放出来。一个有鲜活思想的教师团队,才能塑造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的一代开创性人才,进而创造新的时代。

老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最少应有一桶水。在旧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只顾着按固有套路给学生倒水,而忽视了自己水桶里的水日见减少。但却无有补充水的条件与意识,把时间都耗费在命题与改卷的低效劳动中。

有学者提出解放老师六项措施:一是解放双眼看形势,教师不能继续沉浸在燃尽自已的赞美声中,而要更新观念融入新的时代潮流,有做到老学到老的意识与勇气;二是解放头脑多思考。要开动脑筋不能吃老本。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8)

三是解放双手去实践。素质教育没有现成的道路,要靠教师亲手去实践中探索可行之路;四中解放嘴巴常质疑。教师要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在求实求真中求新。五是解放空间近自然。要摆脱旧有经验的束缚,走向社会与自然,广泛汲取新营养。

六是解放时间走近学生。教师也要有摆脱繁忙事务的时段,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读书,谈天说地。教师只有深层次地融入学生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按需供给,创新设计适切的教学方案,并使之效益最大化。

4.素质教育还需解放学校。解放师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落实解放师生关键在于解放学校。师生都以学校为基础和前提,若学校还被旧有思潮禁锢着,解放师生就无从谈起。而解放学校又以教育观念的解放最为迫切。

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创新教育模式、摆脱应试教育束缚是当今教改的唯一途径。把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中小学教育行为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当然也面临着多种挑战,我们能做的就是只争朝夕,尽快走出应试教育的樊笼。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9)

三、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在其指导下设计出具体的操作方案,进而达成提升基本素质的根本目标,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追求。

1.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提出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怎么做,怎么教,就怎么学。生产生活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就是教育素材。教育就去分析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习得本领提升学问,这种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的素质教育。

2.魏书生老师的自主课堂,他的语文课老师只是帮助学生拟定计划,引导方法,协助建立互助小组,具体学习都是学生自主,连命题考试也是学生互助完成。老师做的就是释疑解惑。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感悟成长。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10)

3.河北衡水中学,把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与应试教育的积极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应用应试的手段,实现素质提升的教育管理方略。实现旧瓶装新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人们对素质与应试的对立看法。

(1)衡水中学的创新实践。90年代的衡水中学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起学生远大的理想抱负。誓把自已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并由果而因,倒过来推演学习任务,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相结合,上演了可歌可泣的“大学习”运动。

针对学生情况,量身打造学习方案,指出若能全力以赴学习,就能成就理想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激起学生冲天的学习干劲,他们自加压力,夜以继日,以争分夺秒之势对待素质提升。上演了轰轰烈烈的新时期大学习运动。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11)

他们的作息时间精准到分秒,把休闲时间压缩到极致,用来培养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习惯;他们利用出操、用餐排队时间朗读背书,并以此培养自已适应能力;他们设计考试化作业,培育学生应试能力。

他们创造性设计“错题本”“好题本”,按照遗忘规律设计复习规划;他们设计“自助餐”式自主选做作业,实现了“精准化的教,个性化的学”;他们安排各种体育锻炼项目强身健体;他们通过多种演讲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好多人说衡水的军事化管理,是应试教育催生的高考工厂,而衡中人一直认为,他们是用应试教育的手段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大提升。他们实施的教育模式,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灌输式应试教育”的手段,而是高效的素质教育实践行为。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12)

(2)衡水中学的辩证理念。新时期衡中人认为,引导师生解放思想,引导学生确立远大理想,自动自发、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所有老师开动脑筯,调集各种资源为学生释疑解难,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综合素养,这样的教育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而以考试为终极目标的灌输式教育,考试结束就大功告成而停步学习。学习者自身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这样的教育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坚决彻底摒弃。

范进中举的教育,应该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现代也不乏其例,如:个别学生,考上大学就想船到码头车到站,认为学习目标已经达成。躺平不再学习,导致不能完成学业。有的即使混个毕业证也全无工作能力,最终成为“蹲家族”。

还有一类考试机器型,擅长就是背书考试。考什么证都是一次通过,但具体应用时一无所能;谈什么司法条例倒背如流,分析案情一筹莫展;考医学常识、现成病例头头是道,临床诊病治疗手足无措,这都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恶果。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13)

而在当今新课程、新课改、新高考时代,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彻底失去市场。也就是说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手段,无法应对新高考。反过来也可以说,在新高考时代还能得高分、有高升学率的学校,绝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最起码也是新型应试教育。

所谓新型应试教育,就是“精准化的教,个性化的学”,针对新高考要求,缺什么补什么。并集中全部精力,约束懒散的人性,把自已融入积极上进的集体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培育创新意识与综合素养,这样的教育可称新型应试教育。

衡水中学研究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理念,指向的是提升综合素养的结果;应试教育的说法是指实现教育结果的手段。为应试而教育本身没有错,把应试当成终极目标,为应试而应试才是传统应试教育的错。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14)

(3)理直气壮追求高升学率。现今的高考试题以素质立意,只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能考得高分,因此,能在当今高考中得高分的,就说明他们经历的就是高效的素质教育。至于是慵懒放松状态下实现,还是在严谨勤学状态下实现没有本质区别。

《射雕》中郭靖硬背《真经》若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就是应试教育;而郭靖记住以后,还经常思考其中的奥妙。看到高手对攻时还能与经中所述对照加深理解,自已练功也不时印证,受伤时还会用其疗伤。这就是“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教育精要。

衡水中学用应试的手段培养素质,打破了“应试”与“素质”势不两立的质疑,解开了素质教育难觅操作路径的窘态。尤其是冲破“高考成绩”“高升学率”是应试教育的谬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也当理直气壮追求高升学率。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以新应试教育手段)(15)

当然,衡水中学的这些提法与做法,尽管有教学成就为支撑,但也还在争论之中。也许这种络绎不绝的参观学习,与无休止的口水争论还会持续很久,这也许就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魅力所在吧。你以为呢?欢迎留言讨论,关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