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都在强调的GPA如何计算和转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留学时可以写gpa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留学时可以写gpa吗(留学申请都在强调的GPA如何计算和转换)

留学时可以写gpa吗

留学申请都在强调的GPA如何计算和转换?

相信对于留学申请美国的学生、家长和申请指导来说,Grade Point Average即所谓的学生平均绩点(GPA)并不陌生,不过很多时候会被简单地解读为学生平时成绩(成绩单)的平均分,通常会被以为就是所有科目分数相加除以科目数,这样就得出了GPA,其实并不是如此。

这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

  1. 学生申请时所提交的成绩单是9-11年级的,即国内大多数初三到高二结束时的成绩单;当然申请中和之后需要提交12年级成绩。
  2. 成绩单涵盖几个学年,一般来说,在申请时会有一个Overall GPA或Cumulative GPA即总的平均绩点,指从9年级到申请提交时(一般是11年级结束后)三个学年的完整的GPA。
  3. 学生每个学年单独来看,也是可以有学年GPA的,比如有的学生第一学年可能是3.5(我们以常见4分制GPA来说明),第二学年可能是3.6,第三学年也有可能是3.5,最后也还会有个总的GPA。
  4. 由于提到了第三点中的分学年的GPA,特别说明一下,申请提交时的Overall GPA并不是第一学年GPA 第二年GPA 第三年GPA然后除以3,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按照以下方式来计算。

GPA的通常算法:

在美国的教育评分体系里,一般学校除了要给学生学科成绩(可能是4分制,可能是字母评价,也可能是百分制或其他),在成绩单上还会有Credits(学分),学分往往和学生在该科目的学时相关,学时长学分赋值较高,反之较低。

具体的算法,为了简单明了,我先以4分制分数(且就是绩点)举例,先省去从其他体系向4分制转换的麻烦,假设学科老师直接以4分制给分;比较常见的算法是:学生各科目分数乘以相应的学分,然后所有得数累加,再除以总的学分数。具体可以举例说明:

假设某学生一共学习甲乙丙丁戊己庚七门学科,分数和学分如下:

学科4分制分数/绩点学分甲4.02乙3.51丙3.02丁3.00.5戊2.51己3.52庚3.01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大学或者参考源对于这个转换是各不相同的,这个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此外,许多时候我们还会听到或被大学要求提供Weighted GPA和Unweighted GPA,即所谓的加权平均绩点和未加权平均绩点,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理论上来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未加权平均绩点,为什么呢?因为一般情况下学分不会相同(因为学时和学科毕业要求不同),所以按照通常的GPA算法,必然是课时长的学科分数比重占得大一些,不过,我们平常所说的加权平均绩点是忽略了这个基本因素的。

通常所说的加权平均绩点是指,在很多高中,有一些学科被认为是最有难度和挑战的学科,比如所谓的荣誉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竞赛课程等高阶课程,在学校采用统一评分体系的情况下,同样是100分的满分,该学科的85和另外普通学科的85就不可同日而语;按照上表来转换,85可以落在绩点3.0,但是高中可以主动给自己的这一类高阶课程加权,高阶课程的85直接换算为3.3或3.5,满分100分直接加权为4.2或4.3或其他,这个都是高中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自定的(同样,需要在school profile里说明白),这样计算下来的GPA就是所谓的加权平均绩点,而没有这样操作的,就是未加权平均绩点。之所以会有加权平均绩点,其实也是为了凸显某些学科的优势,也是鼓励学生挑战课程难度(rigor)。

附:以下是比较常见的IB成绩和美国4分制GPA的转换:

IB成绩4分制绩点74.0(若加权可为4.2)*64.053.042.031.02-00

*此处根据具体情况或有不同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