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手钓友来说,钓鱼是个非常纠结的活动,经常纠结用什么饵,选什么钓位,就连用多长的子线都在纠结的范围之类经常有钓友在纠结,子线用多长比较好那么子线用多长比较好呢?这个还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就好像我问你钓鱼时该钓多深的水一样,有时候要钓深,有时候要钓浅,哪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子线的长短要跟鱼情和钓法来互相配合,那么子线的长短该怎样取舍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野钓一般用多大的子线?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野钓一般用多大的子线(野钓用多长的子线最合适)

野钓一般用多大的子线

对新手钓友来说,钓鱼是个非常纠结的活动,经常纠结用什么饵,选什么钓位,就连用多长的子线都在纠结的范围之类。经常有钓友在纠结,子线用多长比较好。那么子线用多长比较好呢?这个还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就好像我问你钓鱼时该钓多深的水一样,有时候要钓深,有时候要钓浅,哪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子线的长短要跟鱼情和钓法来互相配合,那么子线的长短该怎样取舍呢?

钓法决定子线的长度

比如说传统钓就和悬坠钓不一样,我们用传统钓因为钓得比较钝,所以“脑线”是用得比较短的,鱼钩和铅坠之间的距离一般也就3-5厘米。这种钓法不仅有效避免杂鱼闹窝,而且有利于鲫鱼,鲤鱼这些底层鱼吃口。而且这种钓法还很少缠子线,尤其是用单钩的时候,还能在障碍物比较多的环境中大显身手。

那么悬坠钓是不是就要用长子线呢?也不一定,长子线和短子线各有各的优势。比如说在钓行程会变相的延长子线的长度。但在自然水域钓鱼,很多时候都会遇到流水,遇到小鱼闹窝,这时候子线太长反而会影响渔获。比如说我们钓流水会经常用跑铅,子线太长了信号就会弱很多。又比如说南方非常有名的“梅州钓法”,就是用超短子线来钓鲮鱼,一抓一个准。

鱼情也决定了子线长度

有的钓友很奇怪,前面不是说了钓法决定子线长度吗,怎么又和鱼情扯上关系了?其实这两个因素是互相关联的,聪明的钓友往往会根据不同的鱼情选择不同的钓浮,就算钓法不作改变,在一些细节上也会进行调整,子线的长度就是调整的环节之一。钓友们都知道,子线的长度越大,铅坠到位后饵料摆幅就越大,所以能兼顾的水层和对鱼儿的诱惑力更大。所以在小鱼闹窝比较严重的时候子线长度过长可能会让饵料没办法到底,这时候用上10厘米左右的子线反而会更容易上鱼。

另外,目标鱼不同我们的子线长度也不同。比如说我们在半水或者离底钓草鱼,钓鳊鱼,子线长一些钩距自然大一些,能兼顾的水层自然更大。子线太短,钩距太短,中鱼率会大打折扣。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使抽白条,双钩距离大点也能明显增加中鱼率。

具体怎么操作,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新手钓友不妨参考一下。

比如说小鱼比较多,这时候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让饵料顺利到底,所以要尽量减少子线的二次摆幅(就是铅坠到位后子线缓慢下沉的过程)这时候子线的长度尽量短一些,比如说20厘米对折。但是在没有小鱼闹窝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变成了快速诱鱼,通过延长子线的长度,让子线长一些,加大二次摆动的幅度和范围,比如说50-60厘米对折。

遇到流水用多长的子线?如果水流速度不大,可以钓钝一点来调整,如果不行,非要钓跑铅,这时候子线就不宜过长,否则会过滤掉太多信号。一般20-30厘米对折就可以了。

钓个体相对较大的鱼,子线的长度可以长一些,比如说50-80厘米对折。我们钓这些鱼一般会钓得略钝,这样饵料在水底的姿态更自然,能够减轻大鱼的警惕性,也不会因为大鱼的试探而误判,从而出现惊鱼,锚鱼的现象。当然如果专门钓巨物,单钩通线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提醒新手钓友,不要简单的去追求别人的答案。尤其是钓鱼这种灵活度很高的活动来说,基本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比如说调几钓几比较好,钓鲤鱼用什么饵比较好,用几号线比较好,如果一个人很轻松的给你一个清晰的答案,那么他肯定没把你当朋友。就好像子线的长度,用10厘米还是20厘米,那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哪种好,哪种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