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士云崇明区建设镇人,1952年出生。1970年应征入伍,1973年退伍同年任村党支委兼16队队长。1974年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7年12月参加首次高考,1978年5月入读上海师范学院政教系,1980年7月毕业后到建设中学任教。1985年1月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98年11月转任学校校长。2009年8月离任后担任崇明县教育局党建督导员。2012年退休后至2021年底,先后担任崇明区教育督导室责任督学和扬帆教育评估中心成人培训的专职督导员。现为崇明区文史研究会会员。©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

崇明旧俗——认寄亲

往期回顾:

顾士云|崇明旧俗——称呼中的寄爷娘

顾士云|崇明旧俗——婚前礼俗

顾士云|崇明旧俗——婚庆礼俗

顾士云|崇明旧俗——吵亲

顾士云 | 崇明旧俗——抢亲

顾士云|崇明旧俗——打娘子

顾士云|崇明旧俗——娘家人翻冤

顾士云|崇明旧俗——拜佛

顾士云|崇明旧俗——驱邪(上)

顾士云|崇明旧俗——驱邪(下)

寄爷娘称呼的泛滥贬值,还有一个重要的推波助澜因素,就是认寄亲。可能由于崇明是个垦拓移民之地,岛上的住民来自各方,为寻求帮助,就相互间攀亲结眷,帮困助难,抱团取暖。但这种风俗延续至现在,已经变得光怪陆离、五花八门,出现了好多变异形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认寄亲这种旧俗,也被烙上了深深的社会印痕。

一 认寄亲的一般含义

认寄亲是崇明的一种旧俗。如果给认寄亲下一个客观的定义,首先要厘清崇明人称呼中的四类寄爷娘:

1.祖传寄爷娘,是子女对与父母同辈的姐妹兄弟、族亲表亲的总体称呼。这是一种基于血缘、亲缘和族缘,由父母辈分决定的亲戚关系。

2.认同寄爷娘是指长辈把幼辈认作寄男女,幼辈把长辈认作寄爷娘,双方没有认亲手续的认亲行为。这是一种随意而定,相互认可,没有固定程式的寄亲关系。

崇明顾氏(顾士云崇明旧俗)(1)

3.过房寄爷娘,是指那种通过算命、排八字确定过房对象,由过房爷娘赐姓赐名,随过房爷娘姓氏的认亲行为。这是一种比较郑重其事,有固定程式的寄亲关系。

4.结拜寄爷娘,是指金兰结义结拜兄弟,各自尊称对方父母为寄爷娘的认寄亲行为。这是一种结拜者自行确定,伴随结拜关系而形成的寄亲关系。

上述四种寄爷娘中,除祖传寄爷娘外,其他三种都是非亲缘寄亲。因此,所谓的认寄亲,都是对非亲缘寄爷娘的认可行为。有血缘关系的寄爷娘,本质上是的的䂸䂸的亲眷。

而在非亲缘寄爷娘中, 那种仅限于口头称呼、不赐姓赐名的认同寄亲,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寄亲,唯有寄名出姓,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认寄亲。

二 认寄亲的起因根源

作为民间习俗的认寄亲,常常寄托着当事者对自身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愿景与向往。从它的最初愿望看,有着多种多样的起因:

1.寻求安全认寄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灾祸风险。从唯物论的角度讲,这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艰难曲折性。但从唯心论的角度讲,可能与命运有关,是天命所致。因而,常常会误导人们求神问卜,排八字算命,通过认寄亲来托福消灾。

2.延续友谊认寄亲。生活中,人们在碰到情投意合者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情同手足的感觉。为了延续相互间的友谊,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结盟的冲动。例如,三国中的刘、关、张桃园结义,三人因情义相投,歃血结盟,成为结拜兄弟。异性兄弟结拜后,就把各自的父母称为寄爷娘。

3.寻求帮助认寄亲。人们在孤独无助中,往往需要得到各种帮助,或有求于有财力的人,或有求于有能力的人,或有求于性格爽快、乐于助人的人……例如,搬到新生地上居住和海坍后借房子住的人家,认寄亲的往往比较多。

崇明顾氏(顾士云崇明旧俗)(2)

4.感恩戴德认寄亲。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恩人时,多数人会感恩戴德。例如小孩遭难遇到救星,或者小孩读书遇到好老师,小孩生病遇到好医生时,就会有认寄亲的冲动。我有一个朋友,小孩幼年落水,遇到好心人相救,后来就把小孩寄名给救命恩人,两家人几十年恩爱如亲。

5.寄托希望认寄亲。人们都有求助的愿望,都通过相互帮扶来克眼困难的愿望。认寄亲的双方,为了生产和生活中的互助和其他的互助需求,常把希望寄托在攀亲结缘上,以谋求自身的发展。

总之,认寄亲的最初起因,主要起源于人们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起源于人们的求助寄托愿望和感恩报答愿望。

三 认寄亲的正常形式

由于认寄亲的起因各不相同,所以它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有因个人意志而定的,也有不因个人意志而定的;有在小孩出生之前就定的,也有在小孩出生以后才定的;有父母决定认寄的,也有自己决定认寄的;有从小开始认寄的,也有半路出家认寄的……认寄亲的正常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指腹为情认寄亲。许多父母双方本身是同学、战友或同事,因此就情投意合,来往密切。为把双方的友谊上升为亲情,常在怀孕时攀亲结缘,认为寄亲家,小孩生下来后,互相叫寄爷娘。

2.算命测字认寄亲。旧时人们相信命相,认为人的命相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有关,五行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而五行又是相生相克的。所以,小孩生下后就请人排八字算命。算命人会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给小孩提名字或建议小孩寄名出姓,用以补充五行中的亏缺。民间用名中常见的森、淼、鑫、焱、壵等叠体字,多因五行中的亏缺而定。小孩被算命确定认过房亲时,就由过房爷娘给予赐姓或起名。

3.生肖属相认寄亲。十二生肖中,每种属相都有几种相生相克的属相,如鼠和龙、蛇、牛相生,和马、虎、羊相克;牛和蛇、鼠、鸡相生,和马、羊、狗相克等。人们为求好运,就替小孩找属相相生的人认寄亲,期望寄名后带来好运。

4.情缘志趣认寄亲。认寄亲一般都是小时候父母决定,但也有人成年后自己决定。认寄亲不受年龄限制,坊间也有过五六十岁的人认七八十岁的人为寄亲的,就是因为双方的情趣爱好相同。

5.金兰结义认寄亲。旧时,民间有认结拜兄弟的形式。有些姊们弟兄少,家族势力小的人家,为在生活中有个依靠,就找意气相投者,仿效三国、水浒里的故事,点烛焚香,歃血饮酒,磕头跪拜,结成拜把兄弟,互称双方的父母为寄爷寄娘。

6.亲上加亲认寄亲。好多人家不轻易认寄亲,因为认寄亲会增加亲友的圈子,加重家庭的负担。在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年代,大家都会节衣缩食。对于不得而为之的认寄,就在亲戚中认寄,以便减少开支。

7. 寻求互助认寄亲。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总要相互依靠。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年代,牵个磨、经个布、拉个牵引疄沟,都要有人帮忙。所以,那些独宅人家、搬来人家,更需要用认寄亲方式寻求互助。

崇明顾氏(顾士云崇明旧俗)(3)

8.小孩叽招认寄亲。叽招在崇明话中专指小孩小时吵闹多、灾病多的方言用语,意指小孩子难照料。有的人家,几个小孩都因叽招而夭折。父母除问卜求仙,看病请郎中外,就为小孩寻找过房亲,请过房爷娘赐姓题名。有的精通八卦的过房爷娘,还会给寄男女穿耳戴环,用以压邪,我亲戚中就有男孩穿耳戴环到十几岁的。小孩寄名出姓后是否真的安定,恐怕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正常形式的认寄亲,有不同的确定方式。例如:幼时父母替小孩认寄亲,当寄爷寄娘者要买洋碗(搪瓷碗)、调羮(瓷器的小汤匙)、馋爿,要送十五羹(出生贺礼)。小孩懂事后认寄亲,要有瞒人居中介绍,要上香点蜡烛行跪拜礼,有钱人家还要请酒志喜。那种随便认寄亲的人,是不讲究形式的。有时在酒席台上,一个豪兴就可以认成寄亲;有时因小孩长得好看,出于喜爱而认成寄亲……最好笑的有吃酒比酒量,打赌比输赢认成寄亲的。用崇明话来讲:只要大家话了好,哪怕脱脱子裤子挡围腰。

总之,认寄亲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其确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四 认寄亲的变异形式

社会有不正之风,认寄亲也有不正之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追求人际关系的利己化。有权就是草头王,有钱就是寄爷娘。认寄亲这种习俗,在某些品行不端者的演绎下,日益丑态百出,出现了许多变异形式:

1.投机钻营认寄亲。现实生活中,有人为做生意认寄亲,他们常在党政部门要人中钻营,用送礼行贿认寄亲的方式,在官场里寻靠山、抱大腿。有头有面揽工程、寄子寄孙包工程、愉工减料做工程、中饱私囊靠工程,这是大工程中官商勾结的真实写照!为谋取项目认寄爷寄娘,恐怕也是那些生意人的一大发明!难怪有个相当级别的领导在痛斥这种不正之风时深恶痛绝地讲:“都几十岁的人了,认什么结拜爷娘,要么自家爷娘死光了。”话虽粗,颇有理。

崇明顾氏(顾士云崇明旧俗)(4)

2.卖官买官认寄亲。近年来的反腐败斗争,用许多事实揭露了官场上的不良状态。卖官买官认寄亲,就是官场的一大丑态。有拉帮结派者,用卖官认寄亲的方式,在下属官员中拉帮结派,网罗党羽;有投机钻营者,用买官认寄亲的方式,在高层领导中寻找靠山、谋取职位。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以寄亲名义孝敬领导,比单纯的行贿送礼要名正言顺,易以接受。在不良的政治生活中,认寄亲变成了一种罪恶。

3.别有用心认寄亲。生活中有些人吃了碗里想锅里,无事端端想别人。他们常以认亲家母的方式,巴结有姿色的女性,并逐渐从踏板上挨(方言音ya)到床沿上,以达到自己的不良企图。当年两地分居的家庭多,男人在外工作,女人一人持家带孩子特别辛苦。有人就借着关心照顾为名,横插一腿。所以,有些警觉的外出男人,是反对老婆认寄亲的。只有那些糊涂透顶的人,中招了还要请亲家公吃酒玩乐。崇明话中有两句戏言:一句叫”卵戳亲家母”,一句叫“亲家母,思量你”,就是专门用来调侃那些居心不良的亲家公的。

4.暗度陈仓认寄亲。封建的婚姻制度剥夺了人的婚姻自主权,导致了许多家庭男人暗度陈仓、女人红杏出墙。有暗度陈仓者替人传了香火,有红杏出墙者怀了他人情种。坊间有光棍两兄弟者,同时和邻居的空房女人相好,为她家续了香火。可当家的男人只认老二的功劳,逢年过节回家只请老二吃饭,两个小孩也只叫老二寄爷。老大心里不平,常发牢骚,说自己功劳呒得有苦劳,怎么连半个爷字捞不到?坊间还有一个奇葩男人,在外工作不过江,回到码头又离港,只带钱物不暖床,老婆常年守空房。但此人也儿女成群,何来?还不是寄亲家公下的种。只是那个真枪实板的寄亲家公,虽有传承香火的汗马功劳,但也只落个寄爷叫叫,可惜了一番心血。

5.老夫轻狂认寄亲。老夫聊发少年狂,不认寄亲也冤枉。现实生活中,风流寄爷真不少,常有老牛吃嫩草。有些不甘寂寞无事生非的“老寄爷”们,专门潜心追求那种贪图钱财羡慕享乐的年轻女性,用认寄丫头的方式掩人耳目,勾搭成奸,这种例子也有过不少流传。坊间一位有职有权的老寄爷,当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村里班子推荐他儿子上,结果他推翻结论,让一个寄丫头上了大学。不知细底的人以为他大公无私,实际上他是寄丫头面上情债难还。坊间还有一位老头,找了一个老太同居,把老太女儿认作寄丫头。老头轻骨头,老太做圈套。当老头真要对寄丫头动手时,母女俩拿着剪刀要剪他的骚根。老头只得认输求饶,羊肉未吃到,惹了一身骚。崇明话中有三句顺口溜,是专门送给那些骚搭搭的老寄爷们的:黄芽菜长二条头,寄爷搭拉寄丫头;东南风爽急悠悠,寄爷思量寄丫头;小车子推得急吼吼,寄爷铲牢子寄丫头。

崇明顾氏(顾士云崇明旧俗)(5)

6.徐娘半老认寄亲。徐娘半老风韵在,不认寄亲要埋汰。现实生活中,既有老牛吃嫩草的故事,也有老草养嫩牛的故事。有些不甘寂寞的半老徐娘,专门结交那些精力旺盛、小有钱财的小鲜肉,以认寄亲为名,行怡红快乐之实。坊间官场也曾刮过认寄亲风,领风者中也有呼风唤雨的老寄娘身影。那些寄儿子们常以此为荣,大言不渐地声称,某某主任或某某书记是我里寄娘。每当听到这些表述时,常令人有种深深的耻辱感!寄儿子的媚骨和老寄娘的淫浪给社会增添了一股浊流。

由于认寄亲习俗中存在了多种浊流,也给认寄亲行为带来了不良声誉。一般情况下,人们对那种认作过房亲的认亲行为比较尊崇,而对那种不入流品、不二不三的认寄亲,常常会嗤之以鼻,说他们又要乌卵猫腻了。日常生活中,不管同事之间还是邻里之间,无缘无故的认寄亲常会引起人们的怀疑和猜测。尤其是那种男女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认寄亲,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又要搅卵毛不清爽了!

当年我在村里,有几个妇女教孩子叫我寄爷,都被我挡回去了。一个未婚的年轻人和有夫之妇莫名其妙地认寄亲,社会能有好的反响吗?由于认寄亲存在了变异形态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慎重对待。

五 认寄亲的两难境地

从认寄亲的正常形式看,大多数人的认寄亲,都是从良好愿望出发的。不少人家认了寄亲,互有帮助,双方的关系能够保持经常性的良性互动。但也有不少认寄亲的双方,既有保持交往的良好愿望,又深感交往带来的各种压力和负担,对是否保持交往处于一种两难选择的矛盾心理。

1.认亲之举不慎重。由于认寄亲是一种寻求互助的攀亲结缘,没有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根基作支撑,所以,交往中常有不慎重的现象。有人将此作为权宜之计的短期行为,需要时认认,不需要时不认。有的人家寄亲认了好多,但认的多,断的也多;认得快,断得也快。这种做法,崇明话叫做:狗面亲家公。像两只狗一样,一会儿情投作面,一会儿又打架了。

2.交往压力难忍受。因为认寄亲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牵挂和负担。特别是一些本身兄弟姐妹多的人家,由于交往压力多,对非亲关系难于顾全,被动应付。所以,大多数的寄亲人家,都是此一时彼一时。需要时走动多一点,不需要时走动少一点,甚至根本不走动。

崇明顾氏(顾士云崇明旧俗)(6)

3.应付交往凭随意。因为认寄亲的动因不同,所以双方对维持交往的态度也不同,一方有求于另一方时,交往就多;一方无求于另一方时,交往就少。这也导致了许多寄亲人家,平时少来往,无事不来往,甚至根本不来往。

4.交往费用成负担。血亲关系的交往是经常性的,而寄亲关系的交往是礼节性的。寄亲间的交往范围大多限于红白喜事,如双方家里办喜酒、生小孩做十二朝、小孩期过周岁庆、小孩考上大学或参军入伍、父母故世办丧事等。这些来往中,双方都要随礼,这就使寄亲关系难免被蒙上金钱关系的阴影,每次吃饭都要有礼在先,不少家庭感到有负担。

5.子女对此难认同。由于认寄亲的过程大多是父母所为,很难得到子女的认可。现代社会生活高节奏,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对他们来说,照顾双方父母己经很累了,哪有精力顾全数不清的寄爷寄娘?对认寄亲的感叹是:太烦了,搞不清爽!

由于认寄亲中的两难境地,所以常导致不同的结局:重情重义的人家,认寄亲后,情同手足,亲如一家。投机取巧的人家,目的达到以后就不相来往。坊间一户有体面工作的人家和一户老实巴交人家认寄亲,图的就是后者的老实肯干,当家里的脏累苦活干完后,就断绝了来往。寡情薄意的人家,由于人品、气质、肚量等差异,关系难以持久。所以,坊间断关系、闹翻天的狗面亲家公也不在少数。我唯一看到过一例:寄娘因病故世,寄子灵堂守灵,重金吊丧,礼以重孝,这等重情重义令人十分感动。

六 认寄亲的社会效应

认寄亲这种习俗,从它的正常形式看,是有一定的积极效应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认寄亲异化形式的出现,其消极效应就十分明显了。

正常形式的认寄亲,其积极效应主要表现为:

1.密切了人际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际之间的关系,需要由交往来维持。正常情况下,认寄亲能缓解和密切人际关系。人们可以把情绪发泄到无关系的人身上,但不会轻易发泄到有关系的人身上。人们在发泄情绪时有个习惯语言:因为看在何人何人(何,方言音“哈”)面上,不然我就要怎样怎样……这就说明,人们的情绪,可以止怒于某种关系,因顾全关系而转移。

2.增进了人际互助。在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很需要互助。不要说造房起屋要互助,就是牵磨犁田、纺纱织布等简单劳动也要互助。对一些家族关系少的独宅人家和外来投靠的搬迁人家,身边缼少至亲好友,认个寄亲,相互间有个帮忙照应,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尤其在困难年代,大家需要抱团取暖,寄亲关系的帮扶作用就显得十分珍贵了。

崇明顾氏(顾士云崇明旧俗)(7)

3.促进了社会和谐。寄亲关系多的地方,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般都能相互照应、相互顾全。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即使有矛盾,也至少在面子帐上能够过得去。所以,寄亲关系对缓解矛盾冲突,融洽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异化形式的认寄亲,则表现了明显的消极效应:

1.损害了家庭关系。以认寄亲为名,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常常会导致家庭关系破裂。那种别有用心的、老夫轻狂式的和徐娘半老式的认寄亲,既违反了伦理道德,又对家庭关系的稳定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2.败坏了社会风气。认寄亲中出现的那种傍大款、寻靠山,请客送礼搞行贿的做法,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搞乱了社会关系,影响了社会公正。

3.污染了政治环境。认寄亲中那种拉帮结派、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恶劣表现,严重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形象,损害了政府部门的社会公信力,污染了政治环境,腐蚀了党员干部,焕散了党心民心,对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崇明顾氏(顾士云崇明旧俗)(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认寄亲这种习俗,已经同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了。其中五花八门、丑态百出的变异形式,早已成了社会毒瘤,令人深恶痛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不抛弃封建迷信的糟泊思想,不清除庸俗低级的腐臭浊流,不传承互助帮扶的合理内涵,认寄亲这种习俗,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的最终消失,终将是不可避免的。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

心语编委会

主 编:陆安心

副主编:施炳刚

视 觉:沈雯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崇明顾氏(顾士云崇明旧俗)(9)

Copyright © 2014 - 2023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