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在初中肯定学过一篇文言文叫《范进中举》,落魄书生范进,得知自己中了举人,高兴的瞬间失去了理智,上演了一出闹剧,很多人对于范进中了举人之后疯掉表示不可思议,其实如果你是范进,站在他的角度一想,你会疯掉,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在古代中举之后会 有哪些好处吧!

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区别(古代中举原来有这么多好处)(1)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是五十岁的事情,即便是中了举人,这也不是一种官职,而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就好像一个高考考了七百多分的学生,虽然现在还不可能大富大贵,但是未来的前途肯定不可限量。为了防止大家忘了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小编再来简单给大家讲一遍,范进团来就是个穷书生,后来中了秀才,老丈人胡屠户就去他家里恭贺他,并教训了他一顿 ,这里教训不是骂的意思,而是教育的意思,范进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他痛骂及奚落。后来范进还是不甘心于是就瞒著丈人去考试。

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同一时间,报录的人也到达范家报喜,恭贺范进高中举人。 邻居到市集向范进报喜,但他根本不敢相信。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因为欢喜过度而发了疯。

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区别(古代中举原来有这么多好处)(2)

范进中举

大家都在商量怎么治理范进疯了的方法,最后建议由胡屠户打范进一巴掌来治范进的疯。胡屠户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应治理范进,但他害怕范进报应他,于是一直不敢下手,没办法只能饮酒壮胆。 胡屠户大着胆子下手,打了范进一巴掌,使他清醒起来。范进恢复正常,丈人及邻居向他们阿谀奉承,极尽恭维,丑态毕露。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中举有多么好,原本周围邻居都是瞧不上范进的,这下范进中举了,大家反而都过来吹捧了,还有就是胡屠户,以前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可是也一直瞧不上范进的,还嫌弃范进穷,总是想教训范进就教训他,现在范进中举了,胡屠户竟然打他一巴掌都不敢,还害怕遭报应,这就是赤裸裸的害怕权利啊,那么中了举人有什么好处呢,能让人们前后态度转变这么大

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区别(古代中举原来有这么多好处)(3)

范进中举

在清朝时期,只有通过乡试的考生才会成为举人,清朝时期的考场通常都在每个省的县城中。所以一旦通过乡试就意味这你拿到了进京靠贡士的通行证。对很多人而言乡试虽然是高难度的是因为他三年才考一次。所以范进虽然看起来年纪很大了,其实他也只考过几次乡试。考中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但是一般都是一些县令、县丞的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很多人不甘心,还会继续往上考。如果以后想做大官,一看学历是举人,会影响仕途的。当然了,举人最后能当上大官的也有,最具代表的就是明朝的海瑞和清朝的曾国藩,但是比较少。

那么当上举人后具体有什么实际性的好处呢,当上举人第一个好处是经济上的——赋税徭役豁免权。考上举人之后,他名下的土地就可以免除皇粮国税。不要小瞧了这个权利,也许范进名下没有多少土地,但是当上举人之后,很多中农甚至富农就愿意主动将土地“奉献给”举人,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如此操作的结果就是土地所有者少交了国税,举人老爷还能得到一笔补偿收入,受损失的只有国家税收了。此外,得到了举人身份之后,国家就有一部分读书补贴了,到京城赶考的盘缠也有了着落。

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区别(古代中举原来有这么多好处)(4)

我中了

当上举人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当官了。《范进中举》里面就说过,有一位乡绅中过举人,后来还外放过一任知县。历史上,当了举人的确就可以当官,只不过一般都是中下级官吏,比如教喻之类的学官,或者县丞、主薄之类的佐贰官。运气好的话,赶上吏部的大挑,还能外放个小县担任知县,着名的海瑞海大人就是由此迈入仕途的。当然,极个别的举人也能混到通判、同知、甚至知府这样的地市级官员,但要是再往上就要看运气了。历史上,以举人身份出将入相的少之又少,海瑞能得到从一品太子太保的荣誉衔已经是举人中的凤毛麟角了。像左宗棠这样的正一品大学士、军机大臣,则属于历史上比较罕见的了。当上举人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司法上有了特权。比如:见了县太爷之类的地方官可以不用下跪;打民事官司不用亲自到庭,派个下人应诉就可以了,如果不幸遇到了刑事官司,甚至是命案,也可以不用受刑,除非主审管报请上级有关部门革除了举人的功名,才能动刑。

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区别(古代中举原来有这么多好处)(5)

范进中举

这么一讲下来,大家知道举人的好处了吧,别说范进会疯了,换做我们谁不会疯啊,这么多明晃晃的好处啊!

本文作者:笑谈历史zz(原创)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区别(古代中举原来有这么多好处)(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