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a机芯是什么样子的(ETA----瑞士机芯制造巨无霸的成长史)(1)

在现代制表业中ETA是最普遍和最强大的公司。它是瑞士最大的机芯制造商,无论大品牌、小品牌都依靠他们制造的产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它决定今天的钟表业的故事。然而,尽管以其以前和现在钟表界的作用,对于许多人来说,ETA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生产企业,或者更糟:这三个字母的词,几乎不仅仅意味着一个事实,即品牌的手表机芯不是表盘上的公司的名字。

其中一个原因也许在行业内的营销实践中能找到。我们看到零售品牌孜孜不倦地寻找另一种方式来诠释他们的历史,以说服欲购表的买家。 然而,ETA,不像零售品牌,不想直接向公众出售。因此,他们永远不会公开宣传他们的技术成果,让你我从品牌那买两个机芯。他们做的是出售半组装而成的机芯以及能够根据自己品牌的DNA装饰的高质量的完整机芯。

另一个原因对群众来说可能有点困难,详细了解机芯的生产制造已成为大多数中高端品牌de 一大卖点。因此,当涉及到手表没有专用机芯时,一般的方法是品牌选择不同的编号重新命名ETA(或任何其他附件)机芯。当然,有时ETA/ Sellita/ Soprod等机芯是由购买了它的公司修改,但通常情况下,仅有的这些“定制”的机芯之一的摆轮是与特定品牌名称相关的。

作为结果,对于那些相对不熟悉钟表制造世界的品牌,ETA可能会出现,就好像它是某种在行业内令人不快的、应该避免的名字。但是,事实并非如此。ETA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如果没有它瑞士钟表制造绝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这个不仅令人难以置信的跌宕起伏的生产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生产企业来重温和讨论ETA的历史。

eta机芯是什么样子的(ETA----瑞士机芯制造巨无霸的成长史)(2)

在我们进入细节前,请允许我提示,这些信息资源不完整,因为所有相关数据从任何地方都不容易获得。有时,也许会出现有争议的数据,这主要是因为收集早些年确切的有关统计数据是非常困难的。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将密切关注瑞士制表业的历史去理解ETA如何适应它,以及它在最迫切的时候它是如何做到不同。我们首先看20世纪初的钟表业,看看这个公司是在哪里以及如何开始的。

序章

20世纪初,瑞士钟表业由大多来来自外购件和机芯组件和专业从事组装完整手表的作坊的大制造商组成。在实践中,这意味着,一些作坊需要制作非常特定的组件(如游丝,发条以及要求极高的精度和专业知识等部位),而其他生产车间则建造半组装表芯(ébauches)。半组装表芯是包含最基本的结构元件,但没有配备主发条或擒纵机芯。你可能会理所当然地问,“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制作部分和未完成的机芯,那么是谁制造手表?”答案是空白的机芯,以及所有其他部件,出售给这些独立作坊,手表组装厂商,经过再修饰、装饰,完全安装并调整它们成为自己的手表。然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颠覆了行业,因为大多数供应商企业已退出生产手表或其他部件,并开始运用机器和人力资源生产和销售弹药。由于对弹药的需求比精品手表大得多,这是一个相当明显的决定。一旦战争结束,这些公司想回到自己的正常生产活动再次制作半组装机芯和组件。因此,他们做到了,导致他们的产品一下子供大于求。他们都相互独立地充当没有强大的团体或机构来控制它们。因此,当他们意识到,从制表公司处满足零件或半组装表芯如此庞大的量需求已经太晚了。

作坊为了生存,不顾一切。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摆脱越积越多的库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中,他们卖掉所有多余的部分瑞士企业- 更糟糕的是—卖给非瑞士手表制造商的竞争对手!这些(主要是美国)公司购买这些高品质的瑞士机芯,并用在他们价格较低的手表中。这样,他们可以比他们的瑞士同行使用几乎同样的机芯提供更合理价格的手表!从本质上说,当他们想从瑞士公司那里购买时,瑞士的作坊即以巨大的损失出售组件,因为与瑞士公司相比非瑞士品牌手表均以低得多的价格出售手表。

这些严重艰巨的状况让一些瑞士银行的信贷更为谨慎。综上所述,业内不得不面对急剧下降的营业额,强劲的外国竞争势头很猛,以及日益增加债务。结果就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该行业所欠约200万瑞郎的贷款。

eta机芯是什么样子的(ETA----瑞士机芯制造巨无霸的成长史)(3)

集团整合

显然,严肃的纠正措施是必要的,因为公司本身,从来没有有所作为,来扭转乾坤。在努力打破这些不利趋势的第一步是在1924年成立了瑞士钟表联合会(FH,简称),团结行业内的四分之三的企业。两年后,作为第二阶段,凭借一些有实力的瑞士银行,企业信任的由三个最大的移动制造商创造的Ébauches SA —— 席尔德SA(ASSA),库布里克德高级钟表丰泰内梅隆(FHF),和A.米歇尔SA(AM)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这些公司为自己设定的三个基本规则令本次独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所有的三个创始人维持运行的管理,因为他们认为最好的是同意制定相同的价格的权利。这可以通过削减价格上涨至危险水平以减少企业竞争威胁。其次,他们标准化一些机芯部件的规格,以优化生产和降低相关成本。最后,在1928年12月,他们强烈调控未组装的带"convention de chablonnage"的机芯零件(chablons),试图消除任何对外国公司出口销售组件的威胁。这听起来非常有发展前景,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初90%以上的都半组装表芯生产者都已经加入了这个举措。

由于大多数半组装表芯作坊都在ÉbauchesSA的屋檐下聚集,许多组装和销售完整手表的公司明白这样的举动带来的好处,所以他们开始寻找一种方式来加入他。很快,在1930年,该SSIH集团将路易·勃兰特的欧米茄和天梭表合并。在1932年,推出高精准度计时码表。

尽管瑞士公司之间拥有明智的共同合作,他们没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去避免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当然,紧跟20世纪20年代的内部定价问题是从1929年而产生的金融危机,阻碍了整个行业造成大约两万名手表生产者失去工作。虽然ÉbauchesSA集团团结广大机芯制造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扩展管理自主权意味着企业失去决定参与者可以遵循的一个方向的能力的信任。很明显需要出现另一个整合和规范瑞士机芯制造整体力量的组织。因此,在1931年,瑞士通用钟表工业股份公司(ASUAG)成立。部分资金由瑞士联邦以13.5亿法郎的巨额支出(被要求创建ASUAG总额5000万法郎的预算)。所有的钱服务于一个明确的计划:创建一个超级控股集团,随后引导行业。凭借其巨大的财政支持,ASUAG相应提前。到了1932年就联合了多家机芯零件厂商,其子公司FAR和FBR,分别负责控制杆件和平衡摆轮。

eta机芯是什么样子的(ETA----瑞士机芯制造巨无霸的成长史)(4)

ETA的开始

在任何这些巨头参与者中缺少的Eterna - 从这点来看,我们真的是越来越近了了解ETA SA是怎么来的,就如我们现在知道的。最初ETERNA在1856年作为半组装表芯工厂建立,后来由"Dr. Girard & Schild"于1905年更名为ETERNA。不管名称的变化,一个继承人,另一个带领管理公司,由1929年的危机,ETERNA已经雇用800余人,每年生产大约两百万。

当时,该公司已由西奥多·席尔德,公司创始人的儿子管理。他感受到父亲创造公司的巨大责任,但他也不得不看到的是ETERNA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绝不逊于其它任何围绕它的其他公司。关于这样的问题的情况奥多看到与ASUAG/ÉbauchesSA合并可能会带来的优点,但他仍不愿加入他们的行列。首先,他想确保联合之后他的公司的自由决策仍然不受影响。其次,ÉbauchesSA - 顾名思义 - 专供半组装表芯制作者而不是手表装配者。这意味着ETERNA不得不被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加入保持,另一种制造完整的手表。最终,他终于同意了这份协议,该公司确实被分成两个。ETERNA仍然是一个组装手表的公司,同时也建立了被称为ETA SA新机芯设施部门。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是因为无数行业的跌宕起伏以及所有需要迫切解决的危机ETA早就已经存在了。尽管1932年作为相对“最近”的日期,当ETA正式成立时,我们要注意的是,自1856年以来的ETERNA作为"Dr. Girard & Schild"公司半组装表芯和机芯已经制造。在法律上,这种机芯制造是于1932年从ETERNA母公司分开,然后以ETA SA开始新的制造生活。一旦合并完成,西奥多·席尔德退休,鲁道夫·席尔德成为ETA的掌舵人。

eta机芯是什么样子的(ETA----瑞士机芯制造巨无霸的成长史)(5)

机芯制造的复杂任务已被分成ASUAG集团的三个大的部分。生产企业如FHF, Fleurier, Unitas和其他负责制造手动上链机芯,计时码表是由Valjoux和Venus制造,而ETA以及其他一些品牌制造自动上链机芯- 这是相当新的市场。1948年ETA成立了钟表制造学校,招募和培训工匠作为行业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迅速扩大。此外,ETA一直忙于开发新的结合滚珠轴承的自动上链的机芯。

1948年,他们的努力结出了硕果,因为他们宣布推出ETERNA-MATIC第一台自动腕表这一创新。事实证明,这项新技术非常成功,以至于形成一个自那以后确定的五球轴承ETERNA标志。最后,他们还测试了高频率机芯,并在七十年代中期,甚至成功取得每小时36000振动频率的机芯。不幸的是,由于一些令人吃惊的原因这些机芯都停产了,其原因,我们正要揭秘。

列表中列出的危机不止一个,实际上是两个主要的经济衰退。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两个危机就已产生。当时,准确地说在1974年,这个行业是处于最佳状态,每年生产约84万只手表!显然,石油危机和石英危机不可能在最坏的时间出现或沉重打击瑞士。概括地说,主要的问题是相对值,这两次危机中累积的结果就是瑞士手表的昂贵窘况。

eta机芯是什么样子的(ETA----瑞士机芯制造巨无霸的成长史)(6)

危机时刻

无知是福,就像他们说的,但是这一次,就是真相,任何一个知道石英危机对瑞士钟表业产生何种影响的人都将会告诉你。我们接下来将说明这一点。当石英技术来临时瑞士仍是相当无知的。问题是,虽然他们比较早的从市场的角度来开发了石英机芯,但当工业化概念出现时他们的反应太迟。结果就是他们无法跟上亚洲竞争所执行的价格削减。可以公平而必须指出的是ETA没有进入石英机芯生产制造。他们甚至设法称当时最薄的石英表为胡言乱语。这枚石英机芯在1978年宣布退出,它的厚度仅有1.98毫米,是手表一个真正令人惊叹的成就!是什么使他们能够创造出一个手表中被忽视的格外的薄的主要板块,并把机芯的组成部分显示在表壳背面。

但是,技术的停滞发展已经强大到足以征服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第二个“问题”的影响。1973 - 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导致瑞郎兑其他货币的强劲升值。这已使出口的瑞士手表逐年昂贵,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乎整十年。从本质上说,瑞士正在失去几乎所有的市场,对亚洲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瑞郎的升值已使他们出口的手表在国外越来越昂贵。第二,降低制造成本的技术还没有被很快开发出来。这些情况中的任何一个本来足以让瑞士手表相比其他手表品牌产生“无效的数值”,但这两种影响因素同时打击......没有带来一点好处。

在继续之前,先来看一些基本的统计数据让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瑞士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的严重性。每年80多万的手表销售数字,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下降到只有3000万美元。瑞士的整个手表市场份额在1970从80%以上至1975年下降到58%,在1983年所有的加起来不超过15%!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不断下降的就业率,从1970年的89000人降到1985年的33,000人,这需要立即采取政策。该大型团体开始过分地合理化他们的业务,而数以万计的已失业和数以百计的工厂已经减少。到了1980年 - 尽管经过所有的努力和牺牲 - ASUAG的损失已超过44000000法郎和ÉbauchesSA已经严重削减生产机芯类型的数量,从130多只减少到40。

ETA整合结束的故事,或者应该说是被赋予一个新的开始,一系列的合并发生在1982-1984。

正如他们所说,历史在重演。到1982年,像20世纪20年代,合理化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即使是超大集团本身也无法生存更长的时间。而此时,ASUAG的累计损失超过1.5亿瑞士法郎,SSIH到了崩溃的边缘,销售额从12.4亿美元(1974年)下降到190万(1982年)。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一些快如闪电的措施。 ÉbauchesSA决定将ASUAG所有制造企业并入ETA SA,尽管有关ASUAG和SSIH的合并谈判已经进行中。这样一来,忽然间,ETA SA包含了ASUAG不断加入的所有的小型和大型制造商,因此它成为了拥有几百年的价值多元化的制表传统和技术诀窍的大熔炉。1983年的两大巨头,ASUAG和SSIH终于联手,于1984年第一次盈利。

瑞银(UBS),瑞士信贷和瑞士银行都倾注900多万法郎给瑞士钟表工业公司(ASUAG)和瑞士钟表总公司(SSIH)以使他们发展下去。现在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要考虑的瑞士制表的命运以及为ASUAG和SSIH提供慷慨的报价的日本公司。

假如日本设法购买这两个主要集团,他们将拥有几乎所有主要的瑞士制造商,专利和品牌。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银行,所以他们问了被称为海耶克工程公司的著名咨询公司准备出售...但该公司总裁,尼古拉斯 ·G· 海耶克被激怒,瑞士钟表的制造几乎都在他的监督下销售。我想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正如华尔街日报引述海耶克先生的话:“瑞士钟表业的销售,实际上,是瑞士的文化,一切你都听说过的,我们的小屋,我们的领域,我们的山。有一天,一个日本钟表公司的总裁在美国对我说,“你不能制造手表,瑞士可以做的是奶酪,而不是手表!你为什么不把欧米茄以4亿法郎卖给我们?”我对他说的是,“只要我活着就不会!”

eta机芯是什么样子的(ETA----瑞士机芯制造巨无霸的成长史)(7)

他决定反击。然而,他选择了做不高档的手表,但随着的产品便宜的价格,简单,有趣的革命性的想法,瑞士斯沃琪手表诞生了。它于1983年以低于$50的价格推出,石斯沃琪石英手表的用意是第二块手表,而且人们仍然可以表达自己的个性,生活方式或心情。如果不是ETA两个工程师( Elmar Mock and Jacques Müller)对机芯的研发设计斯沃琪是不可能存在的。机芯是基于1978年的超薄石英表开发的:部分被安装在手表背面面板上,而不是在主板上。

他们还成功地减少部件的数量约150(如完成由日本竞争对手)到仅仅51,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从此斯沃琪手表开始转向高额利润,销售额一涨再涨,到1992年不到10年间售出手表从一百万增长到1亿。1985年,海耶克收购ASUAG-SSIH的51%股份并创建了瑞士微电子和钟表工业有限公司(SMH) - 后来在1998年改名斯沃琪集团有限公司。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更加熟悉了ETA是怎么来的,它不得不面对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困难细节。但是,为了得到更为完整的制造图,我们应该继续下去探索过去三十年的瑞士钟表制造公司的地点。我们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ETA是如何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的。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终于出现了,就如这个行业可能已找到自己的方式走出了凄惨的境况。事实上,到1986年,这一切刚开始发生不久,瑞士钟表制造确实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轨迹。前文中看到的由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FH)发布的几份报告的摘录,显示出该行业在1986年和2012年之间如何变化的。蓝色是出口总额(单位:百万法郎),表明在1984年到94年间出口稳健增长了一倍。

eta机芯是什么样子的(ETA----瑞士机芯制造巨无霸的成长史)(8)

可以肯定的是事情的回暖,但它不可能没有附带一系列战略规划。如我们所见,每当这个行业遇到危机打击时,创建规则规定是通过集中化和生产合理化尽量减少费用。

我们知道,从1985年起,ASUAG和SSIH都集中在尼古拉斯 ·G· 海耶克的SMH集团。因此,ETA现在也属于SMH,但它的故事在SMH非常完美接手后远未结束。从我们的角度看这件事是机芯生产集中在ETA,以便控制和降低最终制造和研究相关成本。实际上,这意味着,SMH的几个大品牌(如浪琴,欧米茄等)不得不要么完全停产,或者至少削减生产其专有机芯,使用ETA机芯。它迫使受影响的品牌重新安排自己的开支,并强调市场营销,而不是研究开发。

这并不是说,尼古拉斯·海耶克和SMH要停止投资制造机芯。相反的是:他们决定以一个单一的公司奉献大部分的可用资源,而不是让几个独立的品牌来发展自己。SMH在实践中投入巨资开始扩张ETA。这主要通过设立或收购了几个专业生产厂家。过了一两年的过程中,集团接手机芯和组件制造商,表盘、表壳和表冠制造商以及装配,使ETA更加完备。

eta机芯是什么样子的(ETA----瑞士机芯制造巨无霸的成长史)(9)

敬请期待:ETA----瑞士机芯制造巨无霸的成长史(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