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鱼饲养方法(原生鱼应该怎么养)(1)

在和各位饲养原生鱼的高手交流中,无一例外的都谈到了原生鱼的发色问题是最难的,事实上原生鱼的发色问题,也就是原生鱼的饲养问题。

我们还是要从饲养观赏鱼的各种角度去考虑。

一、水质问题当然是第一条铁律

饲养原生鱼,尤其是我们自己捕捞的,唯一无需担心的就是原生鱼的体质和选鱼的问题,这一点倒是不错。

那么,自然而然的水质问题就摆在了第一位。

大部分的原生鱼对于水质的酸碱度和硬度要求并不是太高,按理说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大部分饲养原生鱼的鱼友都是就地取材,所以这些观赏鱼也比较的适应当地的水质。

对于个别比较娇贵的鱼儿或者自来水水质并不是太适应的,我们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水,比如说喜欢弱酸性软水的原生鱼,我们可以依照南美风情鱼缸的设计风格,在缸内添加沉木或者榄仁叶之类可以降酸的东西,喜欢硬水的可以填加珊瑚沙等等。

只要是在饲养这些原生鱼的水质上不出大格,那就没有什么问题。

二、水温问题也是必须保证的

想要我们的原生鱼达到最佳的发色,那么我们一定就要给它们提供最为适宜的水温,换而言之就是要提供一个它们认为是最佳的水温环境,这样才会有利于它们更好的发色和达到最佳的状态。

而且,大部分的我国原生鱼,都不是太喜欢高温的环境,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把鱼缸的水温设置得太高,饲养水温尽量不要超过28度以上,大部分的品种常年保持在25度上下就完全可以了。

三、单品种饲养极有利于原生鱼的发色

还是那句老话,我们既然想要自己的观赏鱼达到最佳的状态,对于某些性格极为暴烈地,比如说鳢科类的原生鱼,我们还是单品种甚至于单条饲养为好。

而对于很多的其他原生鱼,最好都是采取单品种饲养为佳,并且饲养密度一定不要太大,因为这些生活在野外的原生鱼,它们大多数领地意识都是异常强烈,之间打斗现象不断,虽然说它们在野外锻炼出了这种强健的体魄,即使受点小伤也无大碍,但是绝对会影响到我们的欣赏效果。

四、打造原生态环境和适当造流

任何一条常年在野外呆惯了的原生鱼,对于它们自己的生活环境都会异常的熟悉,大多数鱼儿突入鱼缸之后,都会出现极度的不适应期,包括了绝食、跳缸、狂游不止等现象,说白了就是野性难驯。

这个时候我们都是需要提供适当的造景,最好是依据它们各自不同的原生态环境予以造景,让它们有一个比较熟悉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心态,心态稳定了它们才能够更好的发色。

大部分的原生鱼在我们的饲养过程中,都需要人工造景,裸缸饲养的方法实际上并不可取,特别是对于虾虎鱼、鳑鲏鱼、宽鳍鱲之类的常见品种,有些常年生活在溪流中的原生鱼还需要人工造流。

五、溶氧量的要求很高

正因为这些原生鱼常年的生活在野外环境,所以水体的含氧量是极高的,因此我们还是需要保证住鱼缸内的氧气含量,本身适当的造流都是为了能够给它们提供足够的氧气。

大部分的原生鱼饲养密度一定要比人工鱼低,否则的话它们很容易就会出现缺氧的现象,当然了不怕缺氧的品种除外。

六、开口食物很重要

很多原生鱼在野外是根本不认识鱼饲料为何物的,特别是一些纯粹的肉食性品种,我们比如说鳢科类的和虾虎类的,基本上不会摄食鱼饲料,我们必须依据它们的习性,予以适合的食物提供。

想要它们达到最佳的发色,就要顺应它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轻易不要去私自更改,除非我们只是随便养着玩玩,否则的话,既想要它们良好的生长,又想养出来很好的状态和发色,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受累一些了。

在投喂各种活食的时候,清洁工作一定要做好,虽然它们体质强健对于各种活食都比较的耐受,轻易地也不会患上肠炎,但是比起野外各种食物的新鲜度,我们所能够提供的可能就会大打折扣了,因此活食要喂,卫生情况也一定要注意。

七、大多数的原生鱼并不耐药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就是,大部分的原生鱼都不耐药,因为它们从来也不说知道药为何物,所以说就给我们的饲养提升了很大的难度,我们一定要从水质、水温、环境、食物等方面去综合考量和注意。

虽然它们不耐药,但是除了缺氧和跳缸死亡以外,它们患病的概率也不是很大,毕竟是在野外经受风吹雨打一路走过来的,因此只要是上述问题我们能够做到实处,基本上下药的概率就很小了,它们都能够很好的生长。

最后一点,不提过滤谈水质就是胡说八道,但是原生鱼不同。因为在很多的原生鱼缸里,各种砂石、沉木造景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有时候会严重的阻碍了鱼缸里的正常水流,我们无法保证物理过滤对于鱼缸杂物的清除效率,所以只有在生化过滤上去多加注意。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饲养密度上去下手,尽量的避免饲养密度过大,虽然说底沙或者鱼缸内各种陈设可能也会产生硝化细菌,有一些原生鱼品种都不怕缺氧,但是严格的控制好它们的饲养密度,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

八、阳光

还有一点,我就不必细说了,任何观赏鱼的发色都离不开阳光或者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