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阅读#

今天读《夜航船》第二卷地理部《建都》这一章,这一章的内容很集中,讲述的是从上古伏羲时代到元朝这段时间,各个主要朝代的都城都建在哪里,因为张岱是明朝人,所以建都这部分的内容就只能讲到明朝之前的那段历史了。

小白船读书笔记(听故事学知识夜航船读书笔记)(1)

伏羲到商

传说伏羲时期、神农氏时期,他们的都城都建立在“陈”,也就是陈州,陈州古时候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宛丘,在《诗经》里面有一首《陈风》里面就提到了宛丘这个地名,此地在现代是在河南的周口市,不过也有说法认为神农氏的都城可能是在山东曲阜。

黄帝时期都城建立在涿鹿,据说黄帝是在涿鹿之战后建都于此,涿鹿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彭城,在今天的徐州附近。少昊时都城又改到曲阜,颛顼时则再建都在山东的帝丘,也就是如今的濮州,帝喾时期又回到河南去建都了,位置在今天的偃师县,当时的名字叫做“西亳”,注意这个字,不是“毫”哦。

尧帝时都城建立在山西平阳,舜帝时期建都也是在平阳的蒲阪,禹时期建都在平阳夏县,因此尧、舜、禹这三位都是立足于平阳,所以现在称“平阳”为“尧舜故里”。这个“平阳”很容易让人和“虎落平阳”这个词联系起来,不过他们不是指同一个地方,首先,古时叫做“平阳”的地方起码超过十个,而“虎落平阳”中的“平阳”是指“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比喻失势。

小白船读书笔记(听故事学知识夜航船读书笔记)(2)

商汤时据说都成在“南亳”即如今的商丘,但也有人认为是在洛阳。值得一提的是“亳”这个地名,它指几个不同的地方,比如“西亳”是如今的河南偃师,而“南亳”则是商丘,据说“北亳”也是在河南商丘一代,而“亳州”则在安徽。

周至北魏

周朝一开始建都镐京,也就是如今的长安县一带,周平王时期迁都洛阳,洛阳也叫洛邑——“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周平王东迁洛邑在历史学上标志着东周的开始。秦朝时建都咸阳,也就是今天的咸阳市。汉朝一开始建都在洛阳,据说在娄敬的建议下推动了迁都长安,但是东汉又回洛阳了。

三国时期,魏国时捡着汉朝天子那套班底所以都城仍在洛阳,蜀国则建都成都,东吴一开始都城在武昌,后来改到建业,后来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西晋时期,都城又回到洛阳了,东晋时期则建都建业,后改称为建康,后来的“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没挪窝。北魏时期,拓跋氏曾建都云中,在如今的山西大同,这个“云中”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基本是同一个地方,既包括了如今大同的一部分地区,也包括了内蒙一部分地区,不过北魏最终也迁都洛阳,入主中原。

小白船读书笔记(听故事学知识夜航船读书笔记)(3)

北齐至元

北齐建都邺城,历史上认为北齐一代是个奇葩的王朝,这里不展开了,流传的一些内容不好说也说不好。西魏改都到长安,中间经历了后周到隋朝初年都定都长安,隋炀帝才迁往洛阳。唐朝则再度把都城定为长安。五代时期梁、唐、晋、汉、周及北宋均定都汴京,即现在的河南开封,南宋偏安,都城在临安,也就是杭州。元朝建都顺天府,不过元朝时间不长,就被明朝灭了,明朝一开始建都建康,后来朱棣当了黄帝以后迁都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小结

从上古时期到明朝,随着王朝的更迭,都城所在之地也不断变化,唐宋以前是基本上都在黄淮流域,到了宋以后都城才开始到南方和北方,这是因为早期文化的形成以及对于河流的依赖,工业不发达等等因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有效管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加快,所以都城的选择就不再局限于黄淮流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