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大河报·大河客户端文体新闻部执行记者王峰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句标志性的台词,出自1997年底上映的电影《甲方乙方》。它被称为中国内地贺岁片的开山之作,而“贺岁片”真正的源头,其实与梨园行当的传统有关。过去每到年末,戏班的名角儿们都会演出热闹大戏,以答谢观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梨园贺岁的做法被香港电影界借鉴,陆续推出了《最佳拍档》《家有喜事》等贺岁片。这些影片也都继承了梨园贺岁的几个主要元素:喜庆、明星云集和不计报酬。1995年春节,随着由成龙主演的动作喜剧《红番区》的引进,“贺岁片”的概念传入了内地。该片不单改变了以往春节期间影院歇业的惯例,而且对国内贺岁片、贺岁档发挥了启蒙作用。

2002年之前幽默、荒诞、接地气的冯氏喜剧,几乎成了“贺岁片”的代名词。

最近几年的贺岁片有哪些 河之洲这些年的这些贺岁片(1)

直到2002年底,这种局面才被张艺谋的武侠大片《英雄》打破。正是从《英雄》开始,中国内地的“贺岁”概念经历了重新洗牌。每年从12月到春节结束,包括古装、动作、战争等各类大片纷至沓来。传统意义上的“贺岁片”逐渐演变为表述更为准确的“贺岁档电影”,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类型和一段段美好的银幕回忆。

贺岁档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年度票房指标的完成。作为全年最重要的一个电影档期,贺岁档也肩负着全年最重要的票房任务,截至2017年11月20日,国内电影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12月有42部电影上映,能否在一个月时间内使得全年票房达到550亿元,甚至上摸到600亿的门槛,就看这一个月了。

从情怀来看,如今我们虽然年年都能迎来一个无比热闹的贺岁档,但“贺岁片”的概念却被商业浪潮悄无声息地埋葬了,从合家欢的搞笑喜剧,到冯小刚的北京话贺岁片如今都为电影资本的骚动让路。从今年贺岁档的排片表上看,各种类型片几乎可以满足任何挑剔的影迷,甚至连《鲨海》《帕丁顿熊2》这种以前甚少在贺岁档出现的进口片都能成为备选。对于一名资深影迷来说,如果今年的贺岁档不能令你满意,至少能够给你好几次进入影院,然后怅然若失,从而继续期待下一个贺岁档的机会。

没办法,谁让我们对电影爱得如此深沉。请继续阅读AⅠ·12、13版〉〉〉

最近几年的贺岁片有哪些 河之洲这些年的这些贺岁片(2)

2009年-2010年

《十月围城》《三枪拍案惊奇》2010年-2011年《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

2011年-2012年

《龙门飞甲》《金陵十三钗》

2012年-2013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王的盛宴》《一代宗师》《人在囧途之泰囧》

2013年-2014年

《私人订制》《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2014年-2015年

《智取威虎山》《一步之遥》

2015年-2016年

《老炮儿》《美人鱼》《鬼吹灯之寻龙诀》

2016年-2017年

《长城》《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

最近几年的贺岁片有哪些 河之洲这些年的这些贺岁片(3)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贺岁档就是“一阵子有很多好电影扎堆的日子”;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贺岁档除了给观众带来欢乐外,还要操心各项电影票房数据,把自家影片宣传到位,争取获得更多的年底绩效;而一名专门跑电影线口的记者不但要尽可能多地观看贺岁档影片,给观众一份尽可能周全而详实的观影指南,还要对贺岁档市场进行一次“望闻问切”,总结归纳电影市场涌现的新现象和老问题。又一个贺岁档来临,我们不如从三种视角来仔细咂摸“贺岁档”。

李震 35岁事业单位职员

“贺岁片越来越不贺岁了”

《红番区》《甲方乙方》之类的早期贺岁片对35岁的李震来说有些遥远了,他印象中的贺岁档是从2003年底上映的《手机》开始的。冯小刚、葛优和张国立借助手机讲述了一个黑色幽默,但留给李震的最深印象是那款当时很风靡的翻盖手机。说起念旧就有些伤感了,但李震还是有些怀念那个时候的贺岁档。

最近几年的贺岁片有哪些 河之洲这些年的这些贺岁片(4)

2004年《天下无贼》《功夫》独领风骚,2005年《无极》承包了观众一年的笑料,但李震至今耿耿于怀,因为他觉得《无极》真的不像大家评论的那样差,在很多地方反倒颇有新意,“只可惜,当时网络文化刚开始盛行,陈凯歌就这么成了恶搞的牺牲品”。李震觉得现在的贺岁档始终少了些喜庆的味道,仿佛放到贺岁档里上映的影片就成了贺岁片。

其实李震印象中的那个贺岁档也不是真正的喜庆贺岁,当时中国电影正进入大片时代。2002年,张艺谋用《英雄》开疆扩土后,国产电影就进入了一个策马奔腾但被观众肆意吐槽的时期。

追溯贺岁片,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香港谈起。每到岁末,香港电影市场便有适合全家观看的喜庆电影上映,它们有两个特征:一是演员阵容空前强大,二是大团圆结局。比如《家有喜事》系列、《福星高照》系列,沈殿霞、曾志伟、周星驰都陆续走红,《大内密探零零发》《算死草》《审死官》等内地影迷熟悉的周星驰电影都是当年卖座的贺岁片。1995年底,成龙的《红番区》以贺岁片的概念被引进到内地,收获了8000万元票房,留下了内地电影人对“贺岁片”的思考。

从1997年开始,冯小刚连续用《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等京味儿喜剧坐实了“贺岁片之王”的位置,他还总结出贺岁片成功的三个要素:一是针对过年气氛拍摄的喜剧,二是要有话题性,三是品牌性。不过在市场大潮下,冯小刚也没有遵守自己的原则,在以后的贺岁档里,既有《非诚勿扰》《私人订制》这样的标准贺岁片,也有《集结号》《一九四二》《老炮儿》这样的电影。

事实上,随着观众观影水平的提高,国产喜剧电影的崛起,单纯的喜剧片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了,贺岁片的文化风格变迁,或许正能反映观众的观影思维崛起。李震回忆,《智取威虎山3D》《老炮儿》是他印象深刻的两部贺岁片。《智取威虎山3D》不仅满足了徐克对3D电影技术的追求,也让国产红色经典很好地弥补了“代沟”,让中老年观众获得新的艺术体验,同时让年轻观众获得新的历史认知,这也是传统电影焕发新生命力的体现。至于《老炮儿》,严格来说是一部标准的京式喜剧,其中的腔调不一定会被南方观众接受,但其中的主题——老北京的礼节却冲破这种文化代沟,让它逐渐被全国观众接受,也使得它的票房画出了一条先抑后扬的漂亮曲线。

然而李震始终认为,贺岁片虽然有不断探索创新,但偏离了“贺岁”的定义,它应该是给观众带来愉悦享受的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也有《泰囧》《过年好》等喜剧,但国产贺岁片正在逐步失去它的含义。有学者认为,贺岁片本身就来自传统文化,在电影艺术诞生之前,中国人逢年过节也总要看场戏,听个堂会热闹一番,“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贺岁片本身就是一种世俗意义上的电影类型分类,国产电影近年来处在转型期,资本在幕后操纵市场,从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如今贺岁片在香港的地位已今非昔比,而内地呈现的贺岁档火爆现象则更多的是用这个人们心理上的档期来“倾销”产品。“如今的贺岁档有两层含义,一是类型多样,创作者的创作欲望和观众的观影欲望都愈发冲动,但另一方面鱼龙混杂,尤其是喜剧片,粗制滥造者众多,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喜剧片应当在叙事上越来越讲究,更精心地去设计喜剧线和包袱。”

最近几年的贺岁片有哪些 河之洲这些年的这些贺岁片(5)

江南 28岁电影发行工作者

“票房都是数亿起,工资还是四位数”

江南2010年入了电影发行这一行,说起贺岁档,她印象最深的就是2010年底姜文的《让子弹飞》。“当时数字拷贝刚开始使用不久,大家都还不太熟悉,后来全国院线要拷贝的越来越多,公司也开始加紧制作,我们干发行的那一段马不停蹄地给各家影院送拷贝,帮忙调试,紧赶慢赶总算没误了既定的首映日。”

2013年~2015年是江南最忙的三年,尤其到了年底。一家电影公司往往会上映多部电影,除了和院线制定宣传计划,完成发行任务,盯好每部电影的路演,还要争取每天的排片率,晚上10点前拿到自家片子的详细排片率、上座率和票房数据,制作成报表上报公司。“你们都喜欢大年初一去看电影是吗?这对我们这一行是个噩耗,只要公司春节要上片子,我们这个年就算泡汤了!”

也难怪江南要吐槽,2014年~2015年的贺岁档,是迄今为止时间最长,观众最多,票房连创新高的贺岁档。从2014年11月21日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和《狂怒》上映开始,到2015年3月5日元宵节结束,这个贺岁档105天,有3亿人次观众观影,创造了108亿元票房。其中2015年2月单月产出票房41亿元,同期超过了美国市场月度票房,这还是在全年天数最少的月份。同时刷新的纪录还有2月19日大年初一单日3.56亿的票房成绩,刷新了之前《变形金刚4》上映时2.48亿的纪录,当然这个纪录后来陆续被《美人鱼》《速度与激情8》《战狼2》打破,如今单日最高票房纪录是2017年8月5日的5.05亿。

要知道,2010年-2011年的贺岁档同样维持了将近100天,同时还出现了《让子弹飞》这样的爆款电影,整个贺岁档下来票房突破了30亿的整数关口。再往前一年,2009年-2010年的同期数字为14.7亿。中国电影市场在突飞猛进,“贺岁档”只是一个缩影,而江南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链上千千万万个螺丝钉之一”。

要说贺岁档的历年变化,最直观的是影片越来越多,档期拉得越来越长。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那几年虽然影片成功,但并未对电影市场产生真正刺激,直到2004年的《天下无贼》,2005年的《无极》《情癫大圣》《千里走单骑》等集中上映,再到2007年,贺岁档终于由一部影片的档期演变成三个月的票房大战,随着电影类型的不断丰富,贺岁档票房也逐步井喷。据统计,2007年的贺岁档票房为8亿元,2008年为10亿,经历了2014年、2015年的突飞猛进后,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票房似乎正在向中国电影人展现一个全新而充满诱惑的时代。

对于江南来说,现在忙碌已经成为常态,因为内地观众的观影习惯已经养成,看电影正在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贺岁档里有圣诞档、元旦档、春节档、情人节档、元宵节档。平时还有暑期档、国庆档、万圣节档、光棍节档,总之只有观众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来。”江南说,“你问我工资涨了没?别提了,票房都是数亿起,工资还是四位数……”

最近几年的贺岁片有哪些 河之洲这些年的这些贺岁片(6)

龙旭明 32岁电影记者

“我给贺岁档泼点冷水吧!”

作为专业的电影记者,龙旭明印象最深的就是2011年底《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的那场竞争。“当时两家公司几乎把全国的电影记者都请了过去,硬是在北京造起一场浩大的声势,业内戏称为‘金钗龙甲电影节’。”另外还有2014年底的《一步之遥》,“一部电影举行了两次发布会,第一次由于电影没有过审被迫取消,第二次才窥得电影全貌,也算是我记者生涯中的一次难得的体验”。

不过在龙旭明看来,在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这些年,贺岁档虽然一直是兵家必争的,但近两年来凸显的情况是,贺岁档未必是争夺票房的黄金收割机,热度正在悄悄下降。

这一切还要从2016年的电影市场调整期说起。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始终以年均30%左右的增幅高速前进,直到2016年突然来了个急刹车。2015年的全年电影票房以440亿元的完美成绩收官,业界普遍预期2016年将突破500亿元,结果当年仅收457亿元。一时间,各种有关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进入瓶颈期、将经历长期的低速发展等言论纷至沓来,电影业内对市场的预期也趋于悲观。2017年的电影市场开局依然惨淡,破100亿元的时间比去年多用了6天。好在《战狼2》在暑期档上映后拉动票房大盘迅速回暖,最终单片累计收获票房55.8亿元,也极大程度地调动了观众的观影热情,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片的信心。

龙旭明另一个直观感受是电影宣传的降温。以往一部贺岁片早早就拉开了宣传声势,但今年陈凯歌的《妖猫传》尚未进行系统宣传,成龙的《机器之血》只是发布了定档的消息。话题度和关注度最广的要数冯小刚的《芳华》了,但大部分都是在国庆档前做的宣传工作。龙旭明认为,一方面电影宣传对传统媒体的需求度降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其中隐藏的原因是电影市场在逐步回归理性,“一方面成本进行压缩,各家宣传工作精打细算;另一方面,观众明白一部电影的好坏不在于是否吹得天花乱坠,而在于上映后的口碑是否走高”。

曾任中影南方新干线院线的资深电影人赵军将其归纳于“理性”,整个国家、社会和电影业都在变得理性。“当时代车轮减低速度,等待人们找回灵魂和良知时,浮躁就会褪去,对于电影来说,投资别太浮躁,选材别太浮躁,拍摄也不要太浮躁,市场化建立在公理之上,这就是理性。”

理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档期的选择。当越来越多的电影在其他档期赚得盆满钵满之后,片方对贺岁档也就不再那么执着,所以当大片分流到各个档期之后,也会给很多观众造成“错觉”——好像今年的贺岁档影片不如往年精彩。

在理性的驱使下,观众对电影品质也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据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艺恩咨询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在2017年上映的电影,观众满意度均保持在80分以上。今年两部高票房的国产电影——《战狼2》在豆瓣上的评分为7.3;《羞羞的铁拳》为7.2分,质量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所谓的大IP电影遭遇失败,这说明观众对电影质量的要求正在日益提高。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观众口碑对电影票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最显著的变化,“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已经不再以影院建设和银幕数增加为单一动力,观众对电影艺术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的口碑好不好对观众是否观影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2017年贺岁档大战,同样会是品质为基础的票房之争。

今年贺岁档你想看啥片?

最近几年的贺岁片有哪些 河之洲这些年的这些贺岁片(7)

第一梯队

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

《妖猫传》导演:陈凯歌主演:黄轩、染谷将太、张雨绮等上映日期:12月22日

一部《霸王别姬》让陈凯歌获得了中国其他导演望尘莫及的美誉,但一部《无极》又将他抛入深渊,饱受争议,即使用《搜索》《道士下山》等片正名,观众对“陈凯歌”这三个字也心存疑虑。不过在艺术的追求上,陈凯歌又罕见地偏执。《妖猫传》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魔幻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发生在盛唐年间的长安城,妖猫现世,接连出现悬疑事件,黄轩饰演的白乐天奉旨查办此事,却遇到了更多匪夷所思的故事……陈凯歌能否重奏凯歌?电影上映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奇门遁甲》导演:袁和平监制:徐克主演:大鹏、倪妮、周冬雨等上映日期:12月15日

《奇门遁甲》通过古代科技作为突破口,结合当代的人物关系进入其中,在叙事上不完全拘束于朝代和年份,突破了时间的局限。而电影里呈现出的地下太祖庙、地上龙门石窟、天外陌生来客等多重场景空间则突破了以往武侠片的范畴。

《芳华》导演:冯小刚主演:黄轩、苗苗、钟楚曦等上映日期:12月15日

如果不是《芳华》改档到贺岁档,冯小刚今年又该和贺岁档无缘了。不过改到12月15日上映,就能保证《芳华》稳赢吗?撤档风波后,影视公司豪掷重金绑定知名影人的话题也再度被关注。虽然在台前收获了高人气,但高溢价抢来的影人资源,却又像是高悬的一把双刃剑。

《机器之血》导演:张立嘉主演:成龙、罗志祥、欧阳娜娜等上映日期:12月22日

近年来成龙从不缺席贺岁档,2016年贺岁档以《功夫瑜伽》获得超过10亿票房。《机器之血》讲述了林东(成龙饰)为配合证人保护计划卷入了一件与自己无关的案件,成为了无法掌控的巨大阴谋之下的牺牲品。成龙坦言,这是他从影57年来最具科技元素的一部作品,“这一次的对手是生化人,可以说是肉与铁的对抗,难度大大地增加”。

最近几年的贺岁片有哪些 河之洲这些年的这些贺岁片(8)

第二梯队

类型片,以巧取胜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导演:徐纪周主演:邓超、刘诗诗、阮经天等上映日期:12月22日

和《芳华》一样,《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也是从国庆档挪到贺岁档的影片,该片改编自雷米所著的《心理罪》系列。《心理罪》被誉为“十年内最好的推理小说”,不仅仅是其跌宕起伏的故事和生动的角色刻画,更是由于该系列在内地开创了将“犯罪心理学”作为侦破手段的犯罪推理小说。

《妖铃铃》导演:吴君如主演:吴君如、岳云鹏、张译上映日期:12月29日

这个月贺岁片中为数不多的喜剧,也是吴君如的导演处女作。片中她扮演一位“万能大师”铃姐,沈腾和岳云鹏扮演的无良房地产商为了赶走不愿搬迁的最后几家“钉子户”,与铃姐及萌贵坊街坊们上演一场接一场搞笑戏码。监制陈可辛从市场角度分析,认为《妖铃铃》这样的“惊喜剧”是近十年内地电影市场前所未见的新类型。不过吴君如擅长的港式喜剧路线是否会让内地观众买账?这是该片目前最大的隐忧。

《二代妖精》导演:肖洋主演:冯绍峰、刘亦菲上映日期:12月29日

影片中,冯绍峰饰演的动物饲养员和刘亦菲饰演的狐妖在阴差阳错中认识并相恋,但冯绍峰就此卷入了妖界的纷争。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号称是全新原创IP,也要开创国产电影的全新类型,它究竟能否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上映后见分晓。

最近几年的贺岁片有哪些 河之洲这些年的这些贺岁片(9)

第三梯队

以小博大谁是黑马

《解忧杂货店》《断片之险途夺宝》《前任3:再见前任》《假如王子睡着了》

自从2012年的《泰囧》创造了票房奇迹后,每年都有中小体量电影希望能够复制黑马奇迹,只是成功者寥寥。如果把眼光再放长远一些,2018年春节档目前已经定档的影片有《唐人街探案2》《熊出没之变形记》《西游记女儿国》《捉妖记2》和《祖宗十九代》五部影片,从目前来看,2018年春节档将会延续2017年“五片争霸”的局面。

只是,谁是观众的菜呢?只能等端上桌才能见分晓了。

近几年贺岁档票房

2009年-2010年14.7亿

2010年-2011年30.4亿

2011年-2012年32亿

2012年-2013年68亿

2013年-2014年76亿

2014年-2015年108亿

2015年-2016年160亿

2016年-2017年133亿 (单位:元)

来源:大河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