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从凝香园买腊梅

凝香园是我国古代北方八大名园之一,俗称“何家花园”,距今有近1000余年的历史。园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几百年的腊梅、紫丁香,千年翠兰松和一块假山石。“凝香园”附近的何应瑞墓地古柏成林,苍郁参天。

凝香园位于菏泽开发区岳程办事处境内,东临广州路,西靠花城西路,南接新丰路,北依淮河路。据考证,隋唐时代就有此园,正式建于宋代,宋代此园名叫“东皋园”,是曹州府第一游览名胜。

元朝时蒙古族袁姓占据此园,取名“正春园”;后来袁家败落,被明代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工部尚书,菏泽城东何楼村人何应瑞购得,又称“何园”,著名的“何园白”、“何园红”牡丹,为此园所出。兴盛时达二百多亩,亭台轩榭,奇树异石,苗绿水秀,鸟语花香,曾在齐鲁闻名一时。

五百多年沧桑变换,风雨侵蚀,尤其历经战火、“文革”浩劫,古园屡受摧残蹂躏,十损有八。如今仅存四十余亩,所幸正是原来花园的最佳景区。近年重新整建,增景布点,却也约略可见旧时名园的绰约丰姿。

初入凝香园,给人的突出感觉是玲珑小巧,古朴典雅,与曹州牡丹园的雍容华贵、博大浑厚形成鲜明对照,相映成趣。有观赏者曾用“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作比喻,却也能道出个中韵昧。园内狭窄的青砖小径,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蛇,蜿蜒伸向花木深处。园内南边,是牡丹种植区,园中牡丹四十余种,最多时曾有一百八十多个品种,“何园红”、“何园白”即为此园所培育。其花盛开时,硕大色艳,孤傲群芳。“廿年梦想故园花,今到开时始在家。摇风百态妖无定,坠露丛芳影乱斜”。这是花园的第二代主人、明代工部尚书何应瑞当年归乡游园时,陶醉于牡丹盛景而诗兴大发,对牡丹的吟咏。 [1]

古老的凌霄树,几株粗壮的枝干攀缘而上,苍劲神奇,枝繁叶茂。六百多年的树龄,正是花园悠久历史的见证。环绕凌霄,多是前人栽植的海棠、紫荆、丁香、女榛、石榴、腊梅、绣球、紫薇等,虽苍老古拙,但依然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园内北边的一株腊梅桩,据说已有一千多年,老干新枝,依然旺盛。花园北部,有两株400多年树龄的桧柏,粗壮挺拔,状如双人骑对马,栩栩如生。花园南部,耸立着一块太湖石,是何尔健当初从无锡带来的,其状似下山猛虎,气势凌人,故称“虎形石”。花园的西北角,在绿树青藤掩映下,便是何氏宗祠的大门。“万世流芳”的匾牌下,门两旁是一副浓墨行草书就的联语:上联为“御史爷清正为民德传千古”,说的是闻名于时,遗绩于后的明代铁面御史何尔健;下联是“思源公重教爱国名扬九州”,说的是何氏十六代孙,纵横山东,声闻京华的民国间北平市市长何思源。 [1]

凝香园一直繁延四百年,据祖孙三代在这座花园当花工的刘老人讲,一九三三年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为美化泰山,一次就从该园买去五百株腊梅。当时就连赵楼、李集“下广”的大胡红,也从此园所购。可见那时“凝香园”花事之盛。何应瑞辞官回乡后写的七律《牡丹》,描绘了何园牡丹:“廿年梦想故园花,今到开时始到家。几许新名添旧谱,因多旧种变新芽。摇风百态娇无定,坠露丛芳影乱斜。为语东皇留醉客,好教晴日护丹霞。”直到一九三七年底,日寇侵占菏泽后才败落下来。目前只剩下10多亩,专植牡丹不足3亩, 牡丹品种70多个,其他杂花40余种,如刺梅、刺桐、玉果、白果、凌霄、黄芽球、紫薇、月季、看石榴、木瓜、柿子、龙头枣、铁梗海棠等。

菏泽的兴衰(菏泽市开发社区史话)(1)

菏泽的兴衰(菏泽市开发社区史话)(2)

菏泽的兴衰(菏泽市开发社区史话)(3)

菏泽的兴衰(菏泽市开发社区史话)(4)

菏泽的兴衰(菏泽市开发社区史话)(5)

本书主编简介:

马学民,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主编,山东省散文学会、菏泽市作家协会、菏泽市民俗学会、菏泽市儒学研究会会员,牡丹区作家协会、开发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菏泽市祖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2012年主持编写《丹阳志》,2019年主编《菏泽开发区史话》,2018年参与编写《菏泽开发区社区概览》《百村记忆》《菏泽市开发区志》等。

2011年起历时6年,牵头发起主修涉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等23个省、700多个村、30万人的《开濮曹徐马氏族谱》。2017年11月份,《在“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上,经全国姓氏家谱专家综合评审,荣获“中华好家谱”最佳内容特等奖。

2003年获得菏泽市委、市政府专项奖励先进个人,2006年被菏泽市委组织部评为菏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被菏泽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评委“菏泽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菏泽市创城百名先进人物”,连续12年被菏泽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舆情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连续13年被评为《菏泽日报》“优秀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