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蜀,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在现今四川一带。

形容离开了故乡迫不得已的词语(比喻人留恋异地)(1)

乐不思蜀,就是快乐得不想念蜀国了。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的环境中。

三国时期,蜀国的昭烈帝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即位,是为蜀汉后主。后主刘禅才能平庸,在军师诸葛亮死后,蜀国也就灭亡了。

刘禅为了活命,投降了曹魏,魏王封他一个的「安乐公」称号,让他住在魏国的都城许昌。

形容离开了故乡迫不得已的词语(比喻人留恋异地)(2)

刘禅

有一次,魏国掌握实权的臣子司马昭(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帝)宴请刘禅,在酒席之中,故意安排了一些蜀国的音乐和歌舞,来试探刘禅有没有暗中复国的打算。跟随刘禅来参加宴会的人,见到蜀国的歌舞,都不禁流露出亡国的伤感。刘禅却没有反应,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开心嬉笑,就像平日一般。

形容离开了故乡迫不得已的词语(比喻人留恋异地)(3)

邓艾,钟会,姜维,司马昭

蜀国的歌舞表演完毕,司马昭问刘禅:「你看这些节目如何?」

刘禅说:「很好,很好看呀。」

司马昭又问他:「你看了之后,是不是怀念起故国了?」

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我在这里很快乐,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

司马昭见刘禅确实是傻里傻气,麻木不仁,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杀害他。

后来,人们就用「乐不思蜀」形容留恋异地,不思念家乡,或比喻人因贪图享乐而忘本。

【例如】

他一到了国外,就乐不思蜀,连信都不写回来了。

眼前景色如此优美,我都有点乐不思蜀,不想回去了。

爷爷把小华接到乡下过暑假,小华玩得乐不思蜀了,吵着不肯回去上学。

我们是来这里办正事的,身负重任,怎能乐不思蜀呢?

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典故及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