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1)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2)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3)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4)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5)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6)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7)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8)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9)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10)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11)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12)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13)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14)

王世义剪纸介绍

王世义,男,1954年7月出生,甘肃人,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靖远县美术协会会员,白银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靖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传承带头人。 王世义自幼酷爱剪纸,幼时跟随母亲习学剪纸,在母亲的谆谆教诲和艺术熏陶下,苦修砺练,逐步掌握了剪纸技术的基本技术技能。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不断进行研究创新,50多年的剪纸生涯,他的作品传承和保留了靖远民间剪纸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精湛的手艺,精准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匠心独运,高雅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个人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县艺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荣获各类奖项。1985年6月,剪纸系列作品“窗花”在北京展出,展出后获得好评,其中三件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1986年3月,剪纸作品《国色天香》,代表甘肃省参加“中国十八省市剪纸新作联展”,并受邀在沈阳及全国巡回展出,作品被收编于《剪纸新作联展画册》。多年来,剪纸技艺及创作作品,曾多次被甘肃电视台、白银电视台、靖远电视台等多家栏目媒体采访报道,并先后刊登于《白银日报》、《白银周刊》、《乌兰》等报纸杂志网络平台。剪纸作品《春夏秋冬》、《梅兰竹菊》被靖远县博物馆收藏,剪纸作品《枸杞红了》、《仕女图》等4幅作品被靖远县文化馆收藏。 他的用剪技艺轻松流畅,构图满而不挤,方寸之间,匠心独具的精巧作品,也受到了剪纸爱好者的欣赏收藏。其创作的剪纸四条屏、“福”字斗方、十二生肖等作品,先后被澳大利亚、北京、深圳、安徽、苏州、广州、大连、内蒙、青海、兰州、白银及甘肃各地剪纸爱好者收藏,收藏作品达500余幅。

带心形的双喜剪纸(关于七夕与)(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