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 16:5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肖淙文 区委报道组 张落雁

上海申请街头艺人(宁波街头艺人持证上岗)(1)

年轻的街头艺人在歌唱

霓虹亮起,宁波老外滩从夜色中再一次醒来。

夏季雨后的空气里,啤酒的麦芽香气混合着荷尔蒙与多巴胺缓慢发酵。不远处的江滩,一串流水般的吉他solo倾泻而出。“皮皮鸭”乐队的主唱方焕欢正在演唱自己今晚的第6首歌曲。“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你四海为家。”少年的音色干净、嘹亮,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赏。

从大学校园到街头舞台,今年5月,方焕欢和其他13人(组),通过报名、审核、颁证等一系列选拔程序,在老外滩“持证上岗”,成为了一名街头艺人。这个聚集了“甬漂”、“滩漂”、艺术家们的“云联盟”,正在为宁波夏夜增添一种新的可能性,也为城市街头文化打开了一扇门。

上海申请街头艺人(宁波街头艺人持证上岗)(2)

驻足拍照的行人

街头艺术的容身所

Avril是最先注意到老外滩变化的人之一,出于爱好和工作需要,这个20多岁的女孩是这里的常客。

变化始于沿江平台建起的几个小舞台,此后,拨弄吉他的女孩、背着孩子唱歌的奶爸、演奏手风琴的外国人开始轮番出现。“几乎每次来外滩都能遇上,不同的时间表演的人还不一样,后来就习惯了每次都去江边看看。”

老外滩的变化在Avril看来并不稀奇。宁波是个快速更新、发展的城市,老外滩更是走在潮流一线。这个坐落于宁波市中心的三江口地区开埠于1844年,比上海老外滩还要早20年,曾经诞生了中国第一套西装、宁波第一家通商银行……

在众多表演者中,老兵王国文给她留下的印象最深。“他的声音听起来很有故事,像腾格尔沧桑粗犷的感觉。”

每个周三、周五和周六的傍晚7时,王国文都会准时出现在江边的小舞台。左手拖着音箱、话筒、话筒架等器械,右手牵着刚一岁半的女儿,这个30岁的男人不算高大显眼,但一首Beyong乐队的《海阔天空》一开嗓,身边就立刻围上了观众。

王国文是一名自学成才的草根歌手,上中学时就开始组乐队、玩音乐。从军队退伍后,他从老家凯里来到宁波与战友一起做安保工作,成了一名“甬漂”。此后女儿出生,他作为全职奶爸,在打零工和看顾孩子之余,年少时的音乐梦想也开始蠢蠢欲动。

来老外滩表演之前,鼓楼、槐树公园等都曾是王国文“流浪”的地方。“经常唱到正酣,却被城管或其他管理人员叫停。我理解城市管理的需要,但也希望这个城市能给街头艺术更多空间。”

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情况终于在这个夏天有了转折。今年5月16日,宁波老外滩启动街头艺人招募选拔工作,在试点工作初期,向社会公开招募街头艺人,入选的街头艺人通过评审后将获得相应的演出证照。

对于街头艺人的管理也有了规范,新制定的《宁波老外滩街头艺人安全公约》将用来管理和约束艺人及团队。颁发的街头艺人证为季度证,实施一季度一次考核制。

王国文还记得自己面试上岗时的场景,“挺紧张的,感觉自己像专业艺人选秀一样。”为了这次选拔他准备了好多歌曲,面试现场一口气唱了7首。两天后,一张崭新的工作证送到了他的手上,上面明确标注了“姓名”、“演出类型”、“演出时间”、“证件有效期”等信息。 “像有了一张‘护身符’,以后就可以大方的唱了。”

如今,上岗快两个月的王国文,已积累了4、5个忠实粉丝。只要是他的演出时间,粉丝们就会准时来捧场。晚上9时,晚场的表演接近尾声,王国文面前的器械袋里已有了约200元的“打赏”。女儿困了,他用婴儿背带把她抱在胸前,选了一首抒情歌作为结束曲。

歌声中,小女孩缓缓进入梦乡,Avril觉得心里暖暖的,她和很多现场观众一样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是艺术的温度,也是这个城市的温度。”

上海申请街头艺人(宁波街头艺人持证上岗)(3)

宁波老外滩

多元文化的交汇处

在宁波,行走的艺术家们各有所长。有人型点唱机,脑子里的海量曲库能随时和观众互动;有青春达人,帅气外表和动人歌喉一亮相就圈粉无数。而人气王Jon的杀手锏在于他手里的一把手风琴,开合之间,悠扬的音符悦动,异国风情尽显。

周一的晚上,Jon的手风琴声在老外滩照常响起。这个有着花白胡须的西班牙男人随着音乐摆动着身躯,一曲终了,人群中爆发出掌声。有人想请他拉一首特定的乐曲,两人用汉语、英语连说带比划,Jon终于领会,一首俄国经典乐曲《喀秋莎》从指尖流出。“他是真正的艺术家。”观众中有人评价。

老外滩常驻的外国人占比较大。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人们,也带来不同的文化和艺术,最终与东方的城市文明相交融,产生奇异的化学反应。此次招募的街头艺人当中就有两位外国艺术家。

与Jon的激情外放不同,在周五下午场展示国画艺术的曹鹤俊,更有中国文士内敛谦和的气质。铺开一块毛毡,笔墨纸砚就位,在心中酝酿片刻,他运笔如风,一副写意花鸟画跃然纸上。

国画需要在自然光下完成,曹鹤俊的展示时间从下午4点开始。与夜晚的热闹相比,傍晚暑气仍盛,街头显得有些冷清。他并不在意旁人,或许因为心静自然凉,专心作画时周边的空气也变得不那么燥热。

“经常有路人本来在大声交谈,经过我时就不自觉放轻了声音,或停下来看上片刻,这可能就是国画的感染力。”这个22岁的宁波男孩白净挺拔,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谈笑间颇有文人风范。

生于书画世家,曹鹤俊从小耳濡目染修习国画。他的外婆姚爱娟是宁波书画修复行业的代表人物,先后在天一阁博物馆、市博物馆从事修复工作。去年毕业后,曹鹤俊也走进了宁波博物馆的书画修复室,作为第四代传承人,成了一名“画郎中”。此外,他还和朋友一起开办了一家成人绘画工作室,传习国画。

走进老外滩成为一名街头艺人不是偶然,此前他也经常参与这里的活动,中东欧青年文化节、创意市集上的画作展示和教学让他收获了不少中外粉丝。 “国画是阳春白雪的艺术,但它也需要被更多人认识、欣赏。与我而言,走上街头,传播本身就是一个乐在其中的过程。”

曹鹤俊展示的特殊性更在于他的“中英双语绘画”。大学期间他就利用节假日游历了十多个国家,在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对东西方书画艺术的融合与创新有了更多思考。

在老外滩作画时,常有外国人上前询问,他会用英语耐心的为对方解释。从简单的绘画内容、手法到国画的精神内核和意蕴,常让外国友人感叹“amazing”。时间久了,他也从最初被围观的害羞、忐忑,变成了能淡定处之。“迈出的这一步可能不算什么,但我希望能通过走上街头的方式,为在甬的外籍友人打开一条通向中国传统艺术的门。”

“街头艺人作为城市景观,向市民和游人展示才艺与文化,吸引各方前来亲近与感受,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2015年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在谈起上海发展持证街头艺人的初衷时曾说。而在宁波,老外滩的试点试验也是这座城市包容、多元的一个缩影。

“将‘流浪’的艺术家引进来,提供场地和服务,规范管理是为了让这种艺术形式更有序。而老外滩的中西交汇、时尚融合也为艺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土壤。”宁波老外滩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说,从2015年开始,这样的街头艺术实验就一直在进行中。

“一首《成都》唱遍了大江南北。我想,在今天这样宽松、包容的城市氛围下,我们很快也会唱出一首《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