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1)

半个世纪前的今天(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正式从卧薪尝胆的“幕后”,登上世界的“大舞台“。随后的五十年,中国航天人不断前进,让“中国航天“这张名片,成为富国强军的利剑。

本文,笔者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开创航天新纪元的大事件所写,并以此献给中国航天的开创者和所有的“中国航天人“。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2)

我是追星族,追随、追逐、向往还执着。我追的星,其光芒闪耀半个世纪,何时提及都是No.1。这颗星引领我成长,打造我的“三观”,让我逐渐养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性格。我呢,也从仰望星空去寻找最亮的那颗,到后来成为铺就“天路”,送“星星”遨游的一份子。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3)

记得那是一个阳春三月的和煦春风里,气温不似今天“过了冬天就是夏天”。当然,也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和娱乐项目喽。那时的我是个一年级的“小豆包”,课余生活对比现在的孩子就是“天堂”一般了。没有繁多的课外辅导班,也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晚饭后,依然同往日一样,到隔壁邻居家找小伙伴玩了一会儿“过家家”,就在父母的催促下躺在床上看看“小人书”,与妹妹们逗逗贫嘴,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4)

大概10点钟左右,窗外的锣鼓喧天声打破了宁静的春夜。街道上宣传车的高音喇叭中传出了“叮、叮叮咚,铛,铛铛咚......”,一种独特旋律的《东方红》乐曲声,还伴随着播音员激昂的喜报发布声。同楼的大人们都冲出了各自的家,加入到欢庆的人流中。我不知发生了什么,还以为又有新“指示”发表呢,也就全然不顾地继续酣然。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5)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6)

第二天下午放学,大院里依然热闹非凡。人们以各种方式在欢庆,俨然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当时的大卡车都是敞篷的,驾驶室顶上顶着个大喇叭,大幅的“毛主席像”也不知人们是用什么方法固定住的。车厢里面最是热闹,正中一面巨型的红色大鼓,起码有2—3人起劲儿地轮番敲打;车帮旁插满了红旗,还站立着好几个起劲儿打镲的叔叔。单位里拉材料和工件的金属框架三轮车也没闲着,一个人蹬车,车斗里也放着大鼓,车帮上坐着奋力敲打的人。汽车以最慢的速度行驶,车上的鼓手与三轮车的鼓手不停地以鼓声互动着。车流的两旁都是欢呼雀跃的人流,有人腰间系着红绸在欢快扭着秧歌。大多数人手中举着纸质的三角彩旗,不时还有人带头高呼的着热烈庆祝的口号。那阵势与宋丹丹小品中形容的“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彩旗飘飘”,有过之而无不及。用今天的词汇形容,绝对的“喜大普奔”。

从小感觉最优越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大院了。大部分都是苏联援建的五层楼房,房顶是几个单元连接的大平台。那里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游乐场”。今天的楼顶平台上也聚集了很多的大人,他们都在仰望天空欢声笑语地议论着。这时我已经从家长和老师那里知道,人们都是在欢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呢。这颗“星”很特别,会唱《东方红》。昨晚大喇叭里放的“叮、叮叮咚,铛,铛铛咚......”,那种独特旋律的《东方红》就是它唱的。我加入在举目仰望的人群中,也在寻找着那颗星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7)

此时的我,还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父母和周边的大人们为什么异常兴奋呢。直到上中学左右才知道这就是我父辈们奋斗的事业,“东方红一号”就是他们最自豪的“大宝宝”。

这天,应该算是我追星生涯的起点吧,我牢牢地记住了1970年4月24日这个难忘的日子。从这天开始,我和小伙伴上楼顶平台的时候更多了。有时,就是为了去找那颗“卫星”,去听它唱的《东方红》。而且,至今我也觉得那是最好听的天籁之音,没有之一。

特别是在夏夜的傍晚,各家都会拿着小板凳和凉席到楼顶乘凉。每每,我都是早早地等候着夜幕降临。我喜欢仰望天空中的星星,我看着它们,它们不停地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笑。我喜欢数天上的星星,总也数不清也数不完。天上的星星千奇百怪,有的明亮,有的暗淡,有的一闪即逝,有的三五成群一起做游戏,有的两三个在一起作伴,还有的孤零零的......。一道又亮又白的银河,穿越天空,听老师说那是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天马星、蝎子座、北斗星、启明星......都是那么惟妙惟肖、那么迷人,那么神秘。这时,如果有移动的星星,或者高空飞行的飞机划过,我都会认为那就是“东方红”,我心中的最美最亮的星。此时,我和小伙伴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8)

至于,浩瀚苍穹中诸如“万户飞天”、“嫦娥、吴刚、玉兔”等万般美好的神话和传说,还有我好奇的“东方红一号”为什么过几天就不唱歌了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撩拨的我想去解开它们的奥秘。

说来也巧,“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没几天,我的小妹妹出生了。爸爸给她起名叫“宇红”,就是“宇宙东方红”的意思。这一年大院里出生的孩子,名字里有“星”、“宇”、“航”、“红”的特别多,可见“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了。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9)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对于“中国航天”人们还都很陌生。很多人只知道“七机部”是一个军工保密单位,父辈们可以说是半隐姓埋名地默默付出吧。有一次,伯父从上海来北京“三军仪仗队”出差,为了到家里看望我们,专程跑到“永定路邮局”都没打听出“142信箱”在哪里。其实,“三军仪仗队”所在地半壁店到“永定路邮局”,必须要路过我们“航天二院”的。所以,我到上中学前后才知道父辈所从事的事业,也就不足为怪了吧。

“东方红一号”让航天人向世界展露了光彩。随后的“实践一号”、“东方红二号”、“返回式系列卫星”、“科学探测”、“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一步步实现了军用、民用全覆盖。

“特别能奉献”好像是航天人的标配。献了青春献子孙,对于航天人来讲绝对是义不容辞的。也正因如此,航天人的子女很多人都将“从事航天”作为事业的第一选择。都说,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意识是潜移默化的,员工的意识和认知肯定也会有意无意地感染着子女家人。所以,航天人的子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我是航天大院土生土长的第一代子弟,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是耳濡目染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壮大。从走入航天工作岗位那天起,更是从每个角度和维度时刻体验着中国航天的成长历程,尝尽了航天人一步步雄起的喜怒哀乐。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10)

1990年4月,“长征3号”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射国际商业卫星,它的圆满成功,使“中国航天”能够持续跻身于国际空间领域。随后“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将模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中国首次实现了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飞行试验等,更是将“中国航天”的火箭式发展推入高潮。当时,国内受港台文化的影响,流行那种圆领的“文化衫”T恤。一款印有卫星发射图案的白色文化衫一时成为时尚,无论男女老幼几乎人人穿着着出现在工作场所或者是逛街、聚会的地点。作为“航天人”的我真的很自豪!

此后,“中国航天”仍以它独有的速度,实现了一个个高难度的突破。北斗、嫦娥、神舟、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创造前所未有的史诗般跨越。

此时的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拥抱幻想的单纯“追星者”了。“中国航天”不仅拥有永葆光芒的“卫星家族”们,更有以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刘杨等航天员为代表的英雄。而我,是衬托“红花”,为“星星”们顺利进入寰宇,心甘铺路的,淹没在“航天大军”里的“绿叶”。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11)

在茫茫的人海中我是哪一个;

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个;

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

默默奉献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

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祖国不会忘记》激励着像我一样追逐梦想的“追星人”,“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就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初心。

1992年3月22日,是我“追星”道路上又一个难忘的日子。那是一个周末,中央电视台已经预报今晚要实况转播“澳星一号”发射。为了一起度过这个本应欢快的时刻,一家三口来到师傅家,早早吃过饭后等待卫星的顺利升空。随着指挥员“5、4、3、2、1、点火”的口令发布,火箭点火成功了。但是,它仍然稳稳的不肯离开发射架。瞬间,我们呆住了!回眸时,师傅老俩口已是泪痕点点:“失利了、失利了......!”

从那一刻,我明白了“追星”路上不止有光辉、也有险阻。此次的失利原因,居然是一个小小多余物导致。这天,被定为我国最初的“航天质量日”。我被当时的场景震撼了,更为随之而来的“中国航天的寒冬季”浑身颤栗。多项发射合同的终止,中国航天处于了生死攸关的时刻。这次失利,让我深刻理解了“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也成为我后续从事航天质量工作时,时刻高悬的“警钟”。

改革的大潮汹涌地冲击着中国的经济。“下海”挣大钱,成为人们亟不可待的追求。一时间“做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全民经商对航天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时,我特别想说,航天人自诩“不穿军装的军人”不是盖的,即使在如此环境下,怀揣“振国威、壮军威的初心”,仍然是大多数航天人的追求。对于社会上广泛传言的多少多少航天人即将下岗,没有畏惧。始终顶着压力战斗着,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攻下了一个个顽固的“堡垒”。这才有了“十年磨一剑”的辉煌,有了载人、探月、神六到神十一、胖五、长七......,一个个傲娇的成就。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12)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奋斗的道路上,航天的“追星族”们骨子里保持着“不需要你认识我”和“不需要你歌颂我”的平常心,始终将“无私拼搏”、“永远闪光”作为动力,势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因为我们知道“祖国不会忘记我" 。

我的身边有太多的繁星在闪耀。

航天部级劳模王玲师傅在退休后的十余年里,放弃了本应安享的天伦,为航天事业带出了一波又一波接班人;

“薛涛大师工作室”团队,积极地活跃在航天研发一线,不断汲取知识创造最佳实践,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航天的持续振兴“撸起袖子加油干”;

无线电装特级技师张莉,当属我们姐妹中最美的那个了。她有幸站在了“共和国成立六十年庆典”的花车上。在经过天安门前时流露出的甜美笑容,应该是为祖国对以她为代表的航天一线员工最高奖赏的自豪吧。

“大国工匠”李峰,我们熟悉的伙伴。生活中平易近人,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用灵巧的双手,为打造航天精品匠心筑梦。

我最喜欢看伙伴、同事们为解决技术难题、质量问题,或者为管理献计献策时争论的场景。无论他们平日里再嘻哈,摆龙门喝酒到天明,一遇到工作上的事,立刻严肃认真起来。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都抱着科学的态度,争论的面红耳赤。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13)

最为感动的一个个片段,是同事们无论何时,只要接到需要加班、排故、处理问题的通知,立刻赶到工作现场。我们航天人没有白昼与黑夜,没有节假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14)

航天人也是最懂得浪漫和生活的人。琴棋诗画样样有高人,诗和远方更是所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都是我们心中向往的“天路”,走进过发射场的人都可以称为航天人中的“天之骄子”。

曾经两次去西北自驾游。每次都必须要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一看。沿着茫茫戈壁上的“东风路”前行,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风景,作为旅游者,你会赞叹不已的。但是,这里创建初期的艰辛,只有航天人能够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

我喜欢酒泉基地的一草一木,仿佛它们都是和我的血脉相连。漫步在“航天博物馆”内,我在找寻父亲的影像。也要急急火火地在“东方红一号”的看台前留下芳影。还要,拍下医院、幼儿园、学校、礼堂,发给曾经在这里出生或长大的伙伴。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情结所在。

基地的胡杨最美了。黑水河曲折绵延,成片的胡杨树叶在秋阳里婆娑起舞,在秋风中翻滚着鲜亮的色彩。徜徉于这浓郁的胡杨林中,我仿佛进入童话般的斑斓。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15)

“问天阁”是给壮士们送行的地方,也是最鼓舞士气的所在。

身临其境,感受毛泽东主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恢弘气势,更是有感:

嫦娥奔月,

屈原问天,

都想逃逸红尘;

宇外风景,

奇花开缤纷,

眨眼入混沌。

塔架高耸能遂心,

问天阁上意气豪;

一声巨响腾空去,

心随神舟傲九天,

九霄不断魂。

东风、长征如意随行,

虚空翱翔,

此生足骄矜。

导弹昂然欲嗜血,

谁若犯我是发昏,

归去也,

祁连雪峰淆白云。

时光荏苒,我的追星路,漫漫已近半个世纪。曾经问过“东方红一号”的声音我们真的能听到吗?“东方红一号”是否还在太空遨游等问题,答案也是带有时代技术能力的痕迹。不似今天白科技、黑科技的发达,但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进程。

在“东方红一号”飞天之时,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只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足矣了。而今天,人们所到之处第一需求就是找网络,找信号。在富国强军的道路上,“中国航天”有着太多的梦想正在付诸实现,航天精神的“接力棒”,仍在不断传承着。与我同样追星的伙伴,继续在星光的指引下,像攀登者那样前行着。我呢,始终会关注着“星星”的轨迹。更在想,什么时候能有太空旅行团呢,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我送上宇宙的“星星”,找找那颗会唱《东方红》的星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艰难历程(星光引路纪念东方红一号)(16)

尾声

半个世纪仿佛弹指一挥间!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观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原来不敢想的事情变为了现实。

在写本文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场景和画面。总在感慨,如果像今天一样,随手就能留下记忆的影像该有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