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赛程接近尾声,我国冰雪健儿已经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参加冬奥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这不免使人想到我国古代的体育运动,尤其是冰上运动的悠久历史。

说到我国古代体育运动,人们耳熟能详的多是蹴鞠、马球、龙舟竞渡等,有陆上的,有水上的,但有没有冰上的呢?当然有。

比如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北方民族在冰上运送货物的文献记载。北宋时期,沈括《梦溪笔谈》还记录过当时人们驾驶冰车在结冰的河床上穿梭的场景。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些冰上活动多是实用型的冰上行走和长短运输,并非娱乐性甚至竞技性的冰上运动。

到了明代,京师地区已经流行起划冰车。尤其到了清代,一项直到今天还流传在民间的滑冰比赛活动,以其内容之丰富,活动之精彩,堪称古代版的“冰上运动会”,甚至演变成为皇家典制性的滑冰运动,它就是“冰嬉”运动。

参与冰雪运动燃情冬奥(冬奥考古冰上运动)(1)

圆明园古装冰嬉

说起“冰嬉”,早有史案。早在清兵入关之前,努尔哈赤曾在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的正月初二,率领蒙古八旗、汉族官员和妻子们在辽沈太子河上进行过一次冰上比赛,当天“冰嬉”的活动内容有冰上蹴鞠和冰上赛跑两项。冰上蹴鞠也就是在冰上踢球,都是男人比赛;而冰上赛跑则女子等距离比赛,获胜者奖励银两。

最初的冰嬉活动并无固定的时间和制度,而且多是以女性为主的活动,但却成为后来鼎盛时期冰嬉大典的雏形。

到了康熙、雍正两朝,冰嬉活动逐渐丰富了起来,地点也相对固定在了紫禁城西侧的太液池,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公园以及中南海冬季的冰面上。而冰上项目除了原有的冰上蹴鞠、冰上赛跑等娱乐观赏功能之外,还将军队训练引入了冰嬉活动,使得冰嬉活动具有了军事训练的功能,为乾隆时期正式将冰嬉定为皇家大典奠定了基础。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期间,政局稳定,国家强盛。朝廷专设滑冰兵种“技勇冰鞋营”,还建立了组织机构及规章。乾隆皇帝还为冰嬉写下了1300余字的《冰嬉赋》,赋中称冰嬉为大清国国俗和年例,每年都要举办。由此,冰嬉运动正式确定为清代国家典制。

乾隆时期的冰嬉活动内容和项目增加了很多,往往要举办数日,有抢等、抢球、转龙射球、花样滑冰、冰上杂技等等。

参与冰雪运动燃情冬奥(冬奥考古冰上运动)(2)

乾隆御制《冰嬉赋》

最具观赏性的莫过于转龙射球。顾名思义,八旗将士们依次滑行如盘龙,冰场中设旌门,旌门内设球,过旌门时射箭,若中球则有奖赏。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藏《冰嬉图》卷,看到乾隆时期转龙射球的举办场景。画中规模宏大场面壮观的旋转滑冰场景即是转龙射球,从这张清代宫廷绘画中,我们无不真实地感受到乾隆时期冰嬉大典的盛况。

而冰嬉大典中要论比较刺激的项目,则首推抢等,其规则是在相同距离下,以滑冰速度分出等次而后论等行赏。这项比赛的形式,已经非常接近于现代冬奥会中的短道速滑。

除此之外,花样滑冰项目也十分有特色,史料记载当时的八旗将士们会表演“燕子点水”、“金鸡独立”、“哪吁探海”、“鹞子翻身”等这样极具表演性的动作。

还值得一说的是,除了滑冰比赛运动项目以外,清代的冰嬉大典与现代冬奥会一样,也有展示国家实力和外交的功能。清代史料中曾多次记载乾隆皇帝曾邀请蒙古王公,暹罗、琉球等外藩使臣一同观看冰嬉大典,在观冰嬉的同时设宴奏乐,以彰显国力强盛、四海升平。

参与冰雪运动燃情冬奥(冬奥考古冰上运动)(3)

《冰嬉图》卷转龙射球场景

到了嘉庆时期,延续了乾隆时期冰嬉大典的规模,也几乎每年都会举行滑冰盛会。但道光时期之后,随着国力的衰弱,冰嬉大典规模与次数下降,冰嬉大典就不太举办,逐渐衰落了。

尽管到了光绪年间,停办五十余载的冰嬉大典,曾因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短暂恢复过一段时间,但此时冰嬉大典的内容已经十分简单,内容、形式和规模也都不及乾隆时期的十分之一了。此后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冰嬉大典也失去了曾经的风光。

但这里却要提到的一位中国古代最后的“冰王”——吴桐轩,他出生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14岁时就参与了冰嬉大典,在当时由于滑冰技术出众,被慈禧太后提拔为冰队首领。后来还有许多外国人慕名而来,1946年,美国著名的life杂志专门采访了吴桐轩,并为其拍摄大量照片,至此全世界人民都了解到了“中国冰王”的风采。

参与冰雪运动燃情冬奥(冬奥考古冰上运动)(4)

光绪时期冰嬉大典冰王——吴桐轩

总的来说,清代的冰嬉大典是一个集娱乐、文化、运动、军事、外交为一体的一项重要的皇家制度。今天,冰雪运动已不是皇家专有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结果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到了3.46亿,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形式。

红星新闻特约撰稿人 王浩南(青年收藏家,古代艺术策展人)

编辑 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参与冰雪运动燃情冬奥(冬奥考古冰上运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