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点击【了解更多】免费下载本文档。

大自然的声音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大自然的声音一等奖教案)(1)

重点教学片段实录

◆品读风声,把握段落结构。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师:说说你们读后的感受。

生1:微风拂过的时候十分温柔,而狂风怒吼的时候让人害怕。

生2:微风吹拂的时候,树叶轻轻晃动,碰撞的声音也很小,让人感到很宁静。狂风吹起以后,整棵树都东倒西歪的,树枝碰撞、交叉,声音吱吱嘎嘎的,很激烈。

师:你们最喜欢哪个词语?说说理由。

生:呢喃细语,因为风好像在轻轻说话一样,很温柔。

师:请你通过朗读来让我们感受这种感觉。(生读。)

师: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听起来多舒服哇!当狂风吹过来时,风声越来越大,森林里的小树们都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呀!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描写狂风的部分?(找一生读。)

师: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看看我们能否通过朗读使这种对比更加明显。准备好了吗?(多媒体配乐,生对比朗读。)

师: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段话是围绕这一段的哪句话写的?

生:第1句。

师: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我们把它们叫作分述句。这样一来,段落的条理就更加清晰了。

赏析:以读促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避免了枯燥的词句分析,而且在读中感悟不同风声的美妙之处,又巧妙地化解了疑难词。如“呢喃细语”,学生通过朗读体悟,很容易联想到“好像在轻轻说话一样”。继而通过配乐,让男女生对比朗读,从而直观感受到“微风”和“狂风”两种不同风格的风声的美妙。最后,教师通过半引半讲,引导学生理解“总起句”和“分述句”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段中的作用,为以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本课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尽量缩短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为此,在新课开始前,我借助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了一场大自然的特殊的音乐会,使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起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品评风声、雨声、动物的歌声时,我也借助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字蕴含的美妙旋律。

二、美读感悟,放飞想象。语文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体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没有生涩难懂的词语,文笔清新流畅,因此,教学时我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为线索贯穿课堂,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句,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大胆地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角色体验,在多样化的朗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欢快,同时也让自己的语感、美感得到培养。

大自然的声音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大自然的声音一等奖教案)(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