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在一揽子政策措施中,一大半提及对于市场主体的支持,包括留抵退税、融资担保、政府采购、社保费缓交、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多项措施,有的是已有政策要抓好落实,有的是加大了实施力度,总之政策面的支持力度很大。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1月底,全国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市场主体承载了7亿多人的就业基本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受到剧烈冲击,而且冲击仍在持续。根据今年4月统计局的数据,因为受到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服务业等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燃眉之急”,给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那么市场主体的困境究竟在哪里?

我想重点说说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应该是信心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对于企业家、中小企业主的经营信心有重要影响。疫情防控等措施也确实一定程度上中断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打断,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计划,从而也影响了信心。同时,市场主体对于政策的预期也不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有一部分这方面因素,更突出的是2021年的教培行业。

另一个问题是成本增加。减税降费、社保费缓交,以及银行贷款的支持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主体的成本压力,但对于有的企业来说较为杯水车薪。比如,有的企业这几年一直在亏钱,本来就不用缴税了,税收减免进而就对企业没作用了。这几年企业成本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人工成本增加。大部分行业涨了10%-20%,有的人说,别看现在工作不好找,找个合适的人工也挺难的。伴随人工成本增加的,还有核酸检测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在还没有达到现在检测频度的时候,许多城市的理发店、饭店等服务行业基本已经开始了每周核酸,费用要店主自掏腰包,算下来也是不少钱。

第二,重启生产经营秩序的成本。比如,有的地方供应链中断了,原材料进不来,生产就上不来。蔚来汽车在4月宣布了暂停整车生产,原因是公司位于吉林、上海等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停产不代表成本可以停,最简单的,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还是要付的。

第三,物流成本上涨。尤其是对于外贸企业而言,一方面,运输及库存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受到侵蚀;另一方面,物流不畅导致出口订单违约率上升,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接单效率。相关专家表示,即便从最低位来看,海运价格也比之前上涨了30%至40%,巴西航线价格最高出现了10倍涨幅,空运费用也涨了不少。

第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涨了7.5%,有色金属指数涨了3.43%,能源指数涨了13.75%,化工指数涨了9.3%。粮食、农产品价格上涨也较为明显,但是市场主体往往不敢轻易涨价,怕涨得太多,消费者就没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开源。疫情原因导致居民收入减少,现在更多人谈论的不是如何花钱,而是如何赚钱,随便在网上一搜,配音、写号、做视频的兼职经验层出不穷。央行钱放的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储蓄率的提升,这也就意味着消费需要提振,现在内需是收缩的。另一个方面,之前供应链的不畅通,导致很多网上订单难以按时寄达,人们消费的心态自然也就弱了。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纾困惠企的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到两点:一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二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既要帮市场主体“节流”,也要重建其“开源”的信心。

民营企业发展难题(民营企业的困境在哪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