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吗(20世纪仅次于鲁迅呐喊的中文小说)(1)

中国近代文坛上有两座城,一座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座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围城》是近代的“儒林外史”,充满讽刺。

《边城》是田园的牧歌,是对人性美好的赞美,是对平静生活的歌颂。

1999年,世纪末的一年,《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二十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投票一个排名,最终,《边城》名列第二,仅次于鲁迅的《呐喊》,而《围城》排在第五。

以单篇小说来看,《边城》则属第一。

《边城》出版后,被很多人喜爱,也激怒了一些人,这些被激怒的人认为,《边城》的写作,没有按照一般文艺理论的要求来写,没有按照他们的规定来写,一没有写阶级斗争,二是《边城》的描写脱离现实,是一个世外桃源。

《边城》到底写了什么呢?

如果你要寻找一时半刻内心的平静,你可以读一读这本小书,他会带着你走进一个小城,走进一段故事,那里没有生活的争斗,没有人性的龌龊,只有山水养育出的善良朴实的人。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吗(20世纪仅次于鲁迅呐喊的中文小说)(2)

01

在湘西边境,有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城外一两里的小溪边,住着一户人家。

这家人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还有一只黄狗。

老人是摆渡的船夫,拿着微薄的工资,却从不肯收过路人的一分钱,人家觉得他年纪大可怜,给他几个钱,实在推辞不掉,老人就用这些钱买来好烟好茶,给过路的人发一只烟,倒一杯茶,就这样“还”回去了。

十几年前,老船夫唯一的女儿爱上一个忠厚老实的军人,军人不愿意背离自己的责任,女儿不愿意离开老父亲,两人相约赴死,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

军人服毒自杀了,可是女儿舍不得肚子里的孩子,她可以去死,可是孩子毕竟无辜。

等到孩子生下来后,她到溪水边,饮下满肚子凉水死去了。

那个孩子,就是翠翠,一转眼,就长到了十三岁,天真活泼,一双眼睛明亮如晶,翠翠跟着老船夫,渡船的伸手也熟练,老船夫睡着的时候,翠翠就借过爷爷的活计,从不误事。

没事的时候,就一起逗狗,晒太阳,你吹我唱,哪怕是在渡船,翠翠也会在岸上喊:“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来唱!”

老船夫便在溪中央唱起来。

日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好在无忧无虑,和充满竞争的生活比起来,这便是迷人的所在。

不远处的茶峒城中,一片烟火,翠翠偶尔进城,见到新鲜的事儿,回来便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日子就像那溪水一样干干净净的,有点灰尘,也顺水流去了,没有尔虞我诈,同样可以过日子,没有你追我赶,同样可以有美好生活,没有相互攀比,幸福就是自己的。

那些充满比较的日子,就是一滩被搅浑的水,谁也看不清里面的真相。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吗(20世纪仅次于鲁迅呐喊的中文小说)(3)

02

十三岁那年,翠翠的生命里走进了另一个男人,那是傩送。

那天,翠翠出去看热闹,祖父不爱热闹,让翠翠一个人看,看完了再去接她,可是祖父喝醉酒被人送回去,留下翠翠一个人等着。

左等右等,也不见祖父回来,翠翠也急了,这时候,傩送说:“到我家里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疑心是坏人,轻轻骂了一句,那人走了,却叫家里做事的人将翠翠送回去。

得知那是傩送,傩送是茶峒有名的俊小伙,翠翠也是知道的。

转眼之间,两年过去了,溪里的水儿,流啊流,总也流不完,翠翠的心啊,却走进了一个人。

翠翠总也没见到傩送,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大老天保,祖父开玩笑说:

“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

翠翠道:

“爷爷,你疯了,再说我生你的气了。”

对爷爷的玩笑,翠翠不听,可是却问道: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已经划到了青浪滩呢?”

她心里惦记着的,是在清浪滩过端午节的傩送。

看见人家迎婚送亲的喜轿,爷爷就说:

“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爷爷的意思,她也到了该嫁人的时候了,但她只是静静地拉船,到了家边,就跑回去取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

她和大黄狗躺在岩石荫出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祖父睡着了,大黄狗睡着了,翠翠也睡着了。

翠翠越长越大,偶尔说到什么,她会脸红了,她喜欢看扑粉满面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还可以听人唱歌。

她总想陪着祖父,可是祖父知道,总有一天,她会走的。

被时间催着成长的翠翠,仿佛也懂了孤独,她爱做在岩石上,向天空一朵云一颗星凝眸。

祖父若问:“翠翠,你在想什么?”

她便有点儿害羞,轻轻地说:“在看水鸭子打架!”

有一天,大老说:

“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象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闲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象老鸦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这溪边来为翠翠唱歌。”

大老又说:

“翠翠太娇了,我担心她只宜于听点茶峒人的歌声,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妇的一切正经事。我要个能听我唱歌的情人,却更不能缺少个照料家务的媳妇。‘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走得好,’唉,这两句话恰是古人为我说的!”

听见天保的话,祖父也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想:

这个人真能照顾翠翠吗?翠翠又愿意吗?

人干净了,世界就简单,看见的就不是别人的身世,而是在考虑那些真心而美丽的事情。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吗(20世纪仅次于鲁迅呐喊的中文小说)(4)

03

门前的溪水,流啊流。

很多东西,都被这水洗干净了,连同记忆。

有一天,二老傩送给爷爷送酒葫芦回来,翠翠看见傩送,只觉好像见过,却总也想不起在哪见过了。

趁翠翠不在,傩送说:

“伯伯,翠翠长大了,越来越好看!”

傩送说:

“翠翠,吃了饭,同你爷爷到我家吊脚楼上去看划船吧?”

翠翠说要陪爷爷守船,傩送又说:

“翠翠,难为你!……我回去就要人来替你们,你们赶快吃饭,一同到我家里去看船,今天人多咧,热闹咧。”

傩送走后,在祖父的提醒下,翠翠想到了曾经骂过的那个男子。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吗(20世纪仅次于鲁迅呐喊的中文小说)(5)

老船夫心里,傩送天保两兄弟都是直诚的人,可是翠翠会怎么想呢?他也知道,这两兄弟都喜欢翠翠,他比翠翠心里更清楚。

但他也知道,还要翠翠自己做主。

后来,大老天保找了一个人来探听老船夫的口风,他是真的喜欢翠翠,想要翠翠。

老船夫说:

“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大老走的是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作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同我说。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伯伯,若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动得了翠翠的心,我赶明天就自己来唱歌了。”

老船夫还加了一句:要看翠翠愿不愿意。

另一边,傩送也对翠翠喜欢得紧,而翠翠心里,也忘不了那个曾经骂过的男子。

没多久,天保家果然找了人来说亲,老船夫很高兴,大老想走马路,可是还是要看翠翠愿意不愿意。

“翠翠,船总顺顺家里请人来作媒,想讨你作媳妇,问我愿不愿。我呢,人老了,再过三年两载会过去的,我没有不愿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

又说:“大老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

翠翠明白了,原来来的人是大老,她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

提亲的事儿被傩送知道了,他也将自己喜欢翠翠的事儿告诉大老,两兄弟于是决定,公平竞争,两兄弟月夜里同到去碧溪岨唱歌,莫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下去,谁得到回答,谁便继续用那张唱歌胜利的嘴唇,服侍那划渡船的外孙女。大老不善于唱歌,轮到大老时也仍然由二老代替。

大老说:

“×娘的,自己不是竹雀,还请老弟做竹雀!好,就是这样子,我们各人轮流唱,我也不要你帮忙,一切我自己来吧。树林子里的猫头鹰,声音不动听,要老运气时,也仍然是自己叫下去,不请人帮忙的!”

从那天起,翠翠在睡梦之中,总会听到一个美妙的歌声,灵魂仿佛也跟着飘了起来。

翠翠醒来后,对爷爷说:“我睡得真好,梦得真有趣。”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吗(20世纪仅次于鲁迅呐喊的中文小说)(6)

04

夜晚的那阵歌声响起,老船夫忧愁着听了半夜。

第二天,老船夫借故入城,把大老拉到一边,开心地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可真狡猾!”

可是老船夫不知道的是,昨夜天保和傩送一起去唱歌,可是傩送一开口,天保就知道自己绝不是对手,于是就更不开口了,一晚上的歌,全是傩送唱的。

天保虽然放不下心爱的翠翠,但茶峒人说一不二,说到做到,绝不反悔,还是决定离开茶峒,到下游去闯荡。

得知真相的老船夫离开了天保,回到了翠翠身边,他一直在留意那歌声,以为傩送每天都会来唱,可是一连几天,傩送都没来,老船夫一打听,才知道天保出船,意外去世了。

天保的父亲对老船夫说:“一切都是命,算了吧。”

老船夫找到傩送,傩送对他的态度也变了。

喝了一点酒,老船夫回到家里,对翠翠说:

“天保当真死了!二老生了我们的气,以为他家中出这件事情,是我们分派的!”

不久后,傩送因为天保的死,也离开了茶峒,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傩送走后的某个晚上,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第二天,山上的白塔倒塌了,老船夫的船被水冲走了,而老船夫,在暴雨的夜晚,静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翠翠料理了爷爷的后事,接过了爷爷手里渡船的活儿,在那小溪边,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只是老船夫不再了,只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来。

当然,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

这里,那么平静,人与人之间,那么简单,关系那么淳朴,这是真正的田园。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吗(20世纪仅次于鲁迅呐喊的中文小说)(7)

05

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说:

《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已经几乎不复存在。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沈从文年轻时从湘西进入大城市,决心靠着一只笔在大城市打拼,他对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

于是,他想到了湘西的小城,想到了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于是,他写出了《边城》,这是曾经存在的生活,这是理想化的生活。

这种生活正在逐渐消失,到现在已经几乎不再存在。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吗(20世纪仅次于鲁迅呐喊的中文小说)(8)

在《长河·题记》中,沈从文说:

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的人生观。

如今,距离沈从文所说的那个年代,又过去了几十年,唯实唯利的人生观,早已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个角落,不能取得“成功”的生活,都成了失败的生活,都成了不可取的生活。

大家涌向大城市,涌现金钱,涌向名利,涌向可以搞到钱的地方,而有时候,为了钱,费尽心机,机关算尽。

原本简单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身上的淳朴,都变成了傻气。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吗(20世纪仅次于鲁迅呐喊的中文小说)(9)

06

在谈到《边城》的创作时,沈从文说: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喔!“人性”,这个倒霉的名词!

在《边城》里,傩送天保兄弟是“大户人家”的孩子,翠翠是老船夫的孙女,可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等级差别。

天保傩送并没有因为家境优渥,就看不起别人,翠翠也没有因为出身贫苦,而卑躬屈膝,觉得自己少了一点什么。

在那里,风光秀丽,民风朴实,不谈功利,人人真诚相待,是在大城市所看不见的,也是今天的社会少见的。

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退隐田园,从最开始的巢父许由,到后面的陶渊明,可是到底什么是田园呢?

陶渊明说“闻多素心人”,其实说的就是淳朴的人。

而《边城》,则把一个真正的田园告诉了我们,他不仅仅是远离都市,更重要的是,那里生活的人,心思单纯,自得其乐。

假如人心复杂了,你跑到深山里,也绝非“田园”,而离开了这种尔虞我诈,离开了这种你争我抢,田园才真正到来。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吗(20世纪仅次于鲁迅呐喊的中文小说)(10)

07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边城》,我觉得,是因为今天的生活方式。

大家既逃不开这样的生活方式,你追我赶,生怕落后了,最终,越活越累,这样的生活,谁又喜欢呢?

而《边城》所描写的生活,平平静静地美好,自自在在地生活,不用担心被时代抛弃,不用担心被别人算计,不用担心掉了职位。

像“边城”这样的生活,只能在想象之中,因为我们不敢,我们担心一旦我们不与别人同行,我们就会成为弃儿,会被孤立,所以我们不敢赌。

然而,当某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负担,我们就该考虑这种生活方式的正确性了。

我们现在或许还不知道答案,但总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答案的。

文|不有趣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