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回到了篱笆环绕的田园老屋老屋里盛放着生活的歌哭,和一个身居异地他乡游子的浓浓乡愁,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书海静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书海静读(闻荷静读书)

书海静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回到了篱笆环绕的田园老屋。老屋里盛放着生活的歌哭,和一个身居异地他乡游子的浓浓乡愁。

宅家寂寞,翻阅旧日泛黄报刊书籍,恍如他乡遇故知。家中藏书颇丰,有几十年前的报纸和杂志。旧书架上赫然呈现心仪的书籍,欣喜之余,如涉足春野,瞥见阡陌田塍抢先绽放的荠菜花,春滩上新冒的青蒿嫩芽。心中一片波光旖旎。

老家门前的卤汀河潺湲流淌。河两边菰蒲丛生,青苇萧萧,俊鸟游弋。夏初,荷花盛开,蜻蜓翻飞,令人感到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荷叶青青,叠翠涌波,层层远去。荷花是绝美的女子,袖纱清挽,裙衫翩跹,云髻高耸,清秀可人,灵动而沉静,温婉而蓬勃。粉白荷花追波逐浪,踏波而行,把一汪碧水,渲染得华丽、鲜亮,再现“池荷跳雨,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美妙意境。

荷香伴读,能让人回到自然,能让枯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夏日傍晚,暮色清凉而欢悦。坐在瓜棚豆架下,任夕光濡染,周身镶了一层锦。读雪小禅的《倾城记》,喜欢那“银碗里盛雪”的禅意与彻骨的凉,文字那沁人的唯美,那琉璃似的干净与剔透且无限美好,内心一片波光潋滟。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暑气顿消,如入霜雪天,心身俱凉。

一有闲暇,我便伫立河边,天地简静,菰蒲凝绿,乡愁空旷无边。远处河边有挽裤拉捡清明螺的村妇,人面桃花相映红。有时邀二三师友,老屋桑桌,鸡鸣犬吠,谈古论今,喝杨梅酒,嚼塘鳢鱼,嚼青蚕豆,嘬青螺蛳,最是暖心熨帖,顿觉天地宁静,不由忘却喧嚣尘事,感觉时光绵软,尘世的幸福伸手可触。

最是骤雨过后,燠热渐退,西天浸润在丰盛的色泽里。我慵懒地躺在院中的竹椅上,捧一本沈从文的《边城》慢慢地品咂起来。这样诗性的黄昏,我每每走进汪曾祺的《大淖纪事》、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曹文轩的《草房子》。乡土文学如缕缕清风滋润着我的情怀,我如饮醇醪、如痴如醉,每每走进“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的诗化境界。

莫言曾说:“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遥想孩提,乡村小院里月光清如溪水,静似画布,瓦屋和枯树闲适安逸地镶嵌在画布上。遥记儿时我们在苦楝树下玩着古朴游戏。祖父倚着树干在木格窗下边讲古边编竹筐、搓草绳。我们蹲在地上,支颐凝听,渐渐走进程咬金、薛仁贵等人的故事里。月光下的苦楝树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地呵护、关注着我们。温暖的亲情,恬淡的生活,如一抹清远的月色,悬挂在我的心灵深处。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纸围屏风,竹床石枕,一卷诗书,倚枕而读。没有刻意,满满的都是闲适。荷香伴读,忽而随李白纵酒放歌,忽而随辛弃疾金戈铁马驰骋沙场,醉心于文学的广袤深邃,有书中哲人指点人生,启迪混沌,岂不快哉。

好书是哲人,絮絮低语,光风霁月清泉流水一样能鉴人身心。好书是诗人,长哦短吟,让人南山在望,清香满怀。读书后的心,如雨洗过的青山,干净、轻闲且高贵,是剔除了污渍的玉石,晶莹透亮,纤尘不染。正如陈继儒所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荷香沁脾,远离尘世的浮躁和喧嚣,既是一次难得的心灵憩息,也是一次和智者对话的愉悦体验。沉浸书海,素心安然如瓷,清凉如玉,一种惬意和恬适弥漫全身。祈盼疫情早日消除,一切恢复常态,人们抖擞精神,重新投入到激情洋溢的奋斗中去。

责任编辑: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