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我20多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刚毕业没多久不久就面临着买房子,然后买房子的时候就需要贷款,当时对于贷款这个事情了解的并不多,然后在办理的过程当中才知道需要提供个人的信用报告。

这个时候我才对于信用有一点点的了解。20多岁的时候才对信用这个概念有所接触,那么我的情况是不是代表了很多中国年轻人的一个情况,就是不知道信用是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建立个人的信用。

前几天在读书的时候读到一本美国人写的书叫做our kids,翻译成中文就是我们的孩子。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案例,就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父母有一个小男孩,然后平时就非常注重对这个小男孩的教育。因为家境比较优越,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比较重视的,然后尽量提供比较优越的条件给孩子去学习各种各样的除了常规课程以外的。

书中就讲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当这个小男孩长到16岁的时候,他非常想拥有一辆车,这个时候父母没有花钱送给他一辆车。父母先是带他去看车,了解各种车的价格,然后父母带他看了一下二手车,最后确定了一个价格可以接受的车况有不错的车子。

这个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在我们很多中国家庭看来,如果还是到了一定的年龄需要用一辆车,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父母肯定是掏出全款给孩子购置车辆的。

但是这个状态家庭的父母就不是这样做的,他们认为如果想要给孩子建立信用最重要的,那么就是要有所负债。

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去看车,然后父母出钱给孩子买了一辆二手车,但是买的时候就说明了这个车子不是父母无偿送给孩子的,小孩子通过自己的打工,然后偿还车子的钱给父母。

虽然那个时候他也在上学啊,但是父母并没有以为打工去赚钱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就不让孩子去偿还这笔钱。

车子你要用,但是钱也要还。孩子可以利用暑假或者业余的时间啊,去送报纸啊,打一份零工啊,擦车啊,修剪草坪啊等等这些事情,去积累自己所需要的费用,然后定期的偿还这笔贷款。

自己的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这个时候建立自己的还款计划,定期的偿还父母的钱,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

同时在打工的过程当中,可以啊,更多的了解社会,积累社会关系,了解社会运转,其实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我们中美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中有很多的不同。

我们老祖宗常常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你先是准备好了所有的工作,然后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然后从这个简单的事例当中,我觉得老美不是这样做的,他们是典型的先拥有,再去解决问题。拥有是最直接的,但是解决的办法亲身去实践也非常重要。

怎样教育孩子才不那么累(我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