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庐山的诗人(卢明专栏登庐山)(1)

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我对庐山,向往在先。自幼对毛主席庐山照印象深刻。青山白云间,那是一种神奇的世界。后来看《庐山恋》,更加真切地领略了庐山之美。这一次,我瞅准机会,亲自登上了庐山。

坐一夜火车到九江,天还未亮。路上导游向我们讲解道:上庐山有两条路,一条是北线,毛主席当年上山的路,修得比较早,弯道比较多,所以有“跃上葱茏四百旋”的诗句。另一条是南线,修筑时间相对较晚,是林彪抓战备建设时修的。我们从九江南来,自然走的是北路,大家为跟着毛主席走了一条革命路线而深感自豪。

山路的确弯多,车忽左忽右,在山间盘来绕去。行至东侧山腰的时候,见东方天光红亮,一轮柔美的太阳自云海中跳出,大家一阵欢呼:天公眷顾,让我们在晴光里尽赏庐山的美景。

在四百旋之上,庐山的景致让我们迷醉。那如情似梦的如琴湖,碧波荡漾,亭台雅致。据说,湖因形似提琴而得名。此处原是古代的大林寺,白居易有《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不远处另有纪念白居易的花径景区。

另一迷人处,则是锦秀谷。由谷名可见山谷中布满奇树异花。谷口两侧各有一块伸出的长条形巨石,依特殊角度看去,象是两只伸出的手臂,在这里照像的人特别多。顺山间小路走过多时,就到达仙人洞了。洞在奇峰之上,由山崖凹进,清幽凉爽。由此复前行,穿过一个月亮形的圆门,则可见御碑亭,系明太祖朱元璋为周颠仙人所建。印象中,《庐山恋》中张瑜、郭凯敏扮演的角色,就是在这个御碑亭中避雨的。

庐山有植物园,导游拉我们参观一遍。其实,整个庐山就是一个奇妙的植物园。庐山的别墅区,也是参观的一个项目。无数西洋风格的别墅掩映在高岭绿树间,或一层,或两层,大多独立成院。虽然风格各异,但多以块石垒墙,以铁皮为顶,众房顶或红或蓝,参差错落成五彩的画卷,很是好看。这些别野,有的是外国机构的庭院,有的是西方名人的住处,比如曾将《水浒传》翻译为西文的赛珍珠。后来那些洋人走了,一些别墅也就住过一些中国名人。

庐山的瀑布是出了名的,诗仙李白就有《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带着神往,我问导游什么时候去香炉峰瀑布,导游却说那地方名气虽大,但观瀑布还得去三又叠泉。果然,第二天,导游就把带我们看三叠泉做为主要项目。

三叠泉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总落差155米。沿着陡峭的石阶下行千米,立于“观瀑亭” 向上仰观,顿见飞瀑玉龙飞跃般轰然疾下,震天动地,又似万斛明珠,飞洒九天。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我们尽赏了三叠泉,自然可以说不枉此行了。

庐山之上有牯岭镇,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是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在牯岭镇住了一夜,颇为自得。

庐山归来,我曾吟诗一首:

匡庐游览过,握别大江边。

再问如琴韵,随吟靖节篇。

思翻船下浪,情暖岭头烟。

千里归乡后,南山忆永年。

隐居庐山的诗人(卢明专栏登庐山)(2)

隐居庐山的诗人(卢明专栏登庐山)(3)

作者:卢明,1960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作家,笔名河边草。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当代文学院院务委员,中国水浒学会理事,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参与诸多文学协会组织。其诗词成就在鲁西南有着重要影响,代表作:《畅游微山湖》《正话水浒》《菏泽赋》等,多次获奖,并被多家门户网站收录。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发稿百余篇。爱好书法,多次发表展览,书法作品《春晓》参加中央数字频道2013年迎春展播,并被评为三等奖。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被地方和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壹点号心梦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隐居庐山的诗人(卢明专栏登庐山)(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