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星空保护法是什么回事(马上评暗夜星空)(1)

我国首部暗夜星空保护地方性法规出台。近日,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审查批准,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大家都知道要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大气层,但其实星空也是需要保护的。目前,我国共有5个“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分别是西藏阿里、那曲、江苏野鹿荡、山西太行洪谷和江西上饶横峰县葛源,其中西藏阿里和那曲已被收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

尽管海西州冷湖地区不在其列,但专家指出,该地海拔高、地域辽阔、大气透明度高、云量覆盖和温湿度偏低,光学观测条件比肩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布局天文大科学装置的优势明显。从立法角度出发,形成地方性法规,切实保护暗夜星空,青海走在了前头,富有远见,也有利于提升保护力度。

据报道,青海冷湖台址目前已有27个光学望远镜正在建设当中,到2022年底会有32个望远镜建成运行,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天文观测基地。从这个角度看,青海立法先行,主动作为,在暗夜星空保护上迈出重要步伐,既有利于推动当地的天文观测事业发展,还能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纵观《条例》22条具体规定,在暗夜保护核心区内,无论严格控制光源种类和亮度,还是所有户外固定夜间照明设施的照射方向应当低于水平线向下30度;无论禁止规划建设对当地天文观测环境产生影响的项目,还是禁止开展影响天文观测环境的活动……都体现了立法精度,值得肯定。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开始倡导保护暗夜星空,但落地的措施还不多。如今,青海着力健全法规,对其他地方保护暗夜星空也有积极的参照意义。

应该说,无论设置“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还是立法保护暗夜星空,侧重的角度是天文观测,便于专业人员从事天文科研。比如,有的地方之所以倾力保护暗夜星空,是为了布局天文大科学装置,以便更好地建设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

但推而广之,保护暗夜星空,也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五光十色的城市固然值得拥有,璀璨明亮的星空也不可丧失。令人叹息的是,在一些地方,当人们仰望夜空时,满天星辰隐匿不见,夜观星象成了奢侈品,连儿时数星星的游戏也不可得。此前,有研究发现,由于光污染问题,现在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看不到夜空中明亮的银河。故此,治理光污染,势在必行;保护暗夜星空,迫在眉睫。

保护暗夜星空正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潮流,这是人类环保意识提升的注脚。城市布局,该亮则亮、该暗则暗,唯有减少光污染源,实现光暗平衡,才能更宜居。当前,人们对光污染多有反感,比如有市民感慨:“亮瞎眼的光污染早该治治了!”从尽量减少霓虹灯和广告彩灯的使用,到推进夜景光色分级制,再到设立“暗夜保护地”,各地的有益探索的一大目标就是让世人看到璀璨星空。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新修改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落地实施。该条例的一大亮点,就是新增了防治“光污染”的内容。《条例》成为我国首部纳入光污染治理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无疑具有导向意义。通过立法规束,源头管控,以及监督落实,既能让城市有亮度,也能让市民看到星空。

康德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现代人也许更需用道德律令实现仰望星空的权利,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成为常态,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