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茑屋书店购书时,看到附近的香水店开着,一款桂花香正装点在门口。想起朋友说有次擦了那款香水,隔着二十米远便有人感叹,“桂花开了啊”。那可是在八月份。

近来才发觉桂花是次第开放的。早开的一树赶上一场秋雨,树下金箔似的洒了一地,衬得泥土也变得娇贵了,但并不能形成香尘。等其余的桂花接续上时,已经过了快一个月,那一个月的间歇里,总忍不住去想念香雾撩人的夜晚,想要把那缕香留在身上。

香柏与雪松(七夕会时尚寻香)(1)

说起那款颇有名望的桂花香水,与真实的桂花香其实有不少区别。它像是桂花沉在酒里,但又不是桂花酒的味道——朋友形容,是时而桂花,时而酒,也许恰合“欲买桂花同载酒”的意境。我凑近闻了许久,只觉得一股浓烈的酒精味,全然辨不出桂花来。也许是此前桂花闻多了,脑子里已经刻下记忆;也许是每个人对气味的感知不同;也许要散一阵,那桂花香才能透过酒气,缓缓飘出来。

想起古人写香气爱用“浮”字,像是“暗香浮动月黄昏”,“临风竹叶满,湛月桂香浮”。前不久新闻上科普,桂花在夜里香味更浓,与傍晚到早晨的空气湿度最高有关,因为芳香物质要通过空气中的水分传播。不由得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妙笔,一个“浮”字,勾勒出香味在水气中摇漾而出之貌,谁说感性、直觉的东西一定没道理呢?且“浮”又有浮于表面的意味,自然的香气是显露的,容易被鼻子捕捉和琢磨,现在调制的香水为了追求层次感,不是浮起来,倒是要沉下去,仿佛散掉一层,余下来的一层更有味道,让人闻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有一阵陪朋友发了疯似的闻雪松调的香水,只因为她喜欢的一位游戏角色,在剧情里形容身上有一股雪松香,淡而清冷,令人想起空旷的原野与燃烧的篝火。从威海路沿着南京西路一路寻过去,闻了几十种记不住牌子的香水,有些名字里直接便写了雪松,有些则要从一大堆香调成分里细细考证追寻。檀香、薄荷、茉莉、麝香、没药、玫瑰……看多了,仿佛在看药方,好像找的不是香,而是一味治疗心病的药。因为夹杂的成分太多,闻来闻去,总觉得味道千奇百怪,说不上哪个是雪松,哪个更“雪松”,但都没有那种淡而清冷的感觉,即便的确是淡而清冷,又不符合心里面描绘的样子。

和桂花不同,雪松不是中国传统便视作香料的成分。宋人的《新纂香谱》里记有“甘松香”,说它产于凉州,味温,煮汤沐浴,令人生香,听起来并不清冷。一些擦在身上的香粉里,如“梅真香”也会用到甘松,加了丁香、白梅末等,更让人觉得软玉温香了。但诗里面写到松香,往往联系到隐士高人,或是僧侣、仙道,还是给人一种出于世外的淡而清冷感。

也许因为桂花的香气随处可闻,寻香时,总盼望能有一款还原的。雪松却是不常见的,有道是相见争如不见,闻过了反而觉得失望。那么多雪松香里,我偶有中意的,或是杂了众多花果香做前调,或是名字起得颇为清雅,不需要闻,盯着那数行字,也能脑补出一段清冷宜人的香气来。大概我喜欢的不是雪松,而是文字所带来的氛围感。

得益于那位游戏角色的出圈,如今身上带有雪松香的虚拟人物也越发多了起来,至于雪松香的描述,总难逃清、冷二字。人可以通过香水留住季节的味道,将它融到自己的身体里,甚至成为一种人设。谁说香水没有人设呢,或者,应该叫香设吧。(钟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