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景观理论

农业景观是具有明显农业环境视觉特征的载体,包括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植物、水体、道路、建筑等物质要素。它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会随着土地特征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自然的、社会的系统反映。

1.农业景观分类

(1)农业生产景观:耕地、园地、水产养殖地等。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休闲农业的理论依据)(1)

(2)农业服务设施景观:乡村道路、水利设施、设施农业及观光园、采摘园、农家乐等。

(3)农村聚落景观: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宅旁绿地、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休闲农业的理论依据)(2)

(4)农业生态景观生态林地、河流水面、湖泊、未利用空地等。

2.旅游者对农业景观的偏好

(1)农业旅游者对农业旅游资源的偏好与出游目的有直接关系,相同类型的农业旅游的旅游者对农业景观资源的偏好有相似性;

(2)对于旅游者来说,吸引力较高的资源除了具备美学特征外,还与旅游者生活环境的差异程度具有相关性,环境差异度越高,就越容易吸引游客。

3.农业景观的构成表现

农业景观中既有人为加工过的自然物,仍呈现自然的属性,如田野、森林、草原等;也有人工建造的景观,如水利设施、民居村落、道路等。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休闲农业的理论依据)(3)

(1)农业景观的平面构成: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生命有机体的对称性、比例、均衡和整体性等审美特性。农业景观的平面构成之美,其内在主要是体现着当今农业及科技的发展,其外在主要体现在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上。

(2)农业景观的立体构成农业景观与天地相结合,也就是其立体构成之美。随着时代的进步,农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更多地体现精神和文化的内涵。

(3)农业景观的色彩构成在构成农业景观的巨大生活图画中,色调和色彩的组合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视觉感受,成就了农业景观色彩构成之美。

二、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指,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人卖,就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持平,甚至所占份额更高。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hits)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 misses)经常被人遗忘的长尾。“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幂律( PowerLaws)和帕累托分布( Pareto)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例如,在销售产品时,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例如,某著名网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广告商,它没有一个大客户,收入完全来自被其他广告商忽略的中小企业。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休闲农业的理论依据)(4)

图6长尾理论

长尾市场也称之为“利基市场”。“利基”一词是英文“ Niche”的音译,意译为“壁龛”,有拾遗补缺或见缝插针的意思。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给利基下的定义为: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有获取利益的基础”。

通过对市场的细分,企业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严格针对一个细分市场,或重点经营一个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产品和服务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