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十首最出名的诗(普希金之死)(1)

普希金之死

1837年1月29日,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这一不幸的消息从莫伊卡12号传出来后,人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普希金怎么会死?但命运之神却大大地开了一个玩笑,把年仅37岁的天才诗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召回了天国,留给人们无限的悲痛和惋惜。

在悲伤的人群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她就是普希金年轻漂亮的妻子,年仅24岁的娜达丽娅·冈察洛瓦·普希金娜。此刻,她不仅要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和打击,同时还要承受人们对她的恶语中伤。人们责备她,甚至咒骂她,正是由于她的轻佻行为导致了普希金与丹特士的决斗,以致于丈夫死在情敌的枪口之下。

不和谐的婚姻

普希金与娜达丽娅的结合,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以〃郎才女貌〃的标准来衡量,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非常般配。1830年,普希金诗人的声誉如日中天,此时,芳龄十八的娜达丽娅犹如刚刚开放的玫瑰,鲜艳欲滴,清香诱人,人人都想采摘,普希金被她迷住了。在次之前,有多少女孩迷恋他,但没有一位向娜达丽娅那样使他魂不守舍。恰如中国一句俗语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普希金虽是一位大诗人,但却不得不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在1828年第一次求婚遭到拒绝之后,1830年他再次求婚,终于实现了梦想。

其实,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孕育着一颗不幸的种子,。按照现代人的解释,普希金与妻子之间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对于普希金来说,诗歌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他的一切。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但对于娜达丽娅来说,诗歌如同乏味的公文一样,她根本不感兴趣,当然也不懂。每次,当普希金把他的新诗朗诵给她听时,她就大喊:普希金,你的诗歌我已经听够了。一次,几个朋友来到普希金家,他们在一起朗诵普希金的新作,娜达丽娅也在场,大家问她,朗诵是不是影响她时,她客气地说:朗诵你们的吧,反正我也不听。可见她对诗歌的索然寡味。

结婚之后,普希金陷入了困境。身边虽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妻子,这满足了他的占有欲和虚荣心。但要博得这位美人的欢心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为了维持婚后的体面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贷来度日。以致于跳舞到很晚才归来的娜达丽娅还睡在床上的时候,门口就传来了债主们前来讨债的门铃声。普希金欠所有人的债:木柴商人、卖牛奶的、卖面包的、修马车的,还有自己仆人的。他欠酒帐777卢布,裁缝450卢布,欠女时装师为娜达丽娅制作服装的费用3364卢布,欠书商也是同样的数目。在他结婚的头四年里,欠债已达6万卢布。在随后的两年里,不仅没有还掉以前的债务,反而越欠越多。临死前已达12万卢布。

债务压得普希金抬不起头来,应酬使他丧失了宝贵的写作时间。他感到了精神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陷入了困境。普希金在给好友纳肖金的信中痛苦地写道:〃对生活的操心使我没时间感到寂寞,我已经没有单身汉时的自由自在地用来写作的时间了。我的妻子非常时髦,这一切都需要钱。而钱我只能通过写作来获得。而写作需要幽静,单独一人……..〃但是,作为家庭主妇的娜达丽娅对这些家庭生活经济上的困难一点也感觉不到窘迫,她甚至一点也不关心,从不过问,继续去享受她的奢华生活。面对这样的妻子,普希金再次痛苦地写道:〃您是怎样的一位帮手和工作者呢?您的工作只是在舞会上跳跳舞,帮助男人们挥霍而已〃。可怜的普希金!

娜达丽娅虽是家庭主妇,但除了陪普希金睡觉、生孩子之外,其他职责一概不问。甚至连孩子们的教育培养也多半是她的二姐娅力山德拉照管。在姐妹三人中,娜达丽娅年龄最小,长得最漂亮,最早出嫁。而娅力山德拉其貌不扬,自知只能做个陪衬,因而很少出入社交场合。但是,他虽然长得不漂亮,但却非常聪明能干,对普希金崇拜不已。她自愿替妹妹承担了管理家庭的重担。普希金从她那里得到了本是妻子应该给他的照顾和关心,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实现了部分交流。不幸的普希金!

决 斗

自收到匿名信之后,普希金坐卧不安。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妻子的荣誉,他毅然决定向丹特士发起挑战——决斗。对于普希金来说,荣誉高于一切。收到普希金挑战书后,丹特士的义父,荷兰公使老格尔恩顿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意识到,义子的行为太过分了。同时,他也清楚,普希金对于俄罗斯意味着什么。决斗,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都是不愉快的。于是,他开始四方奔走,多方斡旋,以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结果,安排了丹特士与娜达丽娅的大姐叶卡捷林娜结婚,并于1837年1月1日举行了婚礼。

至少从表面来看,给人们的印象是,丹特士追逐的不是娜达丽娅,而是她的姐姐叶卡捷林娜,从而给普希金收回挑战书下了一个台阶,挽回了荣誉。丹特士在这桩婚姻中的确扮演了一个不幸的角色,叶卡捷林娜不但长的不漂亮,而且比他大6岁,丹特士的心理极不平衡,甚至连皇后都为他打抱不平:〃我很同情他,他这是一种宽宏,还是一种牺牲?〃

就在一场风暴看似过去,紧接着晴天之后,其实孕育着一场更大的风暴。丹特士与叶卡捷林娜结婚之后,他利用自己现在是姐夫的合法身份,更加大胆放肆地追起娜达丽娅来。只要那里有娜达丽娅的身影,那里就有他丹特士。他公开地挑衅地为娜达丽娅的健康干杯,邀请跳舞,大声地说着恭维话。不仅如此,他通过别人约娜达丽娅与自己单独约会,独白自己的爱情,并用自杀来威胁对方接受它。在丹特士的进攻面前,娜达丽娅陷得越来越深,她没有发现自己的这场游戏有多危险及其严重的后果,他甚至不顾丈夫的禁止她参加一切年轻人的聚会的命令,依然我行我素,四处招摇,正如索非亚·卡拉姆津娜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所写的:〃我沉重地告诉你这个发生上周三的悲剧,就在那一天,那一刻出现了可悲的结局,可怜的普希金,可怜的人!

自从那天收到了那封卑鄙下流的匿名信之后,三个月来,他的精神上遭受了多大的打击啊!就是这封匿名信,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这个悲剧产生的原因……但引起决斗的具体原因,人们认为,是在上个星期六沃龙佐夫家的晚会上,当普希金看到妻子与丹特士在一起亲密地谈笑,跳着华尔兹时,他的愤怒达到了极限。还有这位不谨慎的女人一点也不介意星期天在麦雷尔斯基家,星期一在维亚泽姆斯基家再次与丹特士见面!〃

面对这样〃贤惠〃的妻子和无赖的连襟,普希金纵有诗歌才华,此时也无济于事。除了决斗,他毫无选择了!于是,他再次发起决斗挑战,并确定了极其残酷的条件:双方射击的距离只有十步,并且在第一次双文都没有射中对方之后,决斗再重新开始,直到有一方倒地为止。看来,普京希真的拼命了。

1937年1月27日,星期三,决斗在离彼堡不远的黑山进行,结果出现了本文开头中的局面。伟大的诗人死了,他的妻子被人们唾骂,是她害了普希金。普希金成了她美丽姿色和轻佻行为的牺牲品。

相信稍微有点文学涵养的人都拜读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或许也被其颤人心弦的感染力所震撼过。俄国文坛巨星的英年陨落,震惊了当时的整个俄国,人们纷纷举行各种活动来悼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在思考着普希金死亡背后的真正原因。

普希金与情敌决斗到底所为何事呢?普希金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叫做娜塔丽娅,她比诗人小了13岁,号称为彼得堡第一美女。沙皇尼古拉一世对她也是垂涎三尺,因此娜塔丽娅遭到了贵族小姐太太们的极大嫉妒。涉世不深、天真单纯的娜塔丽娅快快活活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法国军官丹特士狂热追求她,这事在彼得堡社交界闹得沸沸扬扬,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挑动普希金与丹特士决斗......

普希金十首最出名的诗(普希金之死)(2)

天才之死

1837年2月彼得堡一个阴霾的早晨,荒凉的白桦林间弥漫着寒气,几片残叶挂在枝头,在风中瑟瑟发抖。突然,林中一声枪响,惊起几只椋鸟。丹扎斯飞奔过去,扶起倒在地上的人,他左手捂着胸口,鲜血已透过衣服顺着他长长的指尖流过。“我……,我想回家……”他翕动着双唇,无力地倒在丹扎斯的怀里,两手垂着,鬈曲的栗色头发衬着苍白的面庞,淡蓝色的眼睛像一汪幽怨的湖水,带着谜一样的光渐渐暗去,死神已伴着宁静爬上了他的额头。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曾经写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必忧伤,不必悲忿!”的著名诗句的他却带着忧郁的诉怨离开了人间,时年38岁。

才子佳人

普希金才华横溢,风流一生。他爱过许多女子,尽管他常常移情别恋,但每一次恋爱都能激发他创作的灵感。普希金在结婚后不久,毫不隐瞒地对妻子娜塔丽娅说:“你是我第113位恋人。”甚至在做父亲之后,普希金不仅依然与过去的女友诸如亚历山德拉·奥西波芙娜·罗谢特、安娜·彼得罗芙娜·凯恩、亚历山德罗芙娜·奥西波娃以及她的两个女儿弗列夫斯卡娅·武尔弗(武尔弗始终忘我地爱着普希金,终生未嫁)等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不断地向她们献诗,而且又新爱上了库图佐夫元帅的女儿和孙女:雍容华贵的伊莉莎白·米哈伊洛芙娜·希特罗娃和她在上流社会名噪一时的女儿多莉。普希金曾以多莉为原型塑造了《黑桃皇后》中的丽莎的人物形象。尽管普希金总是坦诚地把他婚前的恋情和婚后的风流韵事毫无保留地告诉心爱的妻子,娜塔丽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夜里常常偷偷地伤心落泪。她很少用亲热的小名来称呼普希金(他的小名叫萨沙,俄罗斯人称呼小名表示亲昵)。她称丈夫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或者直呼普希金。美丽纯洁的娜塔丽娅,作为像普希金这样诗坛巨擘的妻子,承受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艰难的命运。

娜塔丽娅出生于冈察罗夫家族,他们在波洛特尼亚内有一座美丽的庄园,内有豪华的骏马场,林木苍翠欲滴,假山、池塘相映成趣。父亲尼古拉·阿法纳西耶维奇,是一个优秀的乐师,并且非常爱好文学。他常邀请普希金到家中做客,并借给他大量书籍。母亲娜塔丽娅·伊万诺夫娜是宫中女官,1807年嫁给尼古拉。1812年卫国战争中,法军近逼波洛特尼亚内,尼古拉被迫携家眷迁到坦波夫省,在岳父扎格里亚什斯基家的庄园居住。同年,娜塔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出生。战后,他们全家返回波洛特尼亚内故居,后来又举家迁到莫斯科。娜塔丽娅五岁时,祖父阿法纳西·尼古拉耶维奇把她接到身边,待她似掌上明珠。阿法纳西常常给孙女买洋娃娃,带着她骑马,并给她雇了好几名家庭教师,教她音乐、绘画、俄文、法文、德文……后来,娜塔丽娅的父亲骑马时不慎从马背上摔下来,头部受了重伤,此后患了间歇性神经病。在母亲的要求下,娜塔丽娅从祖父那儿回到了自己家。父亲的病常常发作,母亲原来的脾气就不好,而今变得更加乖戾。她在家里养了一大群朝圣的女香客,成了一个暴躁的宗教狂,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孩子拳打脚踢。1830年,普希金向娜塔丽娅求婚,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后来在祖父阿法纳西的调解下,两人才终成眷属。

1831年3月,在莫斯科尼基塔街的耶稣升天节教堂里,如花蕾初露、娇艳欲滴的娜塔丽娅穿着白色的婚纱,走将出来。普希金目不转睛地盯着心爱的未婚妻,眼里闪着无限的幸福和炽热的爱情。娜塔丽娅望着普希金,内心感到无比自豪,因为这位著名的俄国诗人选中她作为终身伴侣。在他俩交换戒指时,普希金不慎把戒指掉在地上。他急忙俯身去拾,不料又碰落了诵经台上的十字架和《圣经》。普希金有时非常迷信,他常常向朋友说起一些非常灵验的征兆,他尊重人民的千年传说,寻觅其中的含义。这一次,不祥的阴云抚过他的心头,他的脸色陡然变得死一般苍白。

普希金夫妇在皇村度过了难忘的蜜月。他们生活得非常幸福。普希金在书房里写作,娜塔丽娅从不去打扰他,她总是静静地料理家务,刺绣,看书,甚至学起了烹饪。在皇村的这间小木屋(现已改为博物馆)里,普希金完成了著名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最后几节——奥涅金给塔吉雅娜的信。与此同时,娜塔丽娅还亲手为丈夫誊写了长诗《科隆纳一家人》。他俩情投意合,度过了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他们共同生活了六年,生了四个孩子。为了让丈夫安心创作,她默默地独自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一封可憎的匿名信

常言道:红颜薄命。娜塔丽娅,身高1.73米,体态端庄,妩媚动人,是彼得堡公认的绝色佳人。

普希金夫妇婚后不久,住在皇村。夏天的一个清晨,他们在公园的林荫大道上散步时,与沙皇尼古拉一世不期而遇。沙皇为娜塔丽娅的天姿国色所倾倒,邀请普希金夫妇到宫廷去。不久,普希金被录用到外交部,尔后晋升为九等文官。为了让娜塔丽娅能够炫耀于阿尼奇科夫的舞会,沙皇又于1833年12月底赐于普希金宫廷近侍的头衔。普希金对此非常愤怒,因为这种头衔通常只给予年轻的贵族少年,他托病不到宫里去,令沙皇十分恼火。面对沙皇这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人,年轻单纯的娜塔丽娅不知所措了。沙皇常常邀请普希金夫妇参加盛大的庆典活动。在舞会上,尼古拉一世不断地邀请娜塔丽娅跳马祖卡舞和华尔兹舞。这一切普希金都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在普希金跟丹特士决斗的前几天,沙皇曾召诗人进宫。普希金回来告诉妻子说,他非常感谢沙皇对妻子的忠告,但他们谈话的具体内容却无人知晓。在此三个月之前,即1836年11月4日,普希金通过邮局收到了一封匿名信,其中写着,戴绿帽子协会成员在会长纳雷什金的主持下,一致推举普希金为“副会长”和“历史编纂家”,并发给他“戴绿帽子荣誉勋章证书”。普希金知道信中所提的纳雷什金的妻子是亚历山大一世的情妇,因而信中暗示的就是娜塔丽娅和尼古拉一世之间有暧昧关系。

普希金把信装入信封,陷入了沉思。六年来,他一直怀着虔敬的心爱着娜塔丽娅,感谢上帝赐给他这样一个可亲可爱、纯洁善良的天使。他坚信,这是一帮无耻之徒布下的恶毒的阴谋。为了捍卫爱妻的名誉,他决定接受一切挑战。

冤家路窄

普希金受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由。他与十二月党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写了许多抨击暴政、歌颂自由、讽刺权贵的诗,令沙皇大为震怒,惨遭流放。1827年,普希金重返彼得堡后,依然受到宪兵的多次搜查和传讯。他多次要求辞去公职,隐居乡间,专门从事创作,但遭到拒绝。沙皇及当局企图把普希金变成御用文人,因此对普希金的要求极为不满。他与官方的矛盾不断加深。就在这个时候,丹特士,这个不速之客闯进了诗人的私生活。

丹特士男爵风流倜傥,聪明伶俐,很能博得女人的欢心。早在几年前,他在德国认识了荷兰驻俄公使盖克恩,两人关系非常密切。后来,丹特士由于在法国不得志,他便怀着飞黄腾达的野心认盖克恩老头为义父。经盖克恩的帮忙,丹特士拿着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内弟威廉·普鲁士斯基亲王的推荐书,于1833年10月来到俄国,当上了近卫骑兵团的少尉。据丹特士同一骑兵团的一位公爵阿·瓦·特鲁别兹科伊回忆:“丹特士和盖克恩之间的关系非常暧昧,他们名为义子、义父,实际上是为了掩人耳目。在我们这些知道内情的人看来,丹特士却扮演着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当时,同性恋在上流社会非常盛行。丹特士是不是同性恋者,很难说,他一方面与盖克恩老头保持这种关系,另一方面又肆无忌惮地向漂亮的女人大献殷勤。为此盖克恩非常恼火。”

1837年1月26日,也就是决斗前夕,普希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盖克恩老头提出了挑战。

普希金写道:

男爵!

请允许我澄清一下不久前发生的事。您儿子的卑劣行径,本人早有所知,因此不能漠然视之……

男爵,我必须提醒您,您身为荷兰君王的代表,却干着拉皮条的勾当,怂恿您的儿子做出这么多不体面的事……

男爵,从今以后,我禁止你们靠近我的妻子,我决不允许您的儿子在干这种卑鄙的勾当之后还去追求我的妻子,我更不允许这个骗子和流氓对她散布任何流言蜚语。

因此,请您趁早结束这一场阴谋,否则,我决不会善罢甘休。

谨此奉告。

亚历山大·普希金

一八三七年一月二十六日

没过几天,普希金就在决斗中身亡,在场的除了丹特士之外,还有丹扎斯和达尔沙克。

普希金十首最出名的诗(普希金之死)(3)

天下最毒妇人心

在谈到普希金之死时,我们往往容易遗漏一位名叫波列季卡的恶毒女人。她不仅对娜塔丽娅不断地散布谣言,而且与盖克恩一同策划谋害普希金。她为什么这么憎恨普希金夫妇呢?说来话就长了。

伊利达娅·波列季卡是俄国赫赫有名的伯爵格利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斯特罗加诺夫的私生女。格利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处事精明,生活放荡。在阿尔比恩(即不列颠群岛)任职期间,已有家室的他勾引了不少英国女子。据史料研究家考证,他曾当过拜伦的部下,并有过一段交往。后来,拜伦正是以他为生活原型塑造了“唐璜”的形象。几年后,格利戈里被任命为俄国驻葡萄牙大使,他居心叵测,花言巧语把葡萄牙宫廷侍从官的妻子德叶加伯爵夫人(葡萄牙著名女诗人列奥娜拉·达里莫特的女儿)骗到手,生下了一个女孩,她就是波列季卡。1824年,斯特罗加诺夫的第一任妻子和德叶加伯爵夫人相继去世,斯特罗加诺夫才正式确认与波列季卡之间的父女关系。这时波列季卡已满19岁,她长得相当漂亮,一头浓密的古铜色长发,皮肤白里透红。两只微带绿色的眼睛虽然长得俏美,但却总是不怀好意滴溜溜乱转,嘴角也总是挂着一丝阴险的冷笑。

据葡萄牙大百科全书中记载,伊达利娅从16岁起就与拿破仑的部下约翰将军等人打情骂俏,有过不少风流韵事。伊达利娅的母亲德叶加伯爵夫人不仅不对女儿严加管教,还为女儿牵线搭桥。看着女儿身边有那么多追求者,她喜不自胜。伊达利娅来到彼得堡之后,被公认为仅次于娜塔丽娅的第二大美人,她常到近卫骑兵团里去卖弄风骚,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为了争夺伊达利娅,骑兵团里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伊达利娅成了他们的女皇。她那张尖嘴薄舌能把任何一件事都闹得满城风雨,难怪上流社会有不少人在诗人死后还对他啧啧非议,却对整天寻花问柳、追逐女性的淫棍丹特士大颂赞词。

伊达利娅非常嫉妒娜塔丽娅的天姿,而且在普希金结婚之前,她曾一度狂热地单恋着这位诗坛泰斗。普希金给过许多使他产生过柔情的女子写过诗,但惟独不愿给伊达利娅献诗。他觉得伊达利娅为人尖刻、阴险,诡计多端,缺乏女性温柔纯真的魅力。据普希金的朋友B.П.戈尔恰科夫和П.B.舍列梅捷夫回忆:有一天,伊达利娅再三央求普希金在她的纪念册上题诗留念,普希金不肯,但当着众人的面又不好拒绝,所以随手写了几句。第二天,伊达利娅在家举办的沙龙里得意地朗诵了这首诗。但后来有一位客人发现,普希金署名的日期同实际时间不符,上面写着:“四月一日。”(这一天是西方的愚人节)。伊达利娅顿时气得满脸铁紫,一下把纪念册撕得粉碎,从此她对普希金更加怀恨在心。

伊达利娅得知丹特士在疯狂地追逐娜塔利娅后,先是与丹特士调情,后来又假装与娜塔利娅亲近。有一次她邀请娜塔丽娅到家中做客,然而在客厅里迎接她的不是伊达利娅,而是丹特士。客厅的窗户都用淡黄色带褶边的窗帘紧紧遮住,房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丹特士跪倒在娜塔丽娅的脚下,用手枪威胁说,如果娜塔丽娅不嫁给他,他就要自杀。娜塔丽娅一时不知所措,惊叫着冲出客厅。伊达利娅站在大门口,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此刻在门外看守的彼得·彼得罗维奇·兰斯科依(他当时是伊达利娅的爱慕者)才明白,原来这是一场恶毒的阴谋。他一气之下与伊达利娅一刀两断。在普希金去世7年之后,他娶娜塔利娅为妻,并把普希金的四个孩子全部抚养成人。

娜塔丽娅没有把在伊达利娅家发生的事告诉丈夫,她怕普希金会再次向丹特士提出决斗。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伊达利娅在策划这次会面之后,又紧锣密鼓地与盖克恩合谋参与谋害普希金。诗人在决斗中身亡,她称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她甚至幸灾乐祸地看着娜塔丽娅带着四个孩子,负债累累。她见普希金的大女儿玛丽娅长得特别像父亲,她说这是一大不幸。

伊达利娅·波利季卡死于1890年,终年85岁。从年轻时代一直到生命之终,她都对普希金怀着刻骨的怨恨。后来在莫斯科、敖德萨等地纷纷为普希金树立起了纪念碑,伊达利娅狂怒地大叫道,她一定要到每一块纪念碑上去唾诗人一口。

爱与谁人说?

对于一个痴爱的女人来说,她的一生就是一本绝望的小说,是无声的呜咽,是哭不出来的哭泣。她爱了一生却毫无回音,她临死前心灵的孤独颤抖、肉体的极度困乏是没有人可以知道、可以猜测、可以分担的。

在险石岛公园,娜塔丽娅第一次遇见丹特士,与她同行的还有普希金的姐姐叶卡捷琳娜(小名卡嘉)。也许是魔鬼诱惑了卡嘉的心,卡嘉从此对丹特士一往情深。

卡嘉一厢情愿地爱着丹特士,她明白,丹特士从来没有把她放在心上,他迷恋的是娜塔丽娅。为了能到盖克恩家去做客靠近丹特士,她不惜以娜塔丽娅为诱饵,寻机向丹特士调情。可是每次会面,丹特士都把卡嘉撇在一边,始终用迷恋的眼睛盯着娜塔丽娅。尽管娜塔丽娅非常讨厌丹特士,但她又可怜卡嘉,在卡嘉的央求下,她不得不与他们一同去骑马兜风。

沙皇尼古拉一世也钟情于娜塔丽娅,丹特士的行为令他十分恼火。1836年10月9日,丹特士被提升为御前骑兵传令官,没过几天丹特士就跟卡嘉结了婚。这件事自然十分蹊跷,但被“幸福”冲昏了头脑的卡嘉却陶醉在黄粱美梦之中。她欢喜地试穿新装,焦急地等待婚礼的举行。但是在新婚的午宴上,母亲、兄弟姐妹包括普希金夫妇都没有来。这一切,卡嘉都看在眼里。跟丹特士结婚后,卡嘉一直都受着丈夫的冷遇。丹特士偶尔也会对卡嘉亲热,但那也无非是想利用妻子和娜塔丽娅的关系更经常地与娜塔丽娅见面。卡嘉对丈夫的放荡行径包容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她明明事先就知道弟弟与丈夫要决斗的事,可是却不告诉娜塔丽娅,甚至在弟弟死后,她不惜抛弃亲人跟随杀死弟弟的凶手去了法国,并死在那里。卡嘉在离开彼得堡之前,在给丹特士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惟一想告诉你的,是我始终如一地爱着你,只有你才是我一生的幸福。”

在法国,卡嘉的命运更加凄惨。她先后给丹特士生了三个女儿,但丹特士一心想要儿子。在最后一次临产前,卡嘉赤着双脚到郊区的一座小教堂去祈祷,她发誓改信天主教(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祈求上帝赐给她一个儿子。儿子倒是生了,但可怜的卡嘉却死于产褥热。卡嘉的大女儿列昂尼娅非常痛恨父亲,却十分敬重普希金,但不幸的却是她后来精神错乱,死在了疯人院里。

卡嘉死后,丹特士当了苏尔萨市市长。1851年,他代表右翼力量在法国宪法的审议会议上,攻击维克多·雨果。1852年法国政变后,摄政亲王路易·拿破仑任命丹特士为参议员。1863年,娜塔丽娅死后,他还要求继承一份遗产,甚至告到了沙皇那里。尼古拉一世在信上批谕:“请冈察罗夫(娜塔丽娅家的父姓)兄弟再三斟酌,妥善处理。”案子拖了许多年,直到付给丹特士一笔钱,这件事才算终了。

诗人的儿女们

1837年,春天还没有叩响彼得堡的大门,死神就收走了这位诗坛的旷世奇才。普希金在临终时叮嘱妻子迁到乡下去住,两年后最好改嫁他人。1836年普希金在安葬母亲时告诉妻子,如果他死在娜塔丽娅之前,就把他葬在母亲的身边。不料,不过一年,普希金的话竟应了验。按照丈夫的遗愿,娜塔丽娅举家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并把丈夫安葬在圣山修道院附近的小山头上。1841年8月,娜塔丽娅重新安葬了普希金。1902年,墓碑旁的土层塌陷,镶着锦缎金银边饰的橡木棺裸露在外,因此不得不实行第三次安葬。1953年,为了修复坟头的纪念碑,坟墓又被挖开。普希金的尸体已严重腐烂,只有头发还在。

普希金死时,他的爱子萨沙只有三岁;长女玛莎,长着一头鬈发和一双淡蓝色的眼睛,只有四岁;胖嘟嘟的格里沙还不到两岁;白白胖胖的塔莎尚在襁褓之中。

然而命运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塔莎长大后,爱上了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杜别尔特。娜塔丽娅一再反对这门婚事:一则,他是迫害普希金的宪兵司令边肯多尔夫的助手列·杜别尔特的儿子,脾气暴戾,嗜赌如命;二则,他比女儿大14岁。母亲担心女儿会受苦,谁知塔莎不依不饶,非他不嫁。女儿出嫁后,娜塔丽娅伤心了很久。果不其然,塔莎在生了三个孩子之后跟丈夫离了婚。娜塔丽娅想帮帮女儿,但苦于债务累累,爱莫能助,后来她把保存在大儿子萨沙那里的普希金书信转交给了塔莎,这毕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数年之后,塔莎又嫁给了英国亲王威廉·纳萨乌斯基,并在伦敦被赐予托尔比伯爵夫人的封号。

长女玛丽娅温柔秀美,皮肤白皙,鼻梁挺拔雅致,浓黑的长发垂在胸前,一双蓝眼睛聪慧明澈。玛丽娅十分疼爱母亲,为了母亲她迟迟未嫁,直到1860年经人撮合,与加尔东少将终成眷属。他们住在土拉,在那里结识了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非常欣赏玛丽娅高贵典雅的气质,从她身上捕捉了种种细微特点塑造了《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的形象。

1863年11月26日,娜塔丽娅在多年的病痛之后逝世,被安葬在彼得堡(现改名为圣彼得堡)亚历山大-涅瓦大寺院古老的拉扎列夫斯基墓地,终年51岁。

早在普希金16岁那年,他就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

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和爱神相伴,慵懒地度过欢快的一生,他没做过什么善事,然而凭良心起誓,谢天谢地,他却是一个好人。

普希金离开我们已有160多年了,正像他说的那样,他绝不会死去,只要在这个月照的世界上还有一个诗人,他的名声就会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