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推行县管校聘(县管校聘即将在全国推广)(1)

“翻译”一下,这个制度是什么意思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有的老师或者校长在一所学校工作了“一辈子”,或者很久很久的情况?

其实在有些城市这种情况已经在很久之前就开始得到改变了,例如有的地方会采取教师“轮岗”的制度,一名教师也包括校长、副校长以及主任等等,尤其是那些比较优秀的,会每隔多少年(例如6、7年)轮换到其他学校去。有的是强制性的,有的则是可以个人提出申请。

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平衡教育资源”,让当地的教育发展更加均衡。

推行县管校聘(县管校聘即将在全国推广)(2)

“县管校聘”的目的其实也是这么一回事儿。

即把当地的公办教育教师、校长(包括其他校领导)等交给当地县级政府统一管理。

那么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当地的各个学校师资情况作出快速有效的调整。

举个例子:

例如某老牌名校,在没有推行“县管校聘”的时候校长、老师们可能会因为条件好、工作方便、生活方便等等原因导致一直在那里工作到退休。而与此同时,可能在当地还存在一所师资力量非常弱的学校,而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下,是很难统一调配这两所学校的教师资源的。但是在推行“县管校聘”之后就不同了——我们“理想化”的假设一个极端情况:当地可以就两所学校的师资集合起来,然后在把不同水平的师资平均得分配到两所学校里去……

如此在师资这方面,两校快速的达到了“均衡发展”。

推行县管校聘(县管校聘即将在全国推广)(3)

所以你看,这种管理方式对于当地的教育资源调配显然是一种非常快速有效的管理措施。如果(注意,我说的是“如果”)操作得当的话,是会非常有利于当地的教育均衡发展的。

为什么会有反对的声音?

我们也看到了,网上还是有很多人对“县管校聘”的模式持有质疑、怀疑以及认为是“瞎折腾”的声音,而且还不少。

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里面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只说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人们对管理职的能力心存质疑。

推行县管校聘(县管校聘即将在全国推广)(4)

别的不说,前段北师大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针对调研取样的26个省区市2898名教育局长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

基层教育行政领导人员相当一部分由非教育领域出身的行政领导担任或转任,缺乏足够指导教育改革创新的专业能力。

这意味着什么?

这其实意味着如果把权力交给了这些不专业的人去使用,那么如何避免“权力滥用”的情况?专业的人 充分的权利自然是有利于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但是如果是非专业的人 极大的权力,那么这会带来什么,我想是很多人都会担心的不是吗?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如果“车头”都不够专业,那么“方向”如何保证是正确的?

所以,同样都是“县管校聘”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管理者能力的背书之后,必然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可能性。

因此,人们对此表示不看好,或者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大家担心的事情也的确是事实不是吗?

至于“请问这能否真正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这点,题主想多了

因为“县管校聘”出台的本身,并不是为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的,恰恰相反,对一部分老师、校长而言,反而会因为工作的调动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调到比较远的学校、比较差的学校……你那对他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种情况下,谈何“积极性”?

当然,也会有一些老师一定会因此受益的,至于这部分老师的积极性是否会被调动起来……这事儿谁又能知道呢?

所以,先搞清楚什么是“县管校聘”才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