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教育学院的附属中学(上海闵行基地附中的蜕变之路)(1)

图为航拍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11月30日摄)。 新华网梁鸿儒 摄

新华网上海12月20日电(李晓丹)2007年,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上海闵行基地附中”)曾陷入办学低谷,地段内的生源只有365人,教学质量排名靠后。2011年,上海启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基地附中抓住机遇,“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011年10月被教育部、上海市教委联合推荐为“身边的好学校”;2014年,这所学校社会满意度跃居闵行区初中学校第一名;生源也由原先的365人上升至845人,伴随生源和教育水平提升,上海闵行基地附中2016届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77%。

上海闵行基地附中的蜕变之路,正是“十二五”期间,上海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到实处的生动缩影。学校以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为突破口,厚植创新土壤,让每一位学生努力做到最好。

抓住改革机遇 走出办学低谷

上海闵行基地附中建校于1996年,其前身为莘庄二中,是公办初级中学, 1999年由公办初级中学变更为公办完中,2007年初高中分离,学校又恢复为公办初级中学。由于高中部整体搬迁,学校大部分优秀教师流向高中部,伴随优秀师资资源的流失,办学危机悄然而至。

上海闵行区教育学院的附属中学(上海闵行基地附中的蜕变之路)(2)

图为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校长沈晓红。新华网严晓瑜 摄

上海闵行基地附中校长沈晓红介绍说,2007年,是学校的一个低谷期,当时只有13个班级,365名学生和52位教职工,剩下的52名教师,有近3成面临退休,近6成是新教师。伴随对学校认可度降低,家长千方百计想给学生转学。

处在困境的学校,开始寻找“突围”路径,怀揣着“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的信念。通过分析研究,学校决定从薄弱学科——数学开打“翻身仗”。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从研究教材入手,找遍上教版、北师大版等地区数学教材,从中梳理知识点。那段时间,对于老师们来说,加班是常事。就这样,老师们从各类教材中取其精华,再根据上海版教材内容,最终梳理出1371个初中数学测试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并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的试题资源库,数学学科教学率先走出低谷。

2011年,随着上海 “新优质学校”项目的推进,一批“不挑选生源,不集聚资源,不争抢排名”的普通公办学校被推出,引导学校走向新优质。闵行区基地附中入选首批43所新优质学校,对全校师生来说, “破茧重生”的机会真正来了。

“新优质学校的价值追求为即便没有可供挑选的学生来源、没有政府集聚的优质资源、也要坚持育人为本及内外需求的积极回应,伴随这一理念,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给了我们不断前行的勇气和信心。在市一级新优质专家团队的全力支持帮助下,我们有了互相学习的共同体,有了交流研究的平台,学校自此走上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轨道。”沈晓红说。

特色课程促学校“逆袭” 生源班级增加

据介绍,“新优质学校”这个平台为这所薄弱学校打开了另一扇窗。学校名气越来越响,百姓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老师们有机会参与到教育部的研究课题中,业务素养也提升了,自信心就更足了。受数学学科的启发,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也纷纷开始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

学校在紧抓教学的同时,还开设了受学生欢迎的“机器人”、数学思维工坊”等特色课程,并有6个创新实验室获批建立,助推学校优质化发展。其中,“机器人”和“数学思维工坊”被评为上海市创新实验室,其余四个被评为闵行区创新实验室。“这些特色课程也吸引了不少非地段生慕名而来,地段内的生源逐步回流。” 沈晓红说。

上海闵行区教育学院的附属中学(上海闵行基地附中的蜕变之路)(3)

图为上海市中小学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展示活动现场。新华网严晓瑜 摄

2016年11月31日,上海市中小学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展示活动在闵行基地附中举办。学生们将机器人、袜子娃娃等创新作品搬出课堂、并搬到了操场上,与家长和外校师生进行现场互动。

学生白季平表示,这些机器人都是我们和老师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的,制作中他有时为了一个小程序没有编好而多次返工,不过,他很热爱这样的特色课程,平时学的知识能够在动手中得到实践。

学校科技总指导钱佳文说,目前,他们的创新课程由原来的几门学科拓展到了二十几门,参与人数也从原来的部分兴趣课的学生到现在的全体学生参与,获奖人次也逐年递增,获奖的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走出区、市,还走向了国际。其中,师生最新作品《我们来到月球》获得了今年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项目一等奖。

追求优质教学的理念,让整所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本高级教师稀缺的学校,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不断上升。截止目前,学校已有13名高级教师和15名骨干教师。生源不再外流,而是逐年增加,班级数量由13个增加至27个,学生人数增幅达137%。

厚植创新土壤 计划建立“芝兰创客”体验中心

上海闵行基地附中沈晓红表示,作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接受创新教育的权利。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区居民。

往届毕业生学生家长潘兆良表示,5年前,他曾向学校讨要孩子的学籍档案,为孩子办理转学手续,当因种种原因搁浅。如今,他的孩子在去年被市重点中学——七宝中学自主招生录取了。得益于学习机器人等创新能力的培养,孩子当前课程学习能力远高于其他学生,潘兆良十分感谢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同时表示学校没有转成反而带来了大收获。

“创新素养的培养是我们学校办学至今的亮点,在未来发展中,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机会,来丰富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在课程统整及环境创设两大方面做一些新的突破。” 沈晓红说,另外学校还想建立“芝兰创客”体验中心,在原有的六个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前沿科技类实验项目,如VR虚拟技术运用、物联网运用、国防科技教育等等,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