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们来看看,在不同的写作实践阶段,如何使用各种写作技巧?

一、阅读和写作是什么关系?

阅读和写作到底有没有关系?有关系的,而且关系密切,但为什么很多人说,读了很多东西还写不好呢?

这里面有三个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阅读对写作的帮助至少要延后一到两年。

其次,读什么很有讲究。

真正对写作有帮助的是那些经典著作,那些经过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被各种人筛选后留下的经典作品。天天看杂志,刷朋友圈,阅读量再大,对写作也没什么帮助。

再其次,怎么读,关注什么很重要。

很多人读书很心急,希望从书中找到一些警句或者漂亮的描写,自己直接抄到作文里。这种想法过于天真。

写作一开始不能太在意文笔好不好,而需要非常在意文章的结构和行文的逻辑。注重结构和逻辑,有了这个基础,文采是可以慢慢补上的。

通过长期阅读经典,积累写作经验,再结合阅历的增长、情感的丰富,写作上的良好效应就能够积极地显现出来。

学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怎样从阅读到写文章到写书)(1)

二、写作的内容比形式重要!

一般人写得最多的东西就是日记,对于日记来讲,写什么比怎样写更重要。最难的是要写出真情实感,当一个人的社会经验不足时,免不了会“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任何时候,内容都比形式重要。

可以多多练习和做好口头表达,多阅读一些著名的讲演,记住一些很好的片段,学习讲演的逻辑和方法,这其实也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大学尤其需要。

三、怎么样写专业的文章?

如何让写的东西能够很轻易地达到发表的水平,比如怎么样写好博客一类的文章。

除了前面介绍的,在行文结构和逻辑上、在讲故事上注意,另一个值得分享的经验是,一篇文章的口气和用语方式要保持一致性,这样写出的东西才显得专业。

比如,一篇文章是以非常严肃的口吻写的,那么通篇都要如此,不要后一半写成了调侃的口气。反过来,如果是以诙谐幽默的口气写的,那么通篇用词都要符合这个风格。

一篇文章里,口气和人称也要保持一致。不要一会儿用第三人称写,一会儿用第一人称写。

此外,对再细小的用词都要很考究,在细节之处要尽可能没有任何问题才算过关。

可以这样讲,写博客一类的文章,要成功首先是选题要好,这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是内容真实,有独特性,这是成功的第二步。再接下来是组织好材料,用大家看得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成功的第三步。

学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怎样从阅读到写文章到写书)(2)

四、写书需要注意什么?

做到这三条,作为博客文章的写作已经足够了。但是想要出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博客就像日记一样,不需要有整体结构,但是一本书需要有;博客可以没有明确的主线,但是书需要有;博客每一篇行文风格未必要一致,但是书需要一致。

此外,书相比博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这个改写的过程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写难度很大的书,比如历史题材的书,非常难,但有一个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像茨威格写《人类群星闪耀时》那样,将几千年的文明史切成很多个片段,通过这些片段折射出历史全貌。这个做法就是前面讲到的“管中窥豹”的方法。

书的题材有很多,每一本书的写作手法都不尽相同。写作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写一篇文章是两个人的事情,不仅要表达好自己,还要理解读者的心理。所以重要的是,写作永远要让形式和内容相匹配,内容不同,读者群不同,写作的手法也需要调整。

学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怎样从阅读到写文章到写书)(3)

概括一下:

1、阅读对写文章有很大的作用,但一要长期持续阅读、二要多读经典著作、三要注重结构和逻辑而非文采;

2、写有真情实感的内容,内容比形式更加重要,多学习演讲;

3、写专业文章,要在行文的口气、用语方式、人称表达上保持一致,要讲究细节用词;好文章,要做到选题好、内容真实有独特性、组织好材料并表达清晰。

4、写书,要有整体结构、明确的主线、一致的行文风格;写书的内容不同、读者群不同,写作的手法、形式也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