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做了三十年大明天子。他一手操控大明数十年,可谓是明朝普天之下能力最强、权力最大的人。不过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即使是身为皇帝也不能例外。朱元璋能扫灭群雄,统一天下,开创大明,却唯独有三个心愿始终没有完成。

朱元璋一战成名最后当上了皇帝(朱元璋当了30年皇帝)(1)

《国初群雄事略》记载,朱元璋平生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是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他想得到的这块玉玺,并非皇帝们人手一个的印章,而是秦始皇开创秦朝之时制作的一方玉玺。此玉玺取材于名贵无比的和氏璧,由丞相李斯亲笔书写,请高手匠人精雕细琢而成,印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朱元璋一战成名最后当上了皇帝(朱元璋当了30年皇帝)(2)

秦朝作为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使得这方玉玺因此具有了非同寻常的神圣意义。历代帝王无不梦寐以求想得到它,以此标榜自己的皇位名正言顺,君权神授。秦朝之后,传国玉玺千百年来传承有序,陆续被汉朝皇帝、隋朝皇帝、唐朝皇帝所持有,但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乱世中,传国玉玺的持有者、后唐皇帝李从珂,国破身死,玉玺也不知所踪。

北宗宋哲宗在位期间,有人进献“传国玉玺”,但真伪难辨,一度引起很大争议。靖康之变中,连这方真假难知的玉玺也被金国人掠走,再度失去踪迹。元朝皇帝忽必烈驾崩时,传国玉玺突然现身于大都,据称被元朝宰相收走。朱元璋在明朝开国战争中,为追索这方玉玺多次出动大军北伐元朝残余势力,缴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唯独找不到玉玺。

朱元璋一战成名最后当上了皇帝(朱元璋当了30年皇帝)(3)

朱元璋的第二个心愿,是抓获元朝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的皇太子。此人与昏庸无能的元顺帝迥然不同,早年饱受儒学思想教育,虽然生逢乱世却胸怀大志,时刻梦想重兴元朝,恢复大元天下,竭力要成为元朝的中兴之主。在他带领下,已成一盘散沙的元朝残余势力被整合起来,成为朱元璋的劲敌。

朱元璋一战成名最后当上了皇帝(朱元璋当了30年皇帝)(4)

爱猷识理答腊后来继位成为元昭宗,成了元朝反明势力的一面大旗,一大批元朝旧将,如扩廓帖木儿等人,纷纷聚集在他麾下,成为一方令朱元璋不可小觑的反抗势力,并在岭北之战等大战中重创明军,使得朱元璋彻底扫灭元朝残余势力的梦想最终落空。朱元璋梦寐以求想捕获这个反明势力的标志性人物,始终未能如愿。

朱元璋的第三个心愿,就是收降元朝名将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可以说,自从朱元璋攻克元朝大都之后,若不是此人存在,元朝残余势力早已灰飞烟灭。王保保胆识过人,胸怀韬略,极善用兵,军事才能不在徐达常遇春之下。更兼此人心如铁石,对元朝忠心耿耿矢志不渝,一度给朱元璋造成很大麻烦。

朱元璋一战成名最后当上了皇帝(朱元璋当了30年皇帝)(5)

朱元璋为了彻底“扫清沙漠”,全歼元朝残余势力,于洪武五年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北伐。朱元璋手下名将尽出,徐达、李文忠、冯胜等人尽在军中,兵力达到十五万人,力争毕其功于一役。但就在这次看似十拿九稳的岭北战役中,明军却遭遇到王保保的拼死反击,遭到前所未见的惨重失败,使得明朝北伐的攻势就此被遏制。

自此之后,明军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出塞远征,“明军出塞希矣”。可以说,正是由于王保保的存在,元朝不绝如缕的一线命脉才得以延续。朱元璋对王保保十分佩服,称赞他为奇男子,很想把他收为已用。为此他还亲自祭拜王保保父亲的墓地,让儿子娶了王保保的妹妹,但一切均不能撼动王保保对元朝的忠心。

朱元璋一战成名最后当上了皇帝(朱元璋当了30年皇帝)(6)

朱元璋手下头号谋士刘伯温,平生才气纵横,谋略独步天下。岭北之战前,刘伯温面见朱元璋谈及王保保,一向足智多谋的刘伯温也犯了难,只说:“王保保未可轻也”。可见他对这位元朝大将也无计可施,颇有忌惮之心。结果朱元璋的三个心愿,最终变成一生未了的三大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