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创造的每一种工具都蕴含着超越其自身的意义。——摘自《娱乐至死》

“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下不记分”、“120公里限速可以跑143公里”……

新版交通违法记分办法本月落地,其中有一条是超速记分放宽,某些觉悟不高的群众奔走相告,准备到高速公路上一试身手,飙出人生新速度。

此前的规定是超速10%以下不记分,老傅和很多同道中人一样,跑高速经常踩在红线的边缘,限速100,就跑109;限速120,就跑130。不为别的,不能白白浪费汽车的性能。

对机械怪物的恐惧

几千年来,人类在陆地上的移动主要靠“腿儿着”,溜达的时速在4公里左右,起早贪黑一天只能走三四十公里;到了马车时代,时速翻了倍,一小时能走8公里,一天能跑五六十公里。

蒸汽机驱动的“蒸汽汽车”比内燃机汽车早出现几十年,当一种不依靠人力和畜力的“自走机械”首次出现在人类面前时,带来的震撼是空前的。

“蒸汽汽车”喘着粗气出现在公路上,人们立马感觉到了威胁,这种机械怪物重达十几吨,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惊人的”十几公里,它会惊到路上拉车的马,撞到人无疑非死即伤。惊惧之余,世界上第一个机动车限速法规在英国出现了。

英国1865年的“红旗法”规定,“机动车辆”在路上行驶时,前边必须派个人举着红旗做引导,提示马车和行人注意,而且时速在城镇不能超过2英里(3.2公里),城外公路上不能超过4英里(6.4公里)——对,人走多快,蒸汽汽车也只能走多快。

汽车一年的死亡率(每年死亡130万依然大爱)(1)

机车上路,举旗开道

那个年代,人类对“高速行走”的机械是心怀恐惧和敌意的。

随后,内燃机汽车出现,人类开始慢慢进入汽车时代。1886年的奔驰1号通常被认为是第一辆汽车,最高时速16公里,跟蒸汽汽车差不多。

时速16公里当然不算啥,人骑自行车都比它快。但内燃机小巧而高效,很快就把汽车的速度提升到飞起,到1908年,当时全球最廉价的福特T型车,时速已经达到60多公里——捕猎时玩儿命狂奔的狮子也不过是这个速度。

汽车一年的死亡率(每年死亡130万依然大爱)(2)

福特T型车推动了美国汽车的普及

自从汽车出现,人们一方面渴望更快的速度,但也非常明白,让一堆钢铁奔跑起来是会要人命的,于是,那些率先拥有了汽车的国家纷纷制定汽车限速法规。

汽车一年的死亡率(每年死亡130万依然大爱)(3)

公路限速是减少车祸伤亡的基本手段

汽车越跑越快,限速值也越定越高。

1901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制定了第一部机动车法规,最高限速为15英里(24公里),到1930年,美国大部分州都有了限速法规。

1974年,美国的最高限速是55英里(88公里);1987年,美国国会允许各州把州际公路的限速提高到65英里(104公里);1995年,很多州又把限速提升到70英里(112公里)或更高。

汽车成功驯化人类

当汽车出现时,人们觉得这不过是一种跑得更快的马车。

现在你要还认为汽车是马车的升级版,一种交通工具而已,那就太天真了。

汽车从开始普及到现在不过百年,这100年中,汽车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的全面渗透和改造。生产和消费要围绕汽车来布局、城市和乡村要根据汽车来规划,汽车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就连休闲活动也变成了“汽车式”。

汽车一年的死亡率(每年死亡130万依然大爱)(4)

张家口草原天路的汽车观光长龙(图来自人民网)

更深层次看,汽车还改变了人类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甚至改变了人类的心理节奏——有研究表明,汽车还隐秘地干预了人类的性生活。

不夸张地说,现在人类的大量活动要首先考虑汽车的感受,汽车认为方便和合适的,人类才觉得是可行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哪怕你想搞个听起来很传统很古朴的农家乐,也要首先考虑汽车是不是方便开过来,还要帮它安排好“下榻之地”。

你以为是招待客人,实际上是先招待汽车。

人们往往只把汽车看作是为自己服务自己的工具,但只要动脑子想想,谁为谁服务还真不一定。

且不说人类为伺候好汽车费了多少心、花了多少钱,现代京剧《沙家浜》里有一句话:这个队伍是你当家,可皇军要当你的家。

在“移动速度”这件事上,汽车就要当人类的家。它试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嫁接给人类,不断引诱着人类以更快的速度一路狂奔。

汽车是一部动力机械,它生产的主要产品就是:“速度”。

移动是汽车的基本能力,而最能表现这种能力的方式,就是越来越强的动力,和越来越快的速度。

汽车急于展示自己的能力,说出来你可能不敢信,早在1949年时量产车的最高时速就突破了200公里,捷豹XK120创造了当年的世界纪录——时速达到200.5公里。

汽车一年的死亡率(每年死亡130万依然大爱)(5)

1949年问世的捷豹XK120时速突破200公里

但从丛林中走出并且直立行走的人类并不善于驾驭速度,时速高达几十、上百公里后,任何疏忽都可能是致命的。

速度的诱惑,与对速度的恐惧博弈了多年,汽车的合法最高时速被限制在120公里左右。而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是:

每年,全世界约有130万人的人生因道路交通事故而终止。还有2000万至5000万人受到非致命伤害,其中许多因此而残疾。——世界卫生组织

危险的驾驶乐趣

为了让汽车变得更安全,人类不断地改善道路条件,改进汽车的主动、被动安全,但车祸带来的伤亡并未因此明显减少,而是“稳定”在上述水平。

每年130万人的死亡、几千万人的受伤,这种伤亡烈度也只有一场世界大战可以比拟。但人类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早就学会了和车祸“共存”,在接受汽车的好处时,默认了它的伤害。

汽车一年的死亡率(每年死亡130万依然大爱)(6)

这个世界上每24秒就有一人死于车祸

换句话说,汽车已经成功地改造了人类的思想:你想要更快的速度,必须接受更多的伤亡。减少车祸伤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汽车的速度,很多发达国家做过对比试验,结果很明显:

降低公路限速,车祸数量和伤亡明显下降;提高公路限速,车祸和伤亡明显上升。

1989年,美国某些州把公路限速从55 英里/小时提升到 65 英里/小时(从89 公里/小时提升至 105 公里/小时)——时速快10英里,致命车祸增加了21%。

1992年,澳大利亚把公路限速从100公里/小时提升到110公里/小时,车祸受伤事故增加了25%。

汽车一年的死亡率(每年死亡130万依然大爱)(7)

各国限速值概览(圆圈内数值为公里,方块内为英里)

速度是致命的,但速度又是充满诱惑的,汽车已经吃透了人性中的弱点,不放弃任何一次自我扩张的机会。

人总是会放纵,好吧,我给你更大的马力。

人总是会争强好胜,好吧,我给你更快的速度。

人总是会追求刺激,好吧,我给你“驾驶乐趣”。

很多人所谓的驾驶乐趣就是飙车,这本质上是在寻找一种刺激。当你急加速时,当你高速过弯时,当你快速超越一辆一辆汽车时,你实际上已经隐约感觉到危险也在逼近,但这种心跳加速、肾上腺素飙升会带来某种快感,刺激着你一次次地去做尝试,欲罢不能。

汽车一年的死亡率(每年死亡130万依然大爱)(8)

驾驶乐趣本质上是一种刺激

赛车是驾驶乐趣的最高体现,车手驾车奔跑在失控的边缘,一直在试探着车子的极限,那种刺激,类似于斗牛,或者,刀头舐血。

你打算飙多少?

高速公路超速20%以内不记分,这个新规看上去很人性化,也充分考虑了汽车的感受。

毕竟现在的汽车性能很强大,哪怕是辆买菜车,最高速度都远远超过了法规限制;毕竟现在公路质量越来越好,放宽一下也可以让人们享受一下发展成果。

汽车一年的死亡率(每年死亡130万依然大爱)(9)

汽车的设计时速远远高于法定限速

毫无悬念,新规实施后,限速100的高速在某些人眼里就成了120,限速120的就成了144,再不浪一下,对不住汽车的性能,也对不住高速公路通行费。(温馨提示:按记分新规,在高速公路超速20%以内不记分,但并不意味着不违法、不罚款,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看警方的实际行动)

再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我国出现德国那种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你准备飙到多少呢?我能想到的是,一些人肯定会抱怨车上的时速表不够使了。

这就对了,汽车为速度而生,它最擅长表现的就是速度,不教唆某些人类冒险一试,它怎么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呢?

对于汽车来说,最有价值的是速度,而对于人来说,无疑是生命更重要。荒谬的是,汽车居然成功驯化了人类,并把它的价值观移植给人类。当人类严重依赖汽车来解决自己的机动问题时,汽车反过头来改造了人类的思想。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以汽车的方式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权衡利弊得失?

为什么人们急于替一部机械去实现它的价值,甚至不惜冒险、不惜付出巨大的伤亡?

人类的悲剧不仅在于他们只顾享乐而忘记了恐惧,更在于他们不愿意去想为什么要这样享乐,以及为什么应该恐惧。

人们购买汽车时,没有一个人想为一辆车送命,也没人想到一辆车会成为杀人凶器——但现实呢?每年130万人死在汽车手里,还有多达5000万人受伤甚至残废。在驯化了人类之后,汽车仍在扩张着速度野心。你知道现在最快的汽车能跑多快吗?时速300英里(480公里)的“黄金门槛”已经是老黄历了,能干到500公里/小时以上的超跑已经颇有几款——我实在想不出,这种只能在飞机场跑道上才能跑出来的速度到底有啥用。

汽车一年的死亡率(每年死亡130万依然大爱)(10)

超跑不断刷新极速,把人类对于速度的迷恋推向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