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国内电影市场,总有一些小成本制作的影片以全新的立意,通过讲述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将目光聚集在容易被社会忽略的特殊群体上,从而成为公众舆论的关注点。今年3月12日上映的电影《那树繁花》,为我们描述了广西一个小山村里的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遭遇的困境,在励志感人的故事情节基础上,以点带面揭示出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本片着重反映留守儿童乐观坚强的心态,用平淡无奇的叙事手法,传递满满的正能量,励志而感人。留守儿童问题在最近几年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其背后隐含现实的国情和种种无奈。

电影导演郑庆严重新审视了这个突出问题,并以一种含蓄的镜头风格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在大银幕上真实展现。除此之外,影片还涉及到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问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缺乏继承人面临失传的窘境。

从目前公开的票房数据来看,该片的总体票房仅为2万元,这也是国产现实题材电影所面临的尴尬处境。诚然,造成小制作电影无人问津的局面,除了没有明星阵容,电影情节编排和剧情设定也存在逻辑上的短板。如何让类似的国产佳作进入观众的视线并引起共鸣,这是一代中国电影人所要反思的问题。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励志感人的故事。一个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少年历经生活的艰辛,用乐观坚强的心态,凭借智慧和灵巧的双手,成为一个不简单的成功典范。

出生在一个苦难的家庭中,他比别人经历更多的心酸和无奈。显然,小小少年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相反,他在逆境中偏偏创造了奇迹。

留守儿童类型的电影(逆境中的成长电影那树繁花)(1)

没有光鲜的衣服,一日三餐都极其普通。从留守少年的眼神里,依旧可以看出对未来的憧憬。在不断提高泥雕技艺的同时,他不忘刻苦学习,照顾妹妹,努力分担家庭责任。在他背后,是千万个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写照。

尊敬长辈,勤劳肯干,懂事乖巧,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都能找到。小小年纪,却要比同龄人承受更多的压力,他为改变命运的努力付出让人感动。

靠一门技艺努力撑起一个家,镜头前的微笑却饱含人生的艰辛,形成强烈反差

留守儿童类型的电影(逆境中的成长电影那树繁花)(2)

赵嘉豪饰演的男主人公陈阿强是电影里给镜头最多的人物,他被刻画成众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典型代表。家庭的不幸更能衬托出他的坚强和自信,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一家人的重担仿佛都落在他瘦小的肩膀上。

电影里的一幕催人泪下:陈阿强带着年幼的妹妹,与同龄人一起上集市卖泥雕,换钱来救治生病的爷爷。没有一个顾客,一群小孩子不约而同朝着一个方向望去,无奈中又充满希望。

留守儿童类型的电影(逆境中的成长电影那树繁花)(3)

陈阿强的爷爷病倒了,需要一笔治疗费用,乡亲们自发参与到募捐当中。他们当中大部分同样是老弱妇孺,尽管钱不多,但还是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彰显质朴的乡村民风。

从募捐这件事上,我们可以体会到男主人公陈阿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本该在无忧无虑中学习知识的年纪,却要面对一个家庭中感知社会冷暖的一切。

留守儿童类型的电影(逆境中的成长电影那树繁花)(4)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为了生活,陈阿强不得不靠泥雕这门技艺去赚钱贴补家用。镜头之下,发自内心的的微笑,却并不能掩饰生活之中的各种无奈和身心煎熬。

正是这样存在代际反差的爷孙辈组合家庭,却是留守家庭最普遍的模式。往往在这种相处关系中,最能体现晚辈的孝道和拼搏奋斗精神,反差之中更能显示出成长过程中的人生历练。

祖孙三代的命运交集和文化遗产的继承,显示出留守家庭的困境和命运抉择

留守儿童类型的电影(逆境中的成长电影那树繁花)(5)

陈阿强一边学习一边努力将泥雕技艺学会。这其中,从一窍不通到娴熟自如,这位少年不仅具有天赋,而且勤于学习,任何一个制作过程中的漏点都绝不放过。在社会的关爱下,他终于掌握了爷爷教的泥雕技术。

或许,继承泥雕这门技艺对陈阿强来说也是无奈之举。只有这样,破碎的家庭才有被挽救的余地。在大山深处,他没有办法见识外面世界的精彩,只有将这项文化遗产继承下去,他才能获得收入来源,继续支撑起整个家。

留守儿童类型的电影(逆境中的成长电影那树繁花)(6)

父母在破裂的婚姻关系中各走一方,留下了陈阿强这对可怜的兄妹。没有父母的监护和关爱,他们只得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对于这种具有代表性的祖孙三代家庭,最重要的是如何消除代际隔阂,在亲情的作用下学会相处和沟通。

留守儿童的教育和饮食起居全部落在身体并不好的爷爷奶奶身上,父母监护角色的缺失和隔代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困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留守家庭遭遇的困境和命运。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

留守儿童类型的电影(逆境中的成长电影那树繁花)(7)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达到6102万,且独居的留守儿童占了一部分比例。隔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在监护力方面比较薄弱。在这些留守儿童心中,与父母的团聚成为他们最大的心愿。

在留守儿童身上,或多或少存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困难的问题。而且,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类型的电影(逆境中的成长电影那树繁花)(8)

在这些统计数字背后,是庞大的留守儿童基数和留守儿童一段段心酸的人生经历。关爱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的合力监护,在家庭责任、学校教育、社会职责等多方面入手,直面当前出现的 突出问题,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事业当中来。

除此之外,面对近年来频现媒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因疏于照顾发生的人身安全案件,应当引起社会重视。

留守儿童类型的电影(逆境中的成长电影那树繁花)(9)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教育缺失、缺乏心理疏导、防护能力弱等问题,成为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由口号化到温暖行动的实质转变。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未来,他们在长时间的独立生活中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相对于物质生活层面和教育需求,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呵护。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得不继续留守,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电影《那树繁花》用美丽乡村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但归根结底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上。虽然电影最后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有点脱离实际,但是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对真实存在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影片不仅仅描绘出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更加注重对他们心理问题的深入剖析,在体现逆境成长之路的同时,宣扬乐观坚强的社会正能量。总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用实际行动温暖人心,让他们不再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