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战争、都市等题材的影视剧,中国的神话题材影视剧起步、成熟算是比较晚的,尤其是在90年代以前,我们的神话剧还始终停留在“喷火”和“溜冰鞋”的阶段。纯国产的神话剧因技术等原因不受待见,于是逐渐诞生了中外合拍的神话作品,最典型的当属与新加坡联合拍摄的电视剧,比如说《莲花童子哪吒》《东游记》等。还别说,这些神话剧的出现在当年的确掀起了阵阵收视狂潮,尤其是与《西游记》仅一字之隔的《东游记》,凭借出色的特效和优美的取景地,加上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让人印象深刻。

东游记拍摄的时间(风景区实地取景拍摄)(1)

以至于当年对于《东游记》的推崇,衍生到方方面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视剧拍摄地四川九寨沟景区。九寨沟景区的秀丽景色毋庸多说,这处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境内的自然风景区,秀山秀水,草木天蓝,充满原生态的美感。电视剧里,从开篇到结尾,处处都有九寨沟的实景,简单罗列下,第一集里郭妃丽饰演的牡丹仙子下凡,与一群小孩在草坪间嬉戏,这个场景为全片原生态美景风格打下基础。在没有滤镜美颜的年代里,纯美的山清水秀和淡妆点缀的妹子所营造出来的美感是一致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东游记》的品质出类拔萃,在当年神话剧市场鹤立鸡群。

占电视剧一半篇幅的美景,九寨沟的美景如何被封神。《东游记》的篇幅是30集,但实际上真正剧情发展的时间不多,有相当一部分的篇幅被用在了场景渲染上,比如上天入地的场景,神乎其神;妖魔鬼怪的变身,嚣张跋扈;还有一部分,则是对自然景致的还原,突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景致指的正是九寨沟。通过小编的简单梳理发现,《东游记》里展现九寨沟景致的篇幅,至少占据了三分之一(可能还略多)。牡丹仙子下凡首次遇到东华上仙,八仙首次碰面,八仙中途经历劫难,八仙最终成型等等,所有的场景都是以九寨沟景区为主,尤其是那条标志性瀑布,几乎让人过目不忘。

东游记拍摄的时间(风景区实地取景拍摄)(2)

撇开《东游记》,国内还有很多其他影视剧也在九寨沟实景拍摄过,比如说妇孺皆知的老版《西游记》,师徒几人牵马过河的场景,孙悟空和蜈蚣精斗法的场景等都是来自九寨沟景区。至于另外一部剧似乎不太光彩,那就是张纪中版本的《神雕侠侣》,该剧在九寨沟拍摄过程中传出破坏景区植被的行为,让人汗颜。

不仅是九寨沟,随着国内影视剧市场规模在21世纪初的大爆发,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制作方加入,所谓的实景拍摄理念成为主流,慢慢的,又成为影视剧宣传的卖点。非常不幸,任何行业都会经历人多墙塌的悲剧,影视行业也是如此,随着影视剧粗制滥造盛行,实景拍摄噱头也逃不过被玩坏的命运。

这样的典型有很多,比如赵文卓和杨幂主演的《大武当天地密码》,从电影名字就能看出来,它是以武当山为故事主体,实际上它也确实是在武当山取景拍摄。有意思是,这部电影的投资方里也有武当山景区,这下,电影的定位就比较有意味了。实事求是来说,“大武当”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神话动作片的模糊定位,剧情拖沓和场景凌乱让人无法忍受。除了,其中某些武当景区的实景镜头,一无是处,这不得不让人感概,武当山景区投资该电影的意义就是为了展示几个景区镜头。何必呢?何苦呢?

东游记拍摄的时间(风景区实地取景拍摄)(3)

同样的,还有一部号称大导演拍摄的国际大电影,连名字都和中国著名景点一样,它叫做《长城》。但好在《长城》并非刻意突出长城,所以即便它最终烂到让人想吐的境地,大家仍然只会说,“电影剧情稀烂”,而不会迁怒到“原来长城是这样一个有故事的长城”。说实话,小编和大部分人的观点一样,“宁愿没有这样一部亮瞎眼睛的《长城》出现”。

比较奇怪的是,与正面刻意宣传景区宣扬巨大热度的电影最终惨淡收场的结果相比,很多无意间在电影里展示的实景又出奇地火了一把。张导的《三枪拍案惊奇》,即便烂到千夫所指,里面展现的西部某景点在电影上映后门票也曾一度脱硝,哪怕是周星驰后现代风格巅峰的《大话西游》,就因为至尊宝和紫霞仙子在城楼上的对峙,也让银川的镇北堡西部影城爆红,成为经典旅游景区。

那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呢?说白了还是电影在起作用,电影的关键和很多商品一样,在于质量而不在营销。无论是实地取景还是特效合成,场景只是电影众多元素里的一个,没有打动人心的剧情和高标准的制作,爆米花式电影大多毫无意义。把点缀的元素当成主角,忽略了电影的本质内涵,最终沦为大荧幕炉头不对马嘴的宣传片,这样的电影充其量只是没有灵魂的胶片,又怎能让观众买账追捧呢?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涌入者进来,只会将本来很好的“实景地取景拍摄”噱头玩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