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满人团圆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佳节来了!祝各位小伙伴中秋快乐!花好月圆!

中国古人有很多吟咏月亮的诗篇,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都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李永乐讲最后一个圆(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1)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俗语,比如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一句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大人说这是因为农历十六的时候月亮更圆。真的是这样吗?我一直有所怀疑。

前两天我又想起这个问题,经过一番研究,我想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关于月相的有趣问题。花几分钟看完这篇文章,你就能彻底弄懂月相的含义,还能根据月相估算农历的日期。今晚的酒桌上,你立刻就显得有文化了。

一、农历月

在四十五亿年前,一颗和火星差不多大的星球撞击到原始地球上,一部分熔融状态的地球物质被撞飞,这些物质彼此融合聚集,就形成了月球,所以月球是地球的儿子。

李永乐讲最后一个圆(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2)

大碰撞

中国古人发明了农历,农历是阴阳合历,也就是根据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定“月“,再根据四季的变化规定”年“,其实就是月球环绕地球一周定为一个月,地球环绕太阳一周定为一年。

一个月到底有多长时间呢?如果在恒星参考系下看,月球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7.3天,这叫做恒星月。但是,由于地球还在围绕太阳运动,27.3天后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从地球上看,月相也就不一样了。再过两天多一点,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位置才能恢复如初,这就是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周期,叫做朔望月,大约是29.5天。

大家看下图:最初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连线上(此时是朔月),经过29.5天,月球再次回到地球和太阳连线上(又是朔月),这就是一个朔望月。

李永乐讲最后一个圆(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3)

恒星月和朔望月

所以,农历一般规定小月29天,大月30天,用来匹配朔望月。由于一年的时间不是整数月,所以还要偶尔插入闰月调和二者的差别,大体的规则是19年7闰,即每19年插入7个闰月。

二、月相

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称为月相,你能读懂月相吗?

李永乐讲最后一个圆(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4)

月相成因

大家看:假如太阳在左侧,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时候,左侧的一半会被照亮,右侧的一半是黑暗的。可是,因为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地面上的人未必能总能看到月球照亮的一面。

还有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月相: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天空的西边,月亮西侧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天空的东边,月亮东侧亮。根据月相的性状和方位,就能猜出农历日期了。

李永乐讲最后一个圆(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5)

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连线的外侧时,月亮被照亮的一面朝向地球,看起来月亮最圆,称为“望月”,望月最常出现在农历十五和十六,有时候也会出现在十四和十七。那为什么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呢?

我认为:这是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意思是:参互成文,合而见意。虽然话分开说,但是要把两句合起来,才是能明白意思。或者用公式表示,原文会说:AB CD,但实际的意思是:AC BD。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王昌龄的《出塞》中有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这是典型的互文修辞,不能理解成秦朝的明月照着汉朝的关,而应该解读为: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关。

李永乐讲最后一个圆(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6)

再比如:范仲淹在名篇《岳阳楼记》里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合自己的得失而喜或悲。

李永乐讲最后一个圆(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7)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意思是:北国风光,千里万里,冰封雪飘。

李永乐讲最后一个圆(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8)

用互文修辞最多的当属《木兰诗》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小时候我学到这里就想:为什么战死的都是将军,归来的都是壮士呢?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军和壮士,有的战死了,有的归来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为什么同样都是战马的装备,却要分四个地方买?其实是想表达花木兰四处采购军备物资,去各个市场精挑细选的情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看起来的意思是雄兔会蹬腿,雌兔眼睛咪咪着。可是如果这样理解,就和后面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矛盾了。其实,诗句的意思是: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脚都是蹬来蹬去,眼睛都是咪咪着,所以你怎么能够分清雄性和雌性呢?

李永乐讲最后一个圆(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9)

“所以,你明白“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什么意思了吗?这句话是说:十五十六,月亮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