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郝楠楠/文 记者 张郁/图

2018年春夏之交,南京相关文物保护单位找到了郑州科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科斗科技),希望能借助科斗科技的文物保护技术,对南京一处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桥——襟湖桥进行保护。

这是科斗科技完成的第一单文物保护业务。

随后,洛阳、三门峡、开封等地相关文物保护单位都先后找上门来,希望能借助科斗科技的技术力量,对域内石碑石窟、古城墙、古城寨、古道遗址等类型文物进行“隐形保护”。

【技术】在古桥身上刷一层“水” ,就能实现对其隐形保护?

暴露于自然条件下日晒、雨淋的雕塑、城墙该如何避免持续剥落、破坏?一本有着百年历史、内页薄如蝉翼的古书怎么办不再风化、焦脆?文物保护,如何做到修旧如旧、隐形保护?

事情从两三年前说起。彼时,科斗科技总经理裴东杰正在和他的团队研究纳米材料,在此期间,他们发现了一种“超疏水技术”。

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发展方向(研发纳米材料却有价无市)(1)

​裴东杰

通俗来说,就类似于“荷叶效应”:水珠无法在荷叶表面停留。在具体技术的体现上,可以理解为将材料和溶剂混合后,产生一种外观看起来像水的液体,可以将其刷在物体表面,覆盖、渗透主体之后,实现防水等效果。

把该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上,是一次偶然。

“技术成熟之后我们在网站上做了推广,最先找上门的是南京做襟湖桥保护的团队,希望能把该技术应用到襟湖桥上。”裴东杰回忆。

襟湖桥的特殊性在于:枯水期桥要用来通行;丰水期桥可能会被水淹没。此前,相关保护单位先后对它进行过重建、加固等,但效果都不明显。

“像雕塑、石碑、古字画这类可移动的文物保护,常见的方法是用个玻璃把它罩起来,真空保护。但是像龙门石窟、古城墙、古桥古建这些不可移动的,保护起来面临的问题就太多了。”裴东杰打开了话匣子。

以石窟为例,既要“防水防冰”,又要“排水”。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曾对龙门石窟刷过一次用树脂材料,外面的水进不去,但早就渗进的水汽也出不来,干湿交集,很可能会发生表面整层剥落的情况。

现在已经成熟的纳米文物保护材料,在覆盖、渗透主体之后,能保持孔隙结构和主体呼吸,从而实现主体内部水分的排解。

将此材料应用在襟湖桥上的这次合作,成了科斗科技的第一单文物保护业务。

【应用】技术推广靠“试验” 大规模应用有难点

襟湖桥的成功保护,让裴东杰意识到,“文物保护”会是超疏水技术极合适的应用场景,就此开始着力推广。

但推广遇到的阻力,也不少。

“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文物保护单位不敢用这个技术。”裴东杰说,“很多人倾向于以传统的方式进行保护。我们就只好用笨办法,边实验边推广。”

裴东杰举了个例子,侩国故城遗址上有厚度达10米、高度达15米的土城墙,在解决雨水侵蚀、风化的问题上,一直没有好的办法。相关单位找到科斗科技后,表示愿意合作,但是对技术还持有怀疑。

双方商定,先在土城墙的一处刷上保护材料,等候验证。经过一个夏天之后,未被保护的土墙,又剥落了近一指的厚度。试验成功,合作这才顺利推进。

此后,龙门石窟、崤函古道的保护合作,也以这种试验的方式慢慢推进。

此外,科斗科技还研究除了智能真空气相沉积纳米镀膜设备,通过Parylene纳米镀膜,可使纸张质地变得坚韧、防蛀、防霉、耐存储,此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古书画的保护上。

一个拥有《四库全书》翻本的客户慕名而来,书的内页脆弱得像枯叶。

裴东杰把书放进了“炉子”里——他们称镀膜的设备为“炉子”,一炉4000元。再拿出来,书页已经变得坚韧、稳定。镀了两本,收了对方7000元。

“看起来收费挺高,但实际上,真正实现这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裴东杰说。

【故事】六个博士生和一个众创空间

科斗科技最早的形态是众创空间。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后,郑州立即掀起了一轮创业风潮,各种创客空间也应时而生。

裴东杰也是此时有了做众创空间的想法。“我有什么呢?有技术,有创新,有在郑州大学任教时所积累的资源。”

裴东杰很快找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2015年12月,由6名博士注册发起的“科斗创客空间”正式成立。

创客空间取名为“科斗”,裴东杰解释,科斗谐音“蝌蚪”,就像小蝌蚪找妈妈那样,希望创客空间一个个小创意,能真的成长为服务社会的产业项目。另一层次,他希望这个空间、以及合伙的创客们,能成为“科学界的泰斗”。

“所谓创客,就是别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除了文物保护材料,他们还在纳米材料的基础上做过涂料,能用在汽车内饰上去除甲醛;还做过飞机模拟驾驶舱;做过能够实现远程800米投送灭火弹的消防器材;能够监测小白鼠脑电波的“脑机接口”等……

但这些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价无市。这也成了后来科斗科技转型的原因之一。

【转型】接的技术升级单子:养鸡的、炸油条的、卖胡辣汤的,都有

创客似乎都要经过这样过程:因着情怀和梦想开始,到开始考量产品市场价值、应用场景而走向成熟。

裴东杰决定多做市场化产品。

他说:“我发现了河南中小型企业的一个难点:他们需要技术升级,但能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多;而另一面,一些做研发服务的公司,更看中技术的可复制性,不愿意做这种定制化服务,所以他们的合作很难达成。”

如果说纳米材料的研发应用是“阳春白雪”,那科斗科技转型之后提供的企业技术服务可以说十分接地气。

比如,大用集团从养鸡到杀鸡,需要人工先把鸡捉到框里,再输送到屠宰区,再把鸡拿出来上屠宰线,回收鸡框。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成本。科斗科技就对鸡框进行了改造升级,最终实现了从鸡框上车至回收鸡框流程全自动化。

又如,河南尚佳食品,找到他们开发了一款自动切割豆腐的机器;长葛市养殖蜜蜂的企业,让科斗科技研发了一款蜜蜂脱粉器;卖胡辣汤的企业,找到他们做食品添加剂;还有炸油条的,说需要一种食品蓬松剂……

如今,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设备制造、技术升级等“定制”服务,已经成了科斗科技的核心业务之一。

“就算只有一家企业需要这项技术服务,我们也提供。只有更多人需要科技了,河南的科技环境才能更好。”裴东杰说。

【观点】河南需要更多中小型的科技企业

作为一个刚成立4年的科技公司,科斗科技的发展可以用“迅猛”来形容。但企业越强大,受到产业的影响也就越大。

“河南的产业集群相比南方城市还是相对落后的。”裴东杰认为,“公司所研发的产品,有些配件都是必须发到别的城市去加工完成。”

这也是科斗科技很多研发成果没有进一步孵化的原因,简单理解,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生产厂家。“河南需要更多中小型的科技企业,共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基于此,科斗科技计划搭建出一个科技产业供应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供方、需方都能发布需求,基于平台达成合作。

采访的最后,裴东杰说起了自己在中机六院任职的一段经历。任职初期,他被安排给所有的设计图纸盖章,这些图纸把办公楼走廊铺的满满当当,裴东杰有鼻炎,坐在一堆图纸中间,手边得时刻放着擦鼻涕的纸巾。盖了俩月没盖完,年轻气盛的裴东杰辞职了……

后来,裴东杰就研发了一款自动盖章机。就像开头他说到的那样,别人需要什么,那就去研发什么。

(编辑 吉倩倩 见习编辑 刘梦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