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陕西籍的导演,王全安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抛开他个人的花边新闻来说,其导演的小众文艺片在业内依然有着不错的口碑。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1)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部他十年前的作品,故事题材以他的家乡西安为背景,讲述的也是普通人的故事,但尺度之大、细节之多不得不让人叹服。

事到如今再回头看这部影片,看到的依然是人性的美丑和小人物在社会中挣扎的无奈。这部作品就是《纺织姑娘》,一部以西安东郊“纺织城”为原型的故事。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2)

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来,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小人物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余男饰演的纺织女工李丽因为被扣工资心情不好,在洗澡的时候和同事们聊着工厂里的种种不公现象。

与此同时李丽的丈夫,在菜市场卖鱼的胡小光因为卖鱼的事情和顾客争吵,后来无奈之下只好把顾客不要的死鱼拿回家自己做着吃,还被邻居开玩笑说日子过的好了敢吃鱼了。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3)

↑电影中有很多大尺度的画面

下班后的李丽和孩子坐着丈夫的自行车去孩子的钢琴班。学习钢琴是孩子的必修课。为人父母自己生活的再窘迫但在投资孩子这件事情上都是相当阔绰的。

孩子弹琴期间李丽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自己在流鼻血。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4)

↑《纺织姑娘》剧照

回到家后李丽跟丈夫讲了这件事,丈夫认为是工厂里温度太高导致的上火。

从他们居住的环境可以看出,这一家三口的生活并不富足,本世纪初的西安东郊,正值纺织城没落的时期,下岗工人成了这里人最常见的身份。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5)

李丽的丈夫就是第一批下岗职工,下岗之后在菜市场经营着自己的鱼摊,从后来的剧情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两口子收入并不高——丈夫每月大概1000元左右的收入,妻子每月800元的工资,这个工资即使是十几年前的西安,依然算不上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收入。

而根据结尾处年轻人哼唱“两只蝴蝶”,我们能够大概推算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在2005年到2008年之间(电影是2008年开拍的)。这个时候的纺织城正是已经走向没落的时候,从曾经让人羡慕的“小香港”到如今的这般景象,难道不是时代变迁和新老交替的一个缩影吗。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6)

在一次厂里举办的合唱表演彩排上,李丽突然晕倒。

这一晕倒不要紧,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原来李丽早已患上了血癌,采取最先进的治疗方法需要花费超过50万,即使选择保守治疗费用也在十万元左右。

这对于月收入1800元左右的李丽夫妻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7)

善良的医生并未向李丽明说,借故支开李丽枝后向丈夫胡小光坦白了实情。作为一个男人和一名丈夫,此时胡小光的心情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

然而不巧的是坐在门外的李丽早就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对自己的病情已经有所了解。

李丽想过自杀,但看到孩子的那一刻她犹豫了,放弃自杀念头的李丽此刻最想见的人是她多年前的男友。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8)

在这期间,工友说想给李丽介绍一个情人,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到了西安西大街最知名的舞厅“火凤凰”,在那里李丽见到了这位“情人”,但对于情人这事李丽并无感觉。

之后李丽辞别了丈夫和孩子,借口去北京旅游,实则去寻找多年前就断了联系的前任男友。

经过了一番不是很复杂的波折,李丽和男友见面了,此刻的两人都早已不复当年的容颜,而男友也早已娶妻生女。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9)

吃饭的时候李丽质问男友为何走了之后从来不给她回信?她给男友写了两年的信,却始终都是石沉大海。

同时,李丽也坦白了自己并不爱自己的丈夫,结婚只是为了气父母。

男友听完后一脸茫然地说自己并未收到过一封信。

第二天两人相约去北戴河游玩,途中遇到了一位韩国留学生,为两人照了一张合影,并答应回到韩国后就邮寄给他们。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10)

了却心愿的李丽回到了西安,却得到了工厂倒闭工人下岗的消息,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工友都要离开曾经赖以生存的地方了。

面对这种境遇,李丽显得很坦然,而丈夫依旧守着自己的鱼摊,时不时仍会和顾客发生争吵。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11)

后来,在丈夫面前坦白了自己知道病情的李丽泣不成声,但坦白之后和丈夫的感情似乎比以前更好了。

因为工厂的倒闭,很多曾经的女工都选择了去舞厅跳舞来补贴家用,李丽家也不例外。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12)

这个画面在现在看来颇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毕竟闻名西安的“火凤凰”舞厅里面是做什么的,西安人多少都有所了解。(不说你们应该也能猜到吧?)

但在影片中这些事情又显得那么的顺其自然,反而故事到了这里我们才看到了李丽家庭的温馨一面,而这个画面在之前是没有出现过的。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13)

↑现在已经消失的火凤凰

美好总是短暂的,未来会用更加严酷的现实摆在眼前。

意外来得十分突然,在和顾客的争执中李丽晕倒了……

醒来后的李丽已经躺在了病床上,丈夫为了给李丽看病卖掉了自家的房子。

来医院看李丽的时候,丈夫把韩国留学生寄的信塞到了李丽手中……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14)

影片的结局呈开放式的,我们并不知道李丽的家庭最后的结局。

“男友”在结尾处重新又拉起了当年追求李丽时拉的那首手风琴曲《纺织姑娘》…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15)

整部影片的基调都显得格外的压抑,让人看完后感到十分的不轻松,但回想一下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事还算少吗?

生活本就是不公平的,作为小人物,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外力时,往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李丽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前男友和现任老公,让李丽同自己的原生家庭“决裂”,而在李丽父母去世的时候心里还挂念着这个女儿。

但这些辛酸又有谁能知道呢?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16)

影片中对于“前任”为何没有收到李丽的信并没有交代你,但我的个人观点是男友在撒谎,毕竟男友当年是为了去北京才和李丽分别的,而去了北京的两年时间里,男友从未过问过自己的这个“女友”,2年的时间足以让曾经深爱的人形同陌路。

后来男友去了李丽的宾馆,才知道李丽已经离开,但去宾馆的目的是做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王全安的电影风格(王全安十年前拍的这部大尺度电影)(17)

影片中除了极度真实的生活场景之外,很多细节之处也是真实的可怕,比如工厂里女工集体沐浴的场景、火凤凰舞厅里昏暗的灯光、上世纪遗留下来的苏联筒子楼以及纺织厂里漫天飞舞的棉絮,这些画面相信是任何一个在西安生活过(尤其是东郊)的人都难以忘怀的。

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西安的故事,但只要听得懂陕西话,并不影响大家欣赏。作为王全安早期的景点作品之一,故事放在自己生活过的城市来演反而更加多了一份真实性和亲切感。

回想一下现在的我们,在艰辛的奔波之中谁又不曾幻想过曾经失去的那些美好呢?

京剧武生出身,坏人演的比孙红雷还狠,人们却靠一部喜剧记住了他

这6部关于西安的影视剧,每一部都是精品,如今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道北的江湖,这个让西安人感到复杂又深刻的地方,如今却即将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