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话“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明清看北京”。江苏省徐州市之所以因两汉文化闻名于世,是因为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第一位布衣皇帝刘邦。后来刘邦将徐州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刘交,并封为楚王,所以几代楚王大都葬在徐州四周的群山中。1981年,徐州龟山汉墓被考古学家发现,这一发现引起了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徐州龟山汉墓简介(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1)

龟山汉墓位于徐州九里山,秉承了徐州汉墓的诸多特点,以山为陵,因山为葬,并在这一基础上别具特色。该墓是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该墓东西全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共有15间墓室,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宛如一个浩大的宫殿。龟山汉墓建造雄伟,雕刻精美,为世界所罕见。不仅如此,它还给后世人留下了一堆谜团,至今仍无人能够破解。目前龟山汉墓主要有四大谜团尚未解开:

徐州龟山汉墓简介(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2)

第一,甬道设计施工精度之谜。墓葬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各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 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如将其向西无限延伸,其交点将位于1000公里外的西安,这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甬道由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分上下两层封堵,塞石间排列十分紧密,连一枚硬币也无法塞进,且甬道两壁都磨如平镜。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工匠们是如何修建这样的墓道的?

徐州龟山汉墓简介(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3)

第二,崖洞墓开凿之谜。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15间墓室和两条墓道总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其神奇堪与埃及金字塔垒石成墓相媲美,当时的汉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石质和结构,使得施工顺利进行?

徐州龟山汉墓简介(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4)

第三,星宿分布图之谜。刘注夫人墓室的前厅、棺室和石柱上发现了22个乳头状石包(乳钉)。这些乳钉呈不规则排列,不是工艺性的几何式点缀,更不是施工中留下的疵点。那这些乳钉究竟有什么含义?有人说它象征着照明的灯盏,也有人说是上天星宿分布。若是星宿分布,为什么襄王刘注的墓室中却没有?

徐州龟山汉墓简介(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5)

第四,崖壁画之谜。在楚王棺室第六墓室北面墙上,非常清晰地显示着一个真人般大小的阴影,酷似一位老者,身着汉服,峨冠博带,面东而立,正欲趋步而西,作揖手迎客之状。这一现象称人们为“楚王迎宾”。这一现象在发掘清理时并不存在,待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那么“楚王迎宾”到底是谁的杰作?有人认为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还有人认为是由于岩石石质不同而形成,但它为什么偏偏出现在楚王棺室呢?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最大一谜。

徐州龟山汉墓简介(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6)

龟山汉墓作为全国已知汉墓中极具科学文化价值和汉代特色的崖洞墓,它的建筑凝聚了汉代工匠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艺,令人惊叹。龟山汉墓留下的谜团引起了不少专家和学者的兴趣,徐州龟山汉墓管理处也向社会公开寻求有识之士来探谜、破谜。

徐州龟山汉墓简介(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7)

徐州四位高中学生大胆“破解”龟山汉墓思大“谜团”。他们认为,利用阳光定位及墓道开凿车、打磨车精确打造甬道;利用相似三角形定理进行山体结构勘测和开掘;以庄子的“相濡以沫”解释“乳钉”之谜;利用生化原理解释“楚王迎宾图”的影子成形。学生们的“设想”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没有相关的依据支撑,所以关于龟山汉墓的谜团答案依旧没有一个权威的论断,只能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提供新的佐证。

徐州龟山汉墓简介(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8)

龟山汉墓出土文物相对较少,但其中仍不乏精品,特别是位于南甬道最外侧塞石上的刻铭价值极高。此刻铭除有塞石编号外,正文为9行44字,内容为楚王“薄葬”遗训,是目前经科学发掘出土时代最早以薄葬为主题的刻石文字,对研究汉代薄葬思想,西汉楚国中期以后墓葬葬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墓刻石及朱书文字正处于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或称之为“古隶”,为研究汉字书体的发展提供了较珍贵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