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姐妹们是不是觉得古代女子没有啥化妆品,除了用梳个发髻画个眉毛,至多再涂个胭脂抹个口红,就没有别的名堂了?要是脸上有点色素沉积、天生小雀斑,也只能素面朝天,没有东西遮瑕?至于粉底,呵呵,这种高科技含量的化妆品古代更不可能有了。这么一想,还是别去羡慕穿越古代跟王爷贵族谈恋爱的女主了,怎么看都生在现代好。你想啊,就算咱的脸皮有点瑕疵,哪怕是大油田、大黑皮、痘痘肌,隔离、粉底、遮瑕、散粉、高光……一顿操作猛如虎,出门就是一个挑不出毛病的白净妞。

这么想想,古代的美女恐怕真的是美上天际的纯天然美女啊!没有粉底,肤若凝脂的皮肤得有多么细腻啊!没有眼影、阴影粉,鼻若悬胆的鼻子得有多么俊廷啊!没有高光粉,明眸善睐的瞳孔得有多么黑白分明啊!哈哈,姐妹们还是想多了,其实用粉底来完善自己的面部,是咱们古代女性的基本化妆方法之一,跟现在一样,粉底在古代充其量也才是个底妆而已!而且根据史料记载,最晚在先秦时代,就有粉底这宝贝啦!

古代粉底材料(先秦女子就有粉底可用)(1)

一、脂泽粉黛倍其初,四大美女肯定都是擦粉的

宋玉写了一篇大名鼎鼎的《登徒子好色赋》(当今社会,登徒子、好色都不是啥好词,但在古代却并不像如今这么难听,更多是用来形容公子风流),书中有云:"若毛嫱西施之美丽,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意思是说,一个女子除非像毛嫱西施那么美,否则就应该用点粉黛,会让自己看起来比素颜好上许多。

但宋玉还在书中形容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意思是说这女孩本身就唇红齿白,天生的容貌就刚刚好,如果再施粉画腮红,反而妆容太夸张,不如原来的自然美。虽说宋玉这两句形容的是天生的容貌与化妆与不化妆的关系,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审美情趣问题,但这也在侧面反映出,粉底这东西,古代女性老早就在用了。甚至我一度怀疑,像毛嫱西施这样的美人,绝非像宋玉形容的"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更大的可能,是美人本就天生丽质,化妆技术又极其高超,这才能将自己本就美丽的容颜修饰得更加完美,甚至妆容自然到让人看不出化了妆,只道美人是丽质天成呢。当今社会不是就有很多直男吗?女生涂了一米厚的粉底还以为她素颜皮肤真好啊,然而但凡稍微擦点口红,他就说你化浓妆!

现代的粉底,干性肤质要保湿,油性皮肤要控油,各种功能细分好多种门类,不同品牌有不同的擅长和特质。你以为古代女人没有这么多的粉底可以选吗?其实不然!古代的粉底也是种类繁多,起码能分出化学成分的和纯植物的两大门类,古代的女人,也是要根据自己的肤质、肤色和自己想要达到的妆容效果,来选择粉底的。

古代粉底材料(先秦女子就有粉底可用)(2)

二、米粉,是古代女性常选的"纯植物粉底"

古代女性最常用的粉底,应该是米粉。汉代有一本书为《释名》,其中有提到米粉,说是将米磨碎,使之分散。那么米粉是用什么原料怎么制作的呢?根据北魏的贾思勰的详细记载,梁米是最好的,粟米排第二。其他的米都没有提,大概是品质不好,不建议做原材料。由此可见,制作粉底从原料上就有讲究了,而且必须用同一品种的米来制作,不能多品种混用。材料选好了,还要仔细去掉杂质,碎米之后再在木槽中加水,起码淘洗十余遍,才能盛到大翁里浸泡。这一泡就要好多天,且不同季节天数不同。比如春秋季节天气不冷不热,泡一个月就差不多了,冬天温度太低,要泡足60天才行,夏季气候炎热温度比较高,泡20天就够了。

古代粉底材料(先秦女子就有粉底可用)(3)

或许你会问,米在水里泡这么久不就臭了吗?没错,就是要发臭才好,臭了粉质才会更滑腻。这个时候再换新水淘洗去掉酸臭味,细细研磨,浇水接汁,一遍一遍重复这个工序,直到满意为止。这些又白又光润的米粉,称为"粉英",再选择大太阳不刮风的日子,将粉英平摊,干透后揉搓成粉。这粉的成色就相当好了。

据说制粉不光要选上好的米,水质对粉质的影响也非常大,水质越好粉质越佳,其效果估计就是咱们现在的说自然、清透之类。巴蜀之地就曾有一处好水,做出来的粉明亮清透,非常提气色,妆效又自然,是要常年进贡给京师的,这水也因为适合做粉,得了"粉水"的名号。

古代粉底材料(先秦女子就有粉底可用)(4)

三、颇有科技含量的化学制粉,品类众多

现在人猜测,早在商纣时期,很可能就有铅粉可用了。因为商纣时期就有铅制的酒器了,当时的人也会酿醋,醋若放在铅器中,会产生碱性碳酸铅,这是铅粉的一种成分,所以说商纣时期的女子就有粉底用,是相当有可能的。

虽然加入碱性碳酸铅的铅底,主要原料仍是米粉等物,但因为加入铅与醋的产物,使所得铅粉比纯米粉更松散,妆效更自然。

古代粉底材料(先秦女子就有粉底可用)(5)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铅粉的制作记录,晋代的文人张华的《博物志》一书中有写过,商纣时期把铅烧成粉,取名叫胡粉,其实就是铅粉了。宋应星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铅粉的制作:把百来斤中的铅融化,割成薄片,再配上醋用火制作,就能产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霜粉状的东西。再经过一些复杂的制作程序,这些铅粉就能用来制作粉底了。铅粉是用来增加粉底的滑腻与松散的,至于《齐民要术》中提到的胡粉,却是用来添加到粉底之中,增加粉质的附着力的。

除了米粉铅粉,古代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粉底。比如水银腻啊、龙消粉啊、露华白英粉等等。总之,古代女性所用的各种粉底,除了达官显贵的极品特贡,大多都是到街面上的胭脂水粉铺子中购买的,可见古时的粉底销售已成产业,一般的小家碧玉、家庭妇女都是寻常使用的。

古代粉底材料(先秦女子就有粉底可用)(6)

结语

当今社会中,别说女性了,供男性使用的化妆品都特别的多。特别是电视上的花美男,一个个白玉般的皮肤比女性都细腻,可以想象这效果的背后是多厚的粉底。但凡男明星拍镜头上电视录电影做访谈,几乎没有不打粉底不化妆的,这是职业所需无可厚非。有趣的是,在古代,用粉底来化妆的可不光是女性,很多爱美的男子,也会经常使用粉底来提升颜值的。

比如汉魏时期,就有很多男子喜欢涂脂抹粉。据说汉惠帝就有特殊癖好,养了男宠,有个叫闳孺的男宠,他和近侍官均有扑粉化妆的喜好。《三国志》里也提到一个叫何宴的臣子,说他"粉白玉去手,行步顾影怜",当时的皇帝魏文帝就怀疑何宴擦了粉底。至于他到底擦没擦?后世也不可考究了,但这起码说明,当时男子擦粉绝不是啥新鲜事儿。

为什么古代会出现男子擦粉底化妆的现象呢,或许与男子自身的性别取向有关?也或许是受当时皇族贵胄中断袖之癖的影响?后人也只能是猜测了。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博物志》

《登徒子好色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