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甫亚(原铁道兵第20团20连)

我的爸爸自幼酷爱书法,他的毛笔字主要学写的是“颜体”,且从小学时起便孜孜不辍。到小学毕业,已经写得很像样子了。待到上中学时,每年春节期间,咱家里包括邻居们的门上的对联就都由爸爸负责写了。

跟孩子们学写字(我跟爸爸学写字)(1)

▲我爸爸在为邻居家喜事写对联。

因为爸爸写了一手好字,老家庄上谁家办的红白喜事、盖房上梁后房梁上需要写的对联,总是会把爸爸请去。而且爸爸不论写婚联、挽联或是写婚帖、丧帖还有婚礼仪式流程、丧事讣告什么的,总是胸有成竹,从不用看参考书,有时一口气能写一二十副对联,且不重样,到现在也是如此。

虽然庄上也有一些年轻人的字写得很好,但庄邻们总觉得,都不如我爸爸写得端庄大气、实用美观,看着舒服顺眼。

跟孩子们学写字(我跟爸爸学写字)(2)

▲我爸爸写的新婚喜庆对联。左侧为女方家的对联“鸿禧”(局部),右侧为男方家的对联“喜气盈门”(局部)。

爸爸最遗憾的是没能上大学。因为上世纪40年代末,在我的家乡刚解放的时候,地方干部都是军队留下来的“南下干部”,大多数是“工农干部”,且“大老粗”居多,能识文写字的极少,各级政府机关急需一批有文化的人才。

当年,我爸爸虽然考取了大学,但因地方政府迫切需要文化人,因此,组织上决定,像爸爸这一批已经考取大学的学生,暂时先不上大学,全部充实到各级政府机关。因此,我爸爸被安排到县政府(当时叫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给当时的县长、一位山东的“南下干部”当秘书。期间,因整天与文字打交道,所以钢笔字、毛笔字都有长足的进步,其字体也因此逐步定型。

跟孩子们学写字(我跟爸爸学写字)(3)

▲2008年10月,爸爸(三排左三)、妈妈(前排左一),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起参加工作的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干部聚会时合影。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爸爸得了一种当时比较难治的疾病——肺结核。据医生给的“权威”说法,是不能活过30岁。在县政府领导得知后,认为是缺乏身体锻炼所致。随之决定,让我爸爸参加“社教”(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与农村社员们一起“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便锻炼身体,健康体魄。

根据组织安排,我爸爸参加了徐州市“社教”工作队,被分配到了铜山县郑集公社,与社员们一起,实现“三同”。白天与社员们一起下地劳动,早晚组织社员们学习,同时还要抽出空闲时间写一些宣传标语。

你还别说,这还真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两年多后,“社教”工作结束,我爸爸返回原单位检查身体,经检查,原肺部阴影部分全部消失,“肺结核”好了!在这期间,既锻炼了我爸爸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我爸爸的理论水平,特别是在写字上,更上一层楼,不仅是毛笔字,连美术字、墙字都得到了强化锻炼,也都有一定的进步。

爸爸搞“社教”回来后,被组织上安排到县粮食局工作。此时,爸爸的身体已经很壮实了。作为一位基层领导,其实是不用干重体力活的。可我爸爸还是坚持与工人们实现“三同”。

每次粮库职工在晾晒仓库里的粮食的时候,爸爸也是跟工人们一样,将200斤重的麻袋扛在肩上,一口气走上二三十米高的“云梯”,将晾晒好了的粮食送进粮仓储存。

跟孩子们学写字(我跟爸爸学写字)(4)

▲我爸爸在看书学习。

“文革”期间,大家都在学习和背诵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在写字上也兴起了一股“仿毛体”热潮。我爸爸也能心领神会,又学习模仿着书写“毛体”书法。我记得,当时在我家堂屋的山墙上,挂着两幅毛主席诗词,一首是《沁园春·雪》,一首是《水调歌头·游泳》,就是我爸爸亲笔临摹抄写,倒也模仿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我在上小学三年级后,对字的审美有了一定的认识。每每看到老师们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倒也写得有模有样。那时候小学里已经开设了写字课,有大字和小字。大字就是在较大的“米” 字格内练习写大毛笔字;小字就是在较小的方格内写小毛笔字,我写的也算是板板正正。

可每次爸爸回到家,看到我写的字后,仍不满意。他就教我写字的姿势和握笔的手法。并谆谆告诫我:“我们民族的汉字是方块字,要写得方方正正才好看。写字就和做人一样,要规规矩矩的。写字时,一定要横平竖直,稍微带一点笔锋,字要写得大气,字如其人,身体要做正,才能把字写工整、端正。”

我按照爸爸教导我的写字的笔画书写口诀:“小小一点要点好,学会顿笔很重要;横要平,竖要直,撇有锋,捺有脚;提钩要尖折有角,行笔轻快要记牢;认真练习功夫到,笔画健美字才好。”便重新开始一笔一划地练了起来。

到上初中时,我就能协助老师出黑板报了。到上高中时,我不仅能出黑板报,还能帮老师刻钢板了,而且也能写墙字、写大幅标语了。当时,县中学有一位物理老师,名字叫唐俊章(是我爸爸的中学同学),看到我在学校教导处写大标语后,赞不绝口。逢人便给人介绍,“这是我同学的儿子”。其实我写字也并非一日之功。当时,我们家的院墙内外,全是我练习墙字的墨迹。

跟孩子们学写字(我跟爸爸学写字)(5)

▲本文作者的硬笔字迹。

多少年来,我总感觉,我写的字比爸爸写的字还是差了很多,这一点我妈妈也看出来了,鼓励我多写多练。妈妈曾给我讲了一个有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一则写字的故事:说是,王献之在书房练字,有一天,王羲之去看,认为有一个字少了一点,便随手拿起毛笔,将这一点给添上了。事后有一天,被王羲之的夫人发现了,王夫人看后,便随口说了一句话:“我儿磨笔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其实,那一点,还真的是王羲之亲笔点上去的。我妈妈还说:“你的字,要赶上你爸爸,那还得练啊!”说实话,我确实也练了不少,但总感觉,与爸爸的字比起来,我的字还是显得稚嫩,没有那么浑厚有力,也不是那么端庄大气。

为了写好字,闲暇时,我也到新华书店看书法书,看历代名家学习书法的过程,从中也悟出一些道理。原来学书法是要临摹名帖的,于是我就买了些字帖,照葫芦画瓢,蜻蜓点水般学了学,再加上在校园里的那点名气,后来就有点沾沾自喜了。

记得爸爸当时跟我说,“写字光有理论是不够的,那是纸上谈兵,最重要的是多写、勤练。写字跟做事、跟做人是一样的道理,要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些年由于工作忙,加上自己的惰性,没能完全遵照父亲的教导,下太大功夫勤学苦练书法,也只是在闲暇时认认真真地临帖,谦逊地向高人请教,也不再眼高手低。

爸爸今年86岁了,他还是一直坚持读书写字。家里的藏书已经全被他读完了。我也利用每次回老家的机会,带一些书籍给爸爸阅读。且我爸爸还一边读书看书,一边做读书笔记,他不仅在书的每一页上都做了眉批或页边注,有时甚至连印刷的错别字也给标了出来。爸爸做的读书笔记,是用笔记本或者信签纸将书内的名言警句都记录下来,到使用时信手拈来。

跟孩子们学写字(我跟爸爸学写字)(6)

▲我爸爸记得读书笔记(局部)。

上个世纪70年代,爸爸又因工作需要,调到公社工作,那时我也应征入伍,参军到了边疆部队。爸爸经常给我写信,仍不忘提醒和督促我,要多练字,勤练字。我由于有以前写字的基础,在我担任连队文书期间,出黑板报、写大标语,倒也得心应手。1983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仍一直从事文字材料工作。受爸爸的熏陶和教诲,我仍坚持在业余时间写字练字,倒也悟出了一些人生的真谛。

跟孩子们学写字(我跟爸爸学写字)(7)

▲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县、街道办的领导,到我家看望慰问我的父母亲,为我妈妈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爸爸(左二),妈妈(右二)。

爸爸满腹诗书,一手钢笔字和毛笔字一直让我望尘莫及。跟爸爸学写毛笔字后,我才读懂到横、竖、撇、捺存在的生命意义,也真正理解爸爸对毛笔字一生的痴迷,也让我悟出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在远方遥祝爸爸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2022年7月12日写于山东临沂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