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宿舍3=1速来!”

“有考公的小伙伴吗?”

“新传人举起你们的双手~”

“法学院在这里,快来...”

听到这些声音,想象一下自己到底置身于何处?某高校的开学现场?毕业典礼?

然而,这样的对话出自一款游戏的公共聊天频道,且持续了整整两天...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1)

⬇⬇⬇

#1

霍格沃兹考研人?

卷进二次元

《哈利波特》是众多90、00后童年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其故事围绕一所魔法学校”霍格沃兹“展开,讲述了几位主角从入学到成人成家、精彩而又曲折的蜕变过程,其中作者J.K.罗琳描绘的魔法世界令无数麻瓜神往,其系列作品也很自然的汇集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在巨大影响力加持之下,近年来除了正版影视和书籍,还衍生了大量的哈利波特同人二创与周边,就在上周,北京环球影城开启试运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作为七个园区之一尽展顶流风采,高消费之下仍几乎被踏破门槛......

而就在今天,虽迟但到,《哈利波特》的IP版图再添一块,其首个官方授权手游《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正式开服,不过有趣的是,在正式开服前一天,玩家们就已经用其独特的“魔幻”操作上了热搜。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2)

9月7日,《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提前两天开启预下载(不瞒大家,作为老哈迷的我一开放就下载了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3)

),玩家们下载之后可以提前体验小部分内容,即注册账号捏脸、选择加入哪个学院,并在之后自行和其他玩家组建四人宿舍。

前两项一个小时内就能完成,也就是说剩下的两天时间里大家能做的只有在聊天频道里插科打诨找室友。而正是这两天的“聊天时间”让玩家间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9月7日中午,当我选择进入”拉文克劳“学院,并打开聊天频道准备找一个“室友”时,一个问题很自然的出现,你想要怎样的室友?我的脑海里很自然的浮现出大学室友的样子,有共同语言?

有共同爱好?emm我现在和新传考研人最有共同语言...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4)

,而玩家们也没让我失望。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5)

在聊天频道随手截图...这到底是游戏还是学习论坛?

而这样的交流居然持续了整整两天...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6)

不但卷,还凡起来了,离谱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7)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8)

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顺着这个图,我加入了新传玩家群......

似乎非常自然,又似乎非常荒谬,大家在游戏中入学”霍格沃兹“,分宿舍居然还是按本科专业;大家抱着娱乐目的来玩游戏,最终却加了考研群、考公群,而最关键的是,他们口中的学习还不是说说而已.......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9)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10)

医学生玩家们真的开始上课了(图片来自微博@忘忧书夏)

昨天晚上,我“混入”几个玩家群之后,发现大家学习居然不完全是玩梗......在一个“拉文克劳”学院群里,大家交流了考研和考公的经验,而今天一早,就有几位同学上传了一堆论文提醒大家学习.......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11)

新传玩家们聊起了戈夫曼

而在新传群里,玩家们则聊起了这次事件本身,想用传播学理论来分析这次的“聊天室”现象,而最后,大家还延申到了戈夫曼的著作......

#2

世界的参差?

现实照进二次元

在新传玩家群的讨论中,有同学先提出了首映效应,即先入为主,而最后,大家还是统一把目光锁定在了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实际上,这两天“聊天室”的精彩可不仅仅在于“内卷搞学习”,而在于大家看到了“世界的参差”...

在《哈利波特》的世界观里,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分为四个学院,每个学院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气质,学生也大多按照性格相合度分配学院。简单的概括,红色的“格兰芬多”学院代表勇敢、活力,黄色的“赫奇帕奇”学院代表踏实、忠诚,蓝色的“拉文克劳”学院代表智慧、博学,绿色的“斯莱特林”代表精明、野心。在哈利波特的官方社交平台pottermore上,系统会按照粉丝们性格测试的结果将他们分配到合适的学院。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12)

格兰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劳,斯莱特林(从左至右)

而当这些虚无缥缈的设定与玩家们在现实碰撞,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了。

“格兰芬多”的聊天频道真的充满活力,玩家都在搞社交,“赫奇帕奇”的聊天频道也确实“踏实”,大家聊生活聊美食,“拉文克劳”的聊天频道真就大搞学术,全员卷起来,“斯莱特林”的聊天频道也确实比较阴暗混乱(咳咳)。而最惊奇的是,期间并没有人刻意组织,各院的玩家也并未刻意区别,在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交谈间,同一个游戏,四个迥然不同却都暗合游戏设定的玩家群体氛围形成了,似乎合理,但就是很奇妙。

#3

拟剧的舞台延伸

从自我凝视到群体凝视

不知看到这里你是否有些熟悉,即使你并不了解《哈利波特》。四个学院颜色不同气质不同,这不就是之前网易云的“性格主导色”吗?

2021 年 5 月 ,朋友圈突然被一则“测一测你的人生主导色”的消息刷屏 ,这是一款由网易云音乐推出的“色彩声学研究室”H5 互动活动。受众通过听取不同题目中出现的背景音乐 ,根据对音乐所能联想出的内容进行选项的选择 ,最终领取属于自己的性格主导色。随后大量受众跟风分享 ,网易云性格主导色作为热点话题强势攻占了大部分人的朋友圈和新浪微博热搜。

而这本质上与pottermore通过类似的性格测试为粉丝分院是一样的。网易云的用户们纷纷把“性格主导色”分享到朋友圈,寻找与自己相契合颜色的朋友,而《哈利波特》的读者、观众和玩家们也纷纷寻找自己“同院”的“亲友”,尽管对方还是陌生人。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13)

网易云的“性格主导色”活动

只是相比“性格主导色”,《哈利波特》更进一步,巧妙的为“同颜色”的玩家拉起一个大朋友圈,让他们的情绪在其中碰撞。

美国学者戈夫曼曾提出的一种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我想每一位新传人都清楚——“拟剧理论”。戈夫曼作为布鲁默的学生 ,从更加微观的角度研究人际互动 ,把人们的活动比作剧院里的演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利用各种道具——符号 ,预先设计各种表演方式并努力在他人心目中建构自己的形象,其核心概念是“印象管理”,表演者在表演“自我”的时候十分在意如何给观众留下优质印象 ,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特定的看法。

在这个剧场中人们巧妙利用不同的社交符码 ,把符合自身预期的测试单输入到社交空间中进行前台表演 ,剩下的便拒之门外 ,每个主我都是具有把关权力的导演。一场理想化的表演的核心是“掩饰”,言说者会故意隐藏自己的意图 ,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不一致的行动 ,只展示理想化的面孔。正所谓“人生是一场表演 ,社会是一个舞台 ,我们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14)

欧文·戈夫曼

每个个体的自我建构都包含三个组成部分 ,从自身独特性定义自我 ,从自己与亲密他人的关系中定义自我 ,从自己和所属团体的关系中定义自我。

不论是网易云人格测试,还是《哈利波特》的分院测试,参与者都实现了一场“自我凝视”,获得了一张“被定义”的人格测试单 ,这种自我标签化也是受众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的肯定 ,每个人都认为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前台形象 ,通过这张被建构的“好人卡”,受众把自己作为被观看的对象进行审视和评定。对于学新传的我们,对于考研的我们,拉文克劳所代表的“智慧”和“博学”不正是最高的肯定与追求吗?当我们带着哪怕一丝这样的潜意识进入游戏,不同颜色不同学院的玩家们总会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如今社交媒体飞速发展 ,受众表演的舞台也不断延伸。在各种性格测试中,大家依然会选择那个“好答案”,企图塑造一个在大众眼中看起来“积极乐观”的性格主导色。由于答案是不可控的 ,如果说测出了与自己人设不符合的颜色 ,被分配进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学院,那么表演者会不假思索的再做一次 ,直到答案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

当用户将经过自己筛选的性格测试单分享到朋友圈时,当玩家完成了不那么随机的分院测试进去聊天频道寻找室友时,其实就实现了从审视自我性格特征的“自我凝视”向谋求虚拟社交空间认同的“群体凝视”的转场。

#4

有表演,更有释放

现实的焦虑vs游戏的快乐

如果说在性格测试和分院的阶段,大家都还在“前台”尽力的表演,而当进入到聊天室后,虚拟网络的社交环节往往能让我们放松,此时有表演,但更有释放。

霍格沃兹是一所学校,玩家们入学还要分寝室,一切都太过熟悉,于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玩家群体,很自然就将现实生活投射进了赛博空间,把生活中的情感在游戏中表达出来。接下来舆论演进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沉默的螺旋”。

拉文克劳的聊天频道里大致有这三类玩家。第一类玩家聊学习聊的不亦乐乎,而他们真的有去加备考群,结识同专业的好友;第二类也在找学习宿舍,找专业伙伴,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跟风玩梗或发泄情绪,并不会付诸行动;最后一类则是仅仅想体验游戏获得快乐的玩家,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说只是珍惜宝贵的休闲时间,但是在“主流”的大声疾呼中,他们最后选择保持沉默。这几类玩家似乎不同,但似乎又都同样焦虑。

大多数同学在游戏中卖力的“表演”学习,实际是一种情绪的发泄。现实中焦虑太多,很多又不能与外人说,最终不约而同的将这样一个略显荒诞的“内卷”生态通过游戏展示给公众,他们有些烦躁,也有些委屈,但也怀着期望告诉人们:“看,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也告诉彼此:“看,你我都很努力,我们一定能行!”

霍格沃兹考研人图鉴:卷!当现实照进二次元,魔法师也得学新传..(15)

内卷,从一个学术用语变为今天的网络流行语,它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

经网络流传,很多高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且几乎不变的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如今想要达成过去相同的目标,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新传专业,在考研界就是出了名的“卷”。

但同时,我想这也不能称之为“卷”。如今我们每一天的努力都不是无意义的“消耗”,扎实掌握的知识,被考研塑造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是我们个体获得的“资源”。在这一阶段,同学们更要放平心态,别被所谓“卷”吓怕了,试着享受知识,并注意劳逸结合,或许,在虚拟世界放肆片刻也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党文惠:拟剧理论视域下“网易云性格主导色事件”刷屏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