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为什么不进玄武门 玄武门事变之后(1)

秦琼秦叔宝

在《隋唐演义》中,李元霸锤震宇文成都,三锤把裴元庆打趴下,四明山一战,更是以一人之力击败十八路反王230万大军,堪称隋唐第一条好汉,秦琼秦叔宝在他面前就像孩童一般,不堪一击。不过这些基本上都是杜撰出来的·,真实历史上并没有李元霸这个人,而秦琼也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相反,秦琼是隋唐时期天下第一条好汉,文武双全,有情有义,横勇无敌,天下闻名。

当年秦琼投奔李渊的时候,李渊正在睡觉,一听到秦琼来投奔自己,李渊激动得鞋都顾不上穿,赶紧下床出门迎接。见了秦琼之后,李渊除了给秦琼封了一个大官,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之外,还问秦琼吃过龙肉吗?

秦琼不明白李渊的意思,只能如实回答说没吃过。李渊笑道,我现在是天子,也算是龙了,如果你想吃龙肉的话,我可以把我身上的肉割两斤下来煮一煮给你吃。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收买秦琼,可见秦琼当时的能力和影响力有多大。

秦琼投奔李渊后,也没有辜负李渊的期望,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打败了宋金刚,收服了尉迟恭,立下大功,被李渊封为上柱国。接着又在打败窦建德和王世充的过程中建立了莫大功勋,被李渊封为翼国公。随后秦琼又带兵打败了刘黑闼,消除了大唐王朝的最后一个大祸患,为大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因国公已是极品,封无可封,李渊只能赏赐秦琼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以资鼓励。

应该说,秦琼对大唐王朝居功至伟,无人能比,可玄武门事变之后,尤其是李世民登上了皇位之后,长孙无忌,房玄龄,程咬金,尉迟恭,李勣等活跃于大唐政治舞台上,却很少看见秦琼的身影,也就是说,秦琼基本淡出了政治舞台。为何会如此?

有人说是由于秦琼早年参加大大小小战争二百余阵,多次身负重伤,导致后来身体不好,没有精力参与朝政。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生病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最主要的原因是秦琼不得不这样做,不能不这样做。

首先,秦琼是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心不黑,手不辣,不愿意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是是非非中去。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前,曾与他的心腹长孙无忌,房玄龄,程咬金,尉迟恭,秦琼等人一起商议如何除掉他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房玄龄与尉迟恭等人非常踊跃,个个摩拳擦掌,献计献策,可唯独秦琼一直保持沉默。因为秦琼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不要看他在战场上心狠手辣,砍瓜切菜一般,如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可那是对敌人,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却充满了无尽的温情爱意,如春天一般温暖。

当年,李世民率领唐军打败了王世充,活捉了单雄信,是秦琼不顾一切以身家性命做担保带领瓦岗众兄弟为单雄信求情,希望李世民能饶单雄信不死,为什么?因为单雄信是他的朋友,是他的结拜兄弟,他怎么能眼看着自己的兄弟去死呢?亲手杀死自己兄弟的事,秦琼想都不敢想,干出来就更不可能了。

现在看着李世民与别人商议杀害自己的哥哥和兄弟,秦琼很心惊,同时也很无奈,想要退出已经不可能了,没办法,最后他只能建议说,由他来负责外围警戒任务,以防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援兵攻入皇宫。理由很充分,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手下的许多将领以前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有他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李世民听后深以为然,也只有秦琼负责外围警戒任务最为合适,最有威慑力,所以就答应了秦琼的要求。

这样,秦琼就避免了亲眼目睹亲生兄弟相残的血腥场面。

当然,玄武门事变也让秦琼看清了李世民的另一面,对自己的亲兄弟尚且如此残酷毒辣,对待他们这些臣子们会如何?不言而喻!这让秦琼秦叔宝不寒而栗,为了自保,为了不有朝一日稀里糊涂地死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远离政治,不卷入是是非非的政治斗争中去,这也是最聪明,最正确的做法。

其次,李世民对秦琼非常忌惮。自古皇帝最忌惮两类臣子,一类是功高盖主的臣子,一类是能力出众,实力强大,影响力大的臣子。

功高盖主会让皇帝管理失据,能力强,实力大,影响力大会让皇帝觉得自己的皇位时时受到威胁,而秦琼是两者兼而有之。

当年李渊一家在临潼关遭到杨广伏击,幸亏秦琼及时出手相助,才使得李渊一家免遭遇难,得以幸存。可以这样说,没有秦琼相助就没有了李渊,没有了李渊又何来大唐王朝?秦琼不但是李渊的救命恩人,是李渊一家的救命恩人,更是大唐王朝的恩人,谁又能说这样的功劳不够大?加上秦琼投奔大唐之后,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为大唐王朝立下不朽功勋,说秦琼功高盖主一点都不为过。

秦琼的个人能力,实力,影响力就更厉害了。秦琼是名将之后,文武双全,善于交友,勇武过人,当年从山东的一个捕快做起,二贤庄四十六友结拜,魏征,徐懋功,程咬金,单雄信,侯君集,罗成等都是对他敬重有加的过命兄弟。跟随过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投奔瓦岗在李密,也是战功卓著,很受李密青睐。李密败亡后,又投奔王世充,因王世充奸诈,随后带领瓦岗寨一帮兄弟投奔李渊,为大唐王朝立下不朽之功。毫不夸张地说,秦琼名满四海,,朋友遍及大江南北,其号召力之强,影响力之大无人能比。

对这样一个臣子,皇帝李世民怎么能不忌惮呢?加上李世民的皇位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对秦琼就更忌惮了。

对这样的臣子,皇帝通常的做法就是一杀了之,一了百了。

想当年汉朝的韩信就是因为功高盖主,能力太强,号召力太强,影响力太大被刘邦所杀,对于这一点,秦琼明白,李世民也明白,所以秦琼称病在家,李世民则静观其变。

当然,秦琼知道,称病在家是很难打消皇帝李世民疑虑的,于是开始变得颓废起来。

官员颓废无非是贪财好色,这也是皇帝最愿意看到了,因为只有官员贪财好色才会听话,才好控制,才不会造反。这也是千百年来官员腐败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此秦琼广纳姬妾。不过秦琼纳妾不像其他官员,一般都找的是良家女子,而秦琼找的却是长安城里各个妓院的花魁,如此整整凑了二十四名,这其中甚至包括一对母女。

原来这名女子是所有花魁中最年轻最漂亮的一个,当秦琼提出要纳这名女子为妾的时候,这名女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带着自己的母亲一起进秦府。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年父亲因病早逝,留下她们孤儿寡母和一屁股债,不得已,自己才到妓院做了妓女,如今她进了秦府,母亲无人照顾。

秦琼听了颇为感动,叫来女子的母亲一看,虽然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早年也应当是个美人胚子,要不然也生不出这样一个漂亮的女儿。当即决定,连这个母亲也一起娶了。

虽然母女开始有所犹豫,但最后还是答应了,因为国公的地位和威严使得她们不敢不答应。

进了秦府她们才知道,秦琼根本就不需要她们伺候,什么男女之事也不用干,只是好吃好喝好穿好住的供着她们,养着他们,并许诺她们,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离开,秦府还会做适当的补偿。可就是没人愿意离开,因为国公府多有尊严呀,好吃好喝,还没人敢欺负,远比她们做妓女强多了。

这样,秦琼的好色和荒诞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可秦琼觉得这样还不够,还需要贪财。

别的官员贪财无非是买官卖官,搜刮民脂民膏,可秦琼不这样做,他决定卖自己的官。

这一日,秦琼坐着马车来到宫门前,要求见李世民。李世民一听秦琼来了,命人接了进来。

行过君臣之礼之后,李世民赐坐。

秦琼坐下,就听李世民问道:

爱卿呀,听说你找了不少女人,有这回事吗?

秦琼老实回答:有,二十四名。

李世民笑了笑说:自古英雄爱美女,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可找一群妓女做老婆,似乎不太好听吧?

秦琼回答:陛下说的是,是不太好听,可是实用呀!陛下有所不知,妓女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不但需要开放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还需要超人的勇气,堪称女子中的好汉。她们不但懂人情,懂世故,更会伺候人,让人飘飘欲仙不能自拔,远不是一般正常女子所能比的,要不我带两名进宫来,陛下也体会体会?

李世民一听连忙摇手道:不用不用,爱卿的心意寡人心领了,你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秦琼笑了笑说:陛下,今天臣进宫来是因为遇到了难事,希望陛下能帮臣都过难关。

李世民一听忙说:爱卿请讲,只要是寡人能帮的,一定帮!

秦琼假装有些为难地说:陛下你也知道,我找了二十四个妓女,且个个都是花魁,都是花钱机器,我那点薪水和资产有点不够花,所以我想。。。。

李世民看着秦琼笑道:莫非爱卿想向寡人借钱?

秦琼连忙摇头:臣不敢,陛下的钱都是国家的钱,就算陛下愿意借,臣也不敢拿,因为臣还不起呀!违法乱纪的事微臣绝不敢做!

李世民愣了愣问道:那爱卿的意思是。。。。?

秦琼道:臣想把自己的左武卫大将军和翼国公的职位卖了,希望陛下能帮微臣找两个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一听有些吃惊了,秦琼一定是穷疯了,要不然也不会把自己拼死拼活挣来的爵位卖了。连忙摇头道:不行不行,难道爱卿不知道买官卖官是有违朝廷法律的。

秦琼摇头道:陛下,臣卖的是自己几十年辛苦挣来的官位,不是朝廷的官位,应该不算违法吧?

李世民连连摇手: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你左武卫大将军是朕亲封的,不能卖,你的翼国公爵位是父皇封的,就更不能卖了!

秦琼假装失望道:陛下,那让臣可怎么过呀?

李世民想了想说:爱卿,朕赐你黄金万两,良田千顷,你看如何?

秦琼一听李世民真大方,这么多赏赐,别说养二十个花魁,就是再多二十四个也养得起,可又不能表现出来,连忙摇头道:陛下,太多了,臣受不起!

李世民笑道:受得起,受得起,爱卿当年曾救过朕一家的性命,是朕的大恩人,后来又为大唐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也是大唐王朝的恩人,完全受得起!

秦琼一听这话,连忙起身跪下磕头,三呼万岁,大声道:谢陛下天高地厚之恩,臣没齿难忘,臣一定回家好好养老,好好养病,以后再也不给陛下添麻烦了。

这就等于告诉李世民,我回家养老了,不会对你构成任何威胁,你千万别把我当回事。

李世民是聪明人,自然明白秦琼的意思,不由笑了。

秦琼就这样彻底打消了李世民的疑虑,把自己从危险中解脱了出来。

所以说,玄武门事变之后,大唐名将秦琼很少出头路面,另有原因。

公元638年,秦琼病逝,李世民泪流满面,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并优抚秦琼的家人。玄武门之后秦琼很少出头露面不但让自己得以善终,也家人免去了无妄之灾,可以说是非常聪明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