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雨丝微凉一把油纸伞,伊人独自凭栏细看那风中的雨,点点都是行人泪,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西塘散文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关于西塘散文诗(嘉善人文读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有感)

关于西塘散文诗

  淅淅沥沥,雨丝微凉。一把油纸伞,伊人独自凭栏。细看那风中的雨,点点都是行人泪。

  远山含黛,河岸边的竹林沙沙响着。烟雨中,一名女子穿着一袭白衣,跪在长长的石阶上。嘴中呢喃着什么,却早已消逝于风中。

  “施主请回吧,此地为我等僧人修行之处,外人不得妄入。”三天三夜了,又是同样的回复,她终于转身离开了。

  五月,山雨来时雾蒙蒙,湖光潋滟,山色空蒙。静峰寺山上,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大字高悬于庙堂之上。顿时,众人议论纷纷。

  “佛家弟子,真的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吗?”弘一法师,一定是带着某一执念离去的……

  联想着当时的场景,回想弘一法师的故事:出家一直是个谜,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干了也未能动起他的恻隐之念。再次翻开到刚刚读到的页码,思绪又回到书中。“真正的出家人,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他生命之终极之时,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可见是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

  我也开始对他的伟大产生怀疑,但很快又转变了看法。他仍然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他便是不朽的了。”

  合上书,静静思考着。我只是个凡夫俗子,走不到冰山,只能被流逝的房屋的温暖所诱惑着回转。我不能像空空道人一样到达极致的境界,居于凡尘,不敢触及日月星辰,企及逍遥的寒彻。即使是弘一法师,他也看过人间的“姹紫嫣红”,只是他到达了认识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似这般付与断井颓垣。”的境界,便去了寺庙中实现他人生的价值。

  也许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我手中的笔只能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困惑、停顿。我的生活也是缺乏想象力和激情,被平庸所围困。但那又怎样呢?作者的话语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她说:“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是的,我们永远无法超越自己,但冥冥之中又有一种力量推着我们前行。我们太渺小了,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我们害怕被销蚀,但作者说“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木器时代》中,木是有血肉的,它为一个人的成长做材料,又为归隐黄土做永恒的栖息之地。我们的生老病死,都与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红绿灯下》,一颗“流星”飞速略过天际,却换来永恒的寂静。于是,十字路口的人们,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永隔着千山万水。我们珍惜时间,但也要让生命有所停顿;《岁月留痕》中,周游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我们的肺,进入我们的眼。没人喜欢没有尘埃的空气,所以不要拒绝灰尘的气息,它是人间烟火,是岁月留痕。

  一篇篇散文,启迪着我。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缠绕在心头。善与慈,爱与笑,点缀在心间。带给我无限的感动与遐想,让我的呼吸与那野草融合在了一起。原来,处处姹紫嫣红开遍。

  指导老师:李燕娜

来源:嘉善新闻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