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大陆是一个分裂的状态,共计三百六十九年。中国的士族阶级就是从三国走上了历史舞台。士族的利益决定了三国所有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不了解士族,就不能深刻理解三国历史和其发展的规律。我们通常称为天下大势

三国时期有哪些胡族(了解三国历史的关键)(1)

古代的统治阶级

一、国家制度发生了变化

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周王分封、秦灭六国和辛亥革命。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封建邦国制,秦朝之后可称为中央集权制,辛亥革命之后是共和国制。邦国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天子把土地封赏给国王,国王在受封的土地上建立国家,于是就有了周天子和春秋战国。中央集权制国家实行郡县制,即天下只有一个国家,不再有各个诸侯国了,把之前的诸侯国变成了郡和县,由国家派出官员进行管理。

三国时期有哪些胡族(了解三国历史的关键)(2)

西周分封制

两者有什么不同呢?主要在于:各诸侯国是有主权的,天子、诸侯、大夫和士,我们称之为贵族,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治理国家的权利。而郡县的官员,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察举、科举考核参加国家治理,所以我们称之为官僚。贵族管理天下叫处理自己的家事,没有工资可领。而官僚治理天下叫干好自己的职业,领取天子颁发的俸禄。

三国时期有哪些胡族(了解三国历史的关键)(3)

秦朝郡县制度

二、统治阶级发生了变化

邦国时期的统治阶级叫领主,对自己的土地和臣民既有主权、有治权,也有产权,还可以买卖。中央集权时期的统治阶级我们叫地主,有产权,可以买卖,但是没有主权和治权。因此我们称秦朝以前的统治阶级叫贵族地主阶级,隋唐以后的统治阶级叫庶族地主阶级。而三国以及其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叫半领主阶级。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要封侯的,侯食的是封地的赋税,但是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

三国时期有哪些胡族(了解三国历史的关键)(4)

分封制度只有贵族才能当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庶族地主阶级更能符合中央集权制皇帝的要求,中央集权制度下面只有一个人的位置可以世袭,那就是天子,其他官员上至一品丞相,下到九品办事员,官职都不能够世袭。国家的所有官员管理、任命以及代理皇权都只能是由皇帝来决定,一个中心,层级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这就是中央集权制。

三国时期有哪些胡族(了解三国历史的关键)(5)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三、人事制度发生了变化

现在我们知道秦汉之前当官只可能是贵族,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当官的可能。但到了秦汉之后,由于国家制度发生了变化,逐渐地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步入仕途。相应的人事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秦汉甚至从战国末期开始,实行的是察举制。隋唐实行的是科举制

三国时期有哪些胡族(了解三国历史的关键)(6)

用人制度发展

有什么不同呢?察举制意思就是普通老百姓要当官,只要通过地方在职官员的考察,认可你的品格高尚、文笔突出、道德优秀、无廉洁问题,通过个人举荐就可以当官。而科举制是通过层层的集中考试来选定官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呢?显而易见,察举制度更容易出现人身依附、弄虚作假、买官卖官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科举制更加公平公正

三国时期有哪些胡族(了解三国历史的关键)(7)

科举制度

那么三国、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即把人分为三九二十七个等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来分派官职。你属于上上等级就可以做卿相、大将军,你属于下下等级就只能做县吏、屯长了。这样,即照顾了之前的贵族地主阶级,又可以把平民的子弟纳入进来。

三国时期有哪些胡族(了解三国历史的关键)(8)

士族

九品中正制是魏国尚书令陈群向魏文帝曹丕推荐的用人制度。得以采纳后,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了国家重要的人事制度。通过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他既不像贵族地主阶级,也不像庶族地主阶级,我们称之为士族地主阶级。因此我们讲,在这个时期是士族掌握了整个中国的统治权。而三国时期,就是士族走上历史舞台的开始。

,